彼得·斐迪南·杜拉克

彼得·斐迪南·杜拉克(德語:Peter Ferdinand Drucker;1909年11月19日—2005年11月11日)是一位奧地利出生的作家、管理顧問、以及大學教授,他專注於寫作有關管理學範疇的文章,「知識工作者」一詞經由彼得·杜拉克的作品變得廣為人知。他催生了管理這個學門,他同時預測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他被某些人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斐迪南·杜拉克
出生(1909-11-19)1909年11月19日
 奧匈帝國維也納
逝世2005年11月11日(2005歲—11—11)(95歲)
 美國加州克萊蒙特
職業大學教授、管理顧問
國籍 美國
體裁管理學

簡歷

編輯

學術成就

編輯

由於彼得·杜拉克在管理學上的成就,被某些人尊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並且被保守派財經刊物推舉為「當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但杜拉克的看法缺乏現代商學院學術論文的統計驗證要求。

  • 英特爾總裁安迪·葛洛夫說:「彼得·杜拉克是一盞指引我們的明燈,他的著作讓我們走出迷霧找到方向。」
  • 美國《商業週刊》稱讚他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
  • 華爾街日報》:「杜拉克是企業管理的導師」
  • 經濟學人》:「大師中的大師」

基本主張

編輯

下列是杜拉克的寫作中多個經常提到的觀點:

  • 對各種總體經濟學理論持懷疑態度。杜拉克爭論,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派的理論,能夠有效解釋現代經濟結構中的主要層面。
  • 將一切事物化繁為簡的強烈慾望。根據杜拉克的說法,公司傾向生產過多的商品、僱用多餘的員工(相對而言外包是較佳的方案)、和錯誤的投資。
  • 提出他所謂「政府的病態」。杜拉克提出一個表面上非意識形態的主張:政府無法、也沒有意願提供人民需要、或想要的創新服務,儘管他似乎相信這並不是民主體制中必然發生的情況。
  • 對「計劃性遺棄」的需求。企業和政府有一種人類的自然傾向:無視於明顯不再適用的事實,而對昨日的成功依舊念念不忘。
  • 對「科學管理之父」泰勒長期地推崇,雖然杜拉克將他的職業生涯用於研究管理工作,而非分析藍領階級。他讚揚泰勒是第一位提出工作可以被切割、分析、再改進,這項重要觀念的人,然而將工作細分再組裝的裝配線觀念在古代中國和歐洲皆有。
  • 社群意識的需求。杜拉克早期提倡「經濟人的末日」,主張個人對社群的需求可以在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植物群落」中滿足。稍後他承認植物群落的概念從來也沒有實現,並在1980年代暗示非營利組織內的志願者可能是社群的關鍵。杜拉克想用非營利組織代替政府的社會救助福利單位,然而沒有獲利績效可評估,也無政府公家機構內部監督的非營利組織比企業更容易用一些行銷管理的說辭來掩飾沒達成任務的失敗,有些非營利組織則只是富豪逃稅移轉財產用的機構。
  • 目標管理:杜拉克流傳最廣的管理概念,目標管理是給定員工一個明確目標,而主管不需經常介入員工的工作,讓員工工作時有較多的自主性,之後再以達成目標與否做考核。這個被稱為目標管理的概念首先在杜拉克的《管理實務》一書中提出。
  • 顧客導向:一個公司的主要責任是提供商品或服務給他的顧客。獲利並不是公司的目標,但卻是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其他諸如對職員和社會的責任,則是為了能夠繼續執行公司的主要責任。

重要書摘

編輯
  • 少數領導者決定一個社會的結構,而不是大多數人。——《企業的概念》
  • 公司中真正重要的不是個體的成員,而是成員之間的管轄和責任關係。——《企業的概念》
  • 市場是由企業家創造的。企業家必須設法滿足顧客的需求,而在它們滿足顧客的需求之前,顧客也許感覺到那種需求,但是,在企業家採取行動滿足這些需求之後,這些需求才真的存在,市場也才真的誕生,否則之前的需求只是理論上的需求。顧客可能根本沒有覺察到這樣的需求,也可能在企業家採取行動——通過廣告、推銷或發明新東西,創造需求之前,需求根本不存在。每一次都是企業的行動創造了顧客。——《管理實踐》
  • 企業無法持續成長壯大,反而每況愈下、瀕臨破產的最主要原因是,當企業老闆不應該做決策的時候,卻仍然緊握著決策權不放。企業應該儘可能將決策權放到最低層級,越接近行動的現場越好。——《管理實踐》
  • 我們之所以不容易忘掉所學,以至於無法快速學習新事物,主要因素是經驗,而非年齡。要克服這一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如何忘掉所學,因此必須通過知識的獲得來學習,而不是只靠經驗來學習。——《管理實踐》
  • 企業不是使利潤極大化,而是獲得足夠的利潤來應付經濟活動上的各種風險,從而防止虧損。——《管理:使命、責任、實務》
  • 管理是一項工作,但它本身並不是一種全職工作。在設計一項管理職務時,要把「管理」和「工作」即一個人的特殊職能與本身職務結合起來。一般說來,管理人員應該既是一個管理人員,又是一位專業人員。——《管理:使命、責任、實務》
  • 有效的管理者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項新的業務,必須先刪除一項原有的業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有效的管理者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當今企業間的競爭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杜拉克日誌》

主要著作

編輯
 
彼得·杜拉克的幾本著作
  • 《經濟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1939年
  • 《工業人的未來》(The Future of Industrial Man),1942年
  • 企業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1946年
  • 《新社會》(The New Society),1950年
  • 《管理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年
  • 《美國的下一個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1957
  •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1959年
  • 《成效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1964年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年
  • 《不連續的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1969年
  • 《技術、管理與社會》(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1970年
  • 《人、思想與社會》(Men, Ideas and Politics),1971年
  • 《管理:使命、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年
  • 《看不見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1976年(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 《人與績效:德魯克論管理精華》(People and Performance: 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1977年
  • 《管理導論》(An Introductory View of Management),1977年
  • 《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1979年
  • 《毛筆之歌:日本繪畫》(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1979年
  • 《動盪時代中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1980年
  • 《邁向經濟新紀元及其他論文》(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1981年
  • 《變動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1982年
  • 《最後可能出現的世界》(小說,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1982年
  • 《行善的誘惑》(小說,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1984年
  • 《創新與創業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1985年
  • 《新現實:政府與政治、經濟與企業、社會與世界》(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1989年
  •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原理與實踐》(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1990年
  • 《管理未來》(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年
  • 《生態遠景》(The Ecological Vision),1993年
  • 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1993年
  • 《巨變時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1995年
  • 《杜拉克看亞洲:德魯克與中內的對話》(Drucker on Asia: 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1997年
  • 《德魯克論管理》(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1998年
  • 《21世紀的管理挑戰》(Management Challenge for 21st Century),1999年
  • 《德魯克精華》(The Essential Drucker),2001年
  • 《下一個社會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2002年
  • 《功能社會》(A Functioning Society),2002年
  • 《德魯克日誌》(The Daily Drucker),2004年
  •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實踐》(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年

另見

編輯
  • 《每日遇見杜拉克》(世紀管理大師366篇智慧精選),杜拉克親自定義「這是一本行動書」。作者馬齊里洛教授是杜拉克的老友,此書取材自杜拉克三十多本主要著作。[1]
  • 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女子マネージャーがドラッカーの『マネジメント』を読んだ):日本作家岩崎夏海的小說,將《管理學》的理論用於高中社團的經營,2011年改編為動畫在NHK綜合台播出。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每日遇見杜拉克:世紀管理大師366篇智慧精選(新版). 天下文化. 2010-12 [2012-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