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防線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沿蘇聯西部邊界的防禦工事線。該體系始建於1920年代,旨在保護蘇聯免受西方的攻擊。該防線由混凝土掩體和炮台組成,與馬奇諾防線相似,但複雜程度較低。該防線未連續覆蓋蘇聯整個邊界,而是設防區的網絡,意在沿某些走廊引導潛在的入侵者。1939年蘇聯和德國建立軍事同盟後,蘇聯入侵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比薩拉比亞,其防禦則延伸至莫洛托夫防線

名稱

編輯

在蘇聯,這些防禦工事從未被正式稱為"史達林防線"。只有德國的宣傳和西方報刊中才會這樣稱呼。 這個名字首次出現在1936年12月在拉脫維亞出版的俄語報紙Segodnya的一篇文章中。 然後這篇文章被英國報紙"每日快報"轉載,"史達林防線 "這個詞開始廣泛流傳。

歷史

編輯

防線理論和概念

編輯
 
莫吉廖夫附近有機槍巢的史達林防線

二戰前的軍事理論還沒有考慮到閃電戰這一高機動戰術: 當時的理論框架認為一國對另一國宣戰前要先進行動員。在動員時,軍隊迅速入駐防線,邊境主力部隊迅速占領前線的高地並對關隘、橋梁、隧道、水廠、水壩、交通樞紐等屯駐[1].。 動員後前線和防線部隊按預備好的計劃建造野戰工事--戰壕、通訊通道、機槍窩、地堡和掩體、殺傷人員和反坦克障礙物以及假目標等。 炮兵占據預先選的陣地,火力覆蓋防線到前線的大片野戰區。 築壘區則有一個後備火力支援,並與臨時工事結合起來,成為敵人不可逾越的屏障。

許多歐洲國家都按照此理論修築了防線如法國的馬奇諾防線、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等,而蘇聯也走了這條路。 防禦工事的建設非常耗費材料和成本:例如,列季切夫防禦工事的建設花費了1600萬盧布,相當於300輛T-26坦克的成本,每輛5萬盧布[2]

規劃和建設

編輯

防線的總長度為1850公里,工事之間有空隙(工事線的長度為1200公里)。 最初建造的是13段:卡累利阿、金塞普、普斯科夫、波洛茨克、明斯克、莫茲爾、科羅斯特、基輔、新格拉德-沃倫斯克、列季切夫斯克、莫吉廖夫-波多爾斯克、雷布尼察和蒂拉斯波爾[3]

這些工事沿著前線延伸了50至150公里,包括深度達12公里的先進陣地和障礙物,以及深度約4公里的主要陣地。在可能的情況下,塹壕的側翼被天然的障礙物所覆蓋,每個塹壕都必須覆蓋一條重要的路線。工事的主要任務是在主力部隊動員起來之前守住邊境地區,而不是像許多人錯誤地認為的那樣,完全阻止和擊敗敵人。

1937年6月,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其自殺前的報告中強調了發展防禦區的必要性:"我認為,有必要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建立斯盧茨克防禦區……深入發展列季切夫斯克防禦區,縮小它與日托米爾防禦區之間的差距……有必要使基輔和莫茲爾防禦區恢復其以前的主要意義。

1938年,在已經修好的防區之間開始建造八個新的防區:奧斯特羅夫斯基、塞貝日斯基、斯盧茨基、謝佩托夫斯基、伊齊亞斯拉夫斯基、斯塔羅-康斯坦丁諾夫斯基、奧斯特羅波爾斯基、卡米亞涅茨-波多爾斯基防區。

根據納粹德國在1941年攻占史達林防線後編制的數據,這條防線上總共有142個野戰炮的炮台和陣地(76毫米口徑),248個反坦克炮的炮台和掩體(45毫米口徑)以及2572個機槍的炮台和掩體(不包括卡列斯基UR)。 大部分建造的結構是在明斯克特種建築即33個炮兵掩體,114個反坦克掩體和401個機槍掩體。 然而,其中一些地區沒有火炮(Polotsk)或反坦克火炮(Mozyr、Korosteni、Letichev 和 Rybnitsa)。

根據歷史學家考夫曼(D. Kaufmann)的計算,法國馬奇諾防線每公里戰線有多達7.7座建築,而史達林防線有0.7至1.4座[2]。 馬奇諾防線長約400公里,由26.4萬名士兵防守。 因此,史達林防線明顯更弱。 但是德軍順利通過了馬奇諾防線,而在史達林防線上則耗費了3天到2個月,損失了部分機動裝備,包括坦克,以及精銳的進攻部隊的人力[1]

廢棄

編輯
 
今日白俄羅斯明斯克附近的史達林防線壕溝遺址

1939年蘇聯和德國建立軍事同盟後,蘇聯入侵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比薩拉比亞,史達林防線不再是國防前線。 蘇聯開始在其以西約300公里處開始建造新的莫洛托夫防線。 一些蘇聯將領認為,最好保留這兩條線,並進行縱深防禦。 但雙線防禦的計劃與二戰前蘇聯的軍事理論相衝突,因此史達林防線被棄用、防線上的火炮被移入庫封存等待新防線建成[3]朱可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把這歸因於機槍和大炮武器的短缺[2]。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則早已直出俄軍裝備上缺乏炮兵和小型武器的弱點。

1941年軸心國入侵時,蘇聯發現新防線尚未完工,而史達林防線基本上被遺棄,並處於失修狀態。 雖然史達林線的部分防段及時配備了人員,並為蘇聯的防禦做出了貢獻,但這對阻止進攻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

戰後

編輯

二戰後,該防線因過於分散且德國不再是戰略威脅者而沒有得到維護。但與西歐不同的是,該防線的大部分都被忽視未被因戰後發展需要而拆除,所以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仍然存在。今天,史達林防線防禦工事的遺蹟位於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有摩爾多瓦的東部地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Пивоварчик, Сергей Аркадьевич. Белорусские земли в системе фортификацион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и СССР (1772-1941) Монография. Гродно: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ГрГУ. 2006. ISBN 985-417-804-8 (俄語). 
  2. ^ 2.0 2.1 2.2 Михаил Тимин, Алексей Исаев. Алексей Исаев о сражении за линию Сталина летом 1941 года. Архивная революция. TacticMedia. 2018-06-17 [2021-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3. ^ 3.0 3.1 Бои на "Линии Сталина". Линия Сталина, ИКК (Обществен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Память Афгана"). [2021-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