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華仁[3] (英語:Subramaniam Iswaran坦米爾語சுப்பிரமணியம் ஈஸ்வரன்羅馬化:Cuppiramaṇiyam Īsvaraṉ;1962年)是一位新加坡印度裔前政治人物,曾在2018年至2024年期間擔任貿易與工業部部長(主責貿易關係),並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擔任交通部部長。[1] 作為執政的人民行動黨的前黨員,他在2001年至2024年期間擔任西海岸集選區國會議員。

易華仁
S. Iswaran

சுப்பிரமணியம் ஈஸ்வரன்
2016年的易華仁部長
交通部長
任期
2021年5月15日—2024年1月18日
總理李顯龍
前任王乙康
繼任徐芳達
通訊及新聞部部長
任期
2018年5月1日—2021年5月14日
總理李顯龍
前任雅國
繼任楊莉明
貿易與工業部部長
(工業)
任期
2015年10月1日—2018年4月30日
林勛強 (貿易)同時在任
總理李顯龍
前任林勛強
繼任陳振聲
(貿易與工業部部長)
總理公署部長
任期
2011年5月21日—2015年9月30日
總理李顯龍
前任陳惠華
繼任李智陞
楊莉明
內政部第二部長
任期
2011年5月21日—2015年9月30日
馬善高同時在任
總理李顯龍
部長張志賢
前任尚穆根
繼任李智陞
貿易與工業部第二部長
任期
2011年5月21日—2015年9月30日
總理李顯龍
部長林勛強
繼任陳詩龍
新加坡
西海岸集選區
(西海岸)
任期
2001年11月3日—2024年1月18日
前任阮順美
新加坡
西海岸集選區
(巴西班讓)
任期
1997年1月2日—2001年10月18日
前任選區成立
繼任選區廢止
個人資料
出生1962年(61—62歲)[1]
 印度金奈[2]
國籍 新加坡
政黨 人民行動黨 (1997年—2024年)
配偶凱·瑪麗·泰勒(英語:Kay Mary Taylor
兒女3
母校阿德萊德大學 (BEc)
哈佛大學 (MPA)

在進入政界之前,易華仁曾在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各種組織中工作,包括淡馬錫控股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易華仁於1997年首次參加選舉,成為人民行動黨四人團隊的一部分,參與西海岸集選區的角逐,贏得了70.14%的選票。

易華仁在2011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總理公署部長,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貿易與工業部部長(工業),並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擔任通訊及新聞部部長。

2024年1月18日,易華仁因涉及貪腐案而辭去交通部長職務,並退出人民行動黨。

教育 編輯

易華仁就讀於聖安德烈書院和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4],後在阿德萊德大學以一等榮譽畢業,主修經濟學,並獲得科倫坡計劃獎學金資助[2]。他還持有哈佛大學頒發的公共行政碩士學位。[5]

個人生活 編輯

易華仁已婚,妻子名為凱·瑪麗·泰勒,共育有一女兩子。[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PARL | MP. www.parliament.gov.sg.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5). 
  2. ^ 2.0 2.1 Scholar with late nights ahead. The Straits Times.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3. ^ Alumni on the mov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12 July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0). Subramaniam Iswaran [B Ec 1985, B Ec (Hons] 1986) will be appointed as Minister of State in the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in the Singapore Cabinet. 
  4. ^ S Iswaran tells Mothership how to save a country in an unprecedented crisis: 1) Jobs 2) Jobs 3) Jobs. mothership.sg. [10 Dec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英語). 
  5. ^ Mahbubani, Kishore. 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Building a Global Policy School in Asia. World Scientific: Singapore. 2013: 4. ISBN 978-9814417228. 
  6. ^ A New Champion for the Eurasian Community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8 August 2016. The New Eurasian - April–June 2012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