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盜龍屬
暹羅盜龍屬(屬名:Siamraptor,意為「暹羅的盜賊」)是鯊齒龍類獸腳恐龍已滅絶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世阿普第期,化石發現於泰國那空叻差是瑪府中部的闊瓜層,是東南亞已知第一個明確命名的鯊齒龍類。[1][2]
暹羅盜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
| |
---|---|
正模標本的重建圖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異特龍類 Allosauria |
演化支: | †鯊齒龍類 Carcharodontosauria |
屬: | †暹羅盜龍屬 Siamraptor Chokchaloemwong et al., 2019 |
模式種 | |
†蘇氏暹羅盜龍 Siamraptor suwati Chokchaloemwong et al., 2019
|
發現
編輯2007年至2009年期間,日本-泰國恐龍化石聯合考察團隊在那空叻差是瑪府繆昂那空叻差是瑪區蘇蘭拉里分區的班沙潘欣村進行,這次挖掘所取得的發現包括一種全新的獸腳類骨骼。[1]
2019年,模式種蘇氏暹羅盜龍(Siamraptor suwati)由端蘇達·科塔洛文(Duangsuda Chotchaloemwon)、服部哲(Soki Hattori)、埃萊娜·科斯塔(Elena Cuesta)、普拉圖寧·金塔薩庫爾(Pratueng Jintasakul)、柴田正十(Masateru Shibata)和東陽一(Yoichi Azuma)等人命名、敘述。屬名取自泰國的舊稱「暹羅」和拉丁語單詞raptor(意為「盜賊」)。種名紀念蘇瓦特·利普塔潘洛普,他支持了東北石化木材和礦產資源研究所(Northeaster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ified Wood and Mineral Resources)的科研工作。[1]
正模標本NRRU-F01020008發現於阿普第階的闊瓜層,由一個包括上隅骨和部分關節的右後下頜組成。其它歸類於該屬的材料包括至少三具單獨遺骸,主要由顱骨和下頜碎片以及一個手爪骨、三個頸椎、兩個坐骨(不完整)、一個尾椎、兩個背椎椎體、一個神經棘、部分脛骨以及一個(左腳)趾骨組成。[1]
敘述
編輯暹羅盜龍的體長估計為26英尺(7.9公尺)。[3][需要較佳來源]
描述作者指出了暹羅盜龍的一些顯著特徵,相對於異特龍超科,這些皆是該屬的自衍徵,即獨特的衍生特徵。顴骨下緣筆直,而非凸起或邊緣起伏。顴骨前支(front branch)很高,甚至突出於眼眶之下。上隅骨在其骨架(bone shelf)後部有一橢圓形深凹和四個後上隅骨孔,而其他獸腳亞目最多有兩個。一個狹長的凹槽沿上隅骨和前關節骨之間的骨縫(bone suture)延伸。關節和前關節之間的骨縫的切口被一個孔(foramina)穿過。前頸椎帶有一個額外的氣腔,挖空了位於下肋骨(lower rib)接觸處的椎體橫突(parapophysis)。頸椎和後脊椎骨在神經棘底部有成對的小孔。[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Chokchaloemwong, D.; Hattori, S.; Cuesta, E.; Jintasakul, P.; Shibata, M.; Azuma, Y. A new carcharodontosaurian theropod (Dinosauria: Saurischi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Thailand. PLoS ONE. 2019, 14 (10): e0222489 [2021-12-25]. ISSN 1932-6203. doi:10.1371/journal.pone.02224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 ^ Meet Siamraptor suwati, a new species of giant predatory dinosaur from Thailand. EurekAlert!. 9 October 2019 [11 Octo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5).
- ^ Tarlach, Gemma. Siamraptor suwati: First Bitey Dino of Its Kind in Southeast Asia. Discover. 9 October 2019 [15 Octo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