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格·廷特納
格奧爾格·廷特納,CM(德語:Georg Tintner,1917年5月22日—1999年10月2日),奧地利出生的指揮家,其職業生涯主要在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進行。雖然他指揮家的身份最著名,但他也是一位作曲家(他認為自己是一位指揮的作曲家)。
格奧爾格·廷特納 Georg Tintner | |||||
---|---|---|---|---|---|
音樂家 | |||||
出生 | |||||
逝世 | 1999年10月2日 | (82歲)||||
職業 | 指揮家 |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 | ||||
唱片公司 | Naxos | ||||
|
生平
編輯童年時,廷特納是維也納少年合唱團的歌手,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被錄取的猶太人;[1]當時合唱團的指揮是弗朗茨·沙爾克。在維也納國立學院,他跟約瑟夫·馬克思學習作曲,跟費費利克斯·魏因加特納學習指揮。不久,他成為維也納人民歌劇院的助理指揮。
由於猶太人受到迫害,廷特納於1938年搬離維也納,1940年抵達紐西蘭奧克蘭。途中,他被誣陷為德國間諜,在澳大利亞被捕。[2]他一直指揮著一個教堂合唱團,直到戰後,他於1947年接管了奧克蘭合唱協會,1948年接管了奧克蘭弦樂演奏團。1946年,他成為紐西蘭公民。1954年,他前往澳大利亞,成為澳大利亞國家歌劇院(一家私人公司)的常駐指揮,1957年加入澳大利亞伊莉莎白劇院信託歌劇團。廷特納被譽為澳大利亞電視轉播歌劇的先驅。
他在開普敦市立交響樂團工作了一年(1966-67年),在薩德勒之井歌劇院工作了三年(1967-70年),然後回到澳大利亞,擔任西澳大利亞歌劇院的音樂總監。1974年,他重新加入澳大利亞伊莉莎白劇院信託歌劇院,當時稱為澳大利亞歌劇院。1976年,他成為昆士蘭劇院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
1987年,他移居加拿大,成為新斯科舍交響樂團的總監。1998年,他被授予加拿大勳章。[3]1999年10月2日,在與癌症鬥爭了6年之後,他從他位於哈利法克斯的第11層公寓的陽台上跳樓身亡。[4]
音樂
編輯廷特納曾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布魯克納指揮家之一」。在他生命結束前不久,他為拿索斯唱片錄製了一套備受讚譽的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錄音時間:1995-98年)。[5]除了11部交響曲外,這套全集還包括1876年的柔板(第三交響曲)和1878年的「人民的節日」終曲(第四交響曲)。[6]
拿索斯還推出了「廷特納紀念版」,其中包括他早期為布魯克納以外的其他作曲家錄製的一些唱片的重新發行。拿索斯還發行了一張廷特納創作的鋼琴音樂的唱片,展現了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被遺忘的一面。他自己的一些早期作品也被錄製下來:小提琴奏鳴曲、鋼琴奏鳴曲、《葬禮音樂》、《蕭邦變奏曲》和前奏曲。
個人生活
編輯他的女兒是舞蹈家赫夫齊芭·廷特納(1971-2001),他以鋼琴家赫夫齊芭·梅紐因的名字為她命名。[7]她是當時的雪梨市長和後來的新南威爾斯州(工黨)政治家弗蘭克·薩爾托爾的搭檔。[8]
參考文獻
編輯- ^ Tanya Buchdahl Tintner, Out of Time: The Vexed Life of Georg Tintner, Foreword
- ^ Tintner, Tanya Buchdahl. Out of Time. The Vexed Life of Georg Tintner. 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2013.
- ^ Order of Canada citation
- ^ Wife says symphony conductor took his own life. CBC News. 1999-10-04 [2009-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09).
- ^ Georg Tintner's Bruckner CD box - Classical Net review.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 ^ Discography of Bruckner's symphonies by Georg Tintner.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 ^ Hephzibah Tintner Foundation.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3).
- ^ Cancer fight gets personal for Sarto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iranda Devine, Cancer fight gets personal for Sartor,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0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