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三巨頭

歐洲聯盟三巨頭(英語也寫作EU threeEU big threeEU trio),指德國法國義大利3國(3國為歐洲各共同體初創成員國中經濟體量、人口數量、國土面積等最大3國)[1][2][3]。或者特別是在與伊朗進行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全面協議磋商時,指作為歐洲國家的法國、德國、英國。[4][5][6]

與伊朗談判

編輯
 
2006年歐洲聯盟三巨頭的外交部長合影
 
2003年10月,歐洲聯盟三巨頭的部長與伊朗的首席談判代表哈桑·魯哈尼在德黑蘭的薩阿德·奧包德宮

2003年,法國、德國、英國開啟嘗試限制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最終達成2003年10月21日的德黑蘭宣言和2004年11月15日自願性的巴黎協定。[7][8][9]

隨著2004年歐洲聯盟擴大,歐洲聯盟三巨頭在歐洲聯盟的影響減小,除了在對伊朗談判方面影響不減,這三國更多地通過歐洲聯盟六國集團採取行動。[10]

歐洲聯盟三巨頭+3E3+3),[11]指的是這三國和中國俄羅斯美國共六國。後三國於2006年加入了歐洲聯盟和伊朗進行的外交談判,因而形成了這一機制。在美國和俄羅斯,這六國被稱為P5+1(即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加德國)。[12]

義大利曾被請求加入,但義大利首相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因為義大利與伊朗的經濟聯繫較為緊密拒絕了提議。[13]羅馬諾·普羅迪帶領的下屆政府改變立場,義大利外交部長馬西莫·達萊馬得以在2006年、2007年參與了六方加伊朗的會談,成為七國加伊朗會談,這七國也被稱為P5+2(即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加德國、義大利)。[14]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在2008年重掌政權,義大利再次離開了對伊朗的談判。[13]2014年,在義大利新首相馬泰奧·倫齊的請求下,義大利外交部長費代麗卡·莫蓋里尼被任命為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這一職務有歐盟外長之稱)。這一任命據說是非正式地回報義大利的參與意願,因為對伊朗的談判已經進入尾聲,談判將達成詳細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15]

英國脫歐公投之後

編輯

為維護歐洲各計劃使之在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後平穩運行,法國、德國、義大利重新組成了「三巨頭」,並且在柏林巴黎文托泰內舉行的各類三方峰會上呼籲更廣泛的融合。[16][17][18]

歐洲聯盟三巨頭
國家 人口 歐洲聯盟理事會投票權英語Voting in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歐盟預算英語EU budget貢獻(歐元計價) 歐洲議會議員 北約五國 西歐四巨頭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四國聯盟 團結謀共識
  法國 66,616,416 29 8.4% 17,303,107,859 16.44% 74          
  德國 80,716,000 29 8.4% 22,218,438,941 21.11% 96          
  義大利 60,782,668 29 8.4% 14,359,479,157 13.64% 73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EU divided on answer to Brexit 'wake up call'.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4). 
  2. ^ Meet the (divided) committee to save Europe. 2016-06-27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0). 
  3. ^ Brexit: Germany, France, Italy vow no talks before Britain makes formal decision on EU - Brexit: UK EU Referendum - ABC News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mobile.abc.net.au.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1). 
  4. ^ Bretherton, Charlotte; John Vogler. The European Union as a Global Actor. Routledge. 2006: 174. ISBN 9780415282451. 
  5. ^ Jovanovic, Miroslav. European Economic Integration: Limits and Prospects. Routledge. 2002-09-11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透過Google Books. 
  6. ^ Capet, A. Britain, France and the Entente Cordiale Since 1904. Springer. 2006-10-10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透過Google Books. 
  7. ^ Peter Crail, Maria Lorenzo Sobrado. IAEA Board Welcomes EU-Iran Agreement: Is Iran Providing Assurances or Merely Providing Amusement?. NTI. 2004-12-01 [2015-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8). 
  8. ^ Kjell Engelbrekt, Jan Hallenberg. European Union and Strategy: An Emerging Actor. Routledge. 2010: 94–97 [2015-04-03]. ISBN 97811341067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4). 
  9. ^ Joachim Koops, Gjovalin Macaj. The European Union as a Diplomatic Actor. Palgrave Macmillan. 2014 [2015-04-03]. ISBN 97811373568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4). 
  10. ^ Strategic Vision: America & the Crisis of Global Power, Dr.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pp 43-45. ISBN 9780465029556. Published 2012.
  11. ^ Nuclear talks between Iran and E3+3 to continue in November.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 2013-10-16 [2013-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2). 
  12. ^ You say P5+1, I say E3+3.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5). 
  13. ^ 13.0 13.1 存档副本. [2018-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3). 
  14. ^ ...such meetings took place in Berlin and New York...[永久失效連結]
  15. ^ 存档副本. [2018-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5). 
  16. ^ Merkel besucht Renzi Wie das Europa-Tandem zum Trike wurde. FAZ.NET.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17. ^ Europe Is Already Plotting A Future Without Britain.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2). 
  18. ^ Italy joins Europe's big league, but is it primed to fail?. 2016-09-01 [2017-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