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森攻城戰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2月22日) |
比爾森攻城戰(英語:Siege of Pilsen;捷克語:Obléhání Plzně)或稱比爾森戰役,是波希米亞的新教徒在恩斯特·馮·曼斯菲爾德的領導下,對築有要塞的比爾森城發動的攻城戰,結果是新教徒勝利並占領了城市。本戰役是三十年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戰役,它進一步擴大了波希米亞起義的規模。
比爾森攻城戰 | |||||||
---|---|---|---|---|---|---|---|
波希米亞起義 (三十年戰爭)的一部分 | |||||||
馬特烏斯·梅里安的畫作《比爾森攻城戰》 | |||||||
| |||||||
參戰方 | |||||||
新教波希米亞 普法爾茨選侯國 | 神聖羅馬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恩斯特·馮·曼斯菲爾德 |
比夸伯爵夏爾 托爾夸托·孔蒂 | ||||||
兵力 | |||||||
20,000 |
4,000市民 158騎兵 | ||||||
傷亡與損失 | |||||||
1,100 | 2,500 |
戰爭前夜
編輯1618年5月23日這一天,新教貴族們把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波希米亞官員以拋出布拉格城堡的窗戶的方式,推翻了斐迪南二世的統治。隨之由新教貴族和紳士組成的新政府,將三軍的指揮權交付給恩斯特·馮·曼斯菲爾德。與此同時,天主教徒和牧師們聞風而逃,他們疏散了修道院和未設防的莊園,並前往比爾森城。他們覺得,可以在比爾森組織起成功的防禦,因為這座城市早已為長期攻城戰修築了防禦工事。然而,天主教徒們缺少足夠的人力來部署防禦設施,也缺少足夠的火炮火藥。曼斯菲爾德決定在天主教徒們可以從外界得到支持前攻占城市。
攻城戰
編輯1618年9月19日,曼斯菲爾德抵達城郊。天主教徒們封鎖了兩座城門,並添加了第三座城門的警衛人數。新教軍無力發動全面攻擊,於是曼斯菲爾德決定用飢餓來攻占城市。10月2日,新教軍的火炮抵達城外,不過,這些火炮質量不高,數量不多,因而對城牆的轟炸收效甚微。然而,新教軍每天都能得到新的補給,招募到新的士兵,而天主教軍的食物和彈藥有減無增,飲用水也因水井被破壞而逐漸耗盡。
11月21日,城牆上打出了一個大洞,新教軍一起湧入城市,並在幾個小時的短兵相接後,攻占了整座城市。
戰後
編輯在攻占城市之後,曼斯菲爾德索要十二萬gulden作戰爭賠款,附加四萬七千弗羅林作避免城市被夷為平地的費用。同時,由巴伐利亞領導的神聖羅馬帝國,聚集起一支大軍朝著比爾森和布拉格進發。
新的波希米亞國王弗里德里希一世來自普法爾茨,他畏懼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強大兵力,於是命令自己的軍隊對敵方軍隊分而擊之。然而,他被大多數盟友拋棄,軍隊又分散在了比爾森和布拉格茂密的森林中,這就導致了波希米亞在兩年後的白山戰役中的大敗。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The Siege Of Pilsen: The Thirty Years' Wa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orldat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