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弗利
威廉·「比爾」·弗利(英語:William "Bill" Foley,)是美國一位獲得數項國際獎項的攝影記者。他獲得的獎項包括普立茲獎[1] 和國際新聞自由獎。他曾在47個國家和地區工作,特別側重於中東一帶。[2]
比爾·弗利 | |
---|---|
出生 | 威廉·弗利 |
國籍 | 美國公民 |
母校 | 印第安納大學 |
職業 | 攝影記者和講師 |
配偶 | 卡里·沃恩 |
獎項 | 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1983年) 國際新聞自由獎(1991年) |
攝影記者職業生涯
編輯於1978年,弗利於印第安納大學畢業。[3]畢業後旋即用$99美金乘飛機離開印第安納州,並到達阿姆斯特丹。自此,他便開始遊歷歐洲。[2] 在倫敦,他遇見了照片編修者霍斯特·法斯。霍斯特·法斯後來成為了美聯社中東和歐洲分區的照片編修首席。[2]法斯後來派遺了弗利到埃及工作。他在埃及工作了好幾年,並主要覆蓋了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的任期。[2]弗利見證了1981年10月6日的穆罕默德·沙達遇刺案,並拍下了沙達遇刺前的一刻。後來,弗利將此照片命名為《最後的微笑》(The Last Smile)。[4]
於1983年,弗利拍攝了貝魯特夏蒂拉難民營中的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因而獲頒普利茲現場新聞攝影獎。[5]後來,弗利描述了他拍攝這幅照片的情況:
一切都沉寂了。我在這裡交了很多朋友,並拍下數百幅照片,這裡原本有很多事物體,從來不會沉寂。通常,這裡的孩子們都在叫喊和玩耍,婦女們都在談論,狗隻都在吠叫,汽車喇叭都在鳴響……但是,在這個清晨,一切歸於平靜。我被一堆堆的東西包圍,乍看之下像垃圾,但當我的大腦開始清醒時,我才意識到它們是成堆的屍體。腐屍的臭味無處不在,因為多數被殺的人已經死了超過24小時,並且被九月的高溫焗著。[6]
從1984年到1990年期間,他成為了《時代》的簽約攝影師,並拍攝了巴勒斯坦大起義、海灣戰爭、兩伊戰爭和納爾遜·曼德拉首次到訪紐約市的照片。[2]他亦為紐約市的救助兒童會和英國的兒童援助協會拍攝特輯。[2]
學術生涯
編輯弗利目前在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瑪麗安大學中擔任攝影助理教授一職。他亦在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中擔任兼職教授,並任教了五年。[9]
參考文獻
編輯- ^ Today in photo history – 1982: Massacres at Sabra and Shatila refugee camps in Lebanon. [2013-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2.0 2.1 2.2 2.3 2.4 2.5 Foley, Bill. Bill Foley Photography. billfoley.com.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2).
- ^ IU School of Journalism's spring speaker series to features alumni panels. Indiana University. 23 February 2011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Foley, Bill. The Last Smile. billfoley.com. 2006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0).
- ^ Neighborhood Report: Museum Mile; Renewal in Black and White. The New York Times. 16 July 2010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7).
- ^ Foley, Bill. The Pulitzer Series: The Chatilla Massacre. billfoley.com. 2011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4).
- ^ Journalists Receive 1996 Press Freedom Awards.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1996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3).
- ^ 2 Journalists are honored for championing free press. The Robesonian. Associated Press. 1991-10-30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
- ^ William Foley. Marion University. [2013-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