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蘇丹
法屬蘇丹(法語:Soudan Français;阿拉伯語:السودان الفرنسي)為法屬西非聯邦的一構成殖民地,1880年建立,1960年獨立成為今日的馬利。這一殖民地於1890年至1899年及1921年至1958年稱法屬蘇丹,在其他時段則使用不同的名稱。殖民地最初主要用於軍事目的,但至1890年代中期則發展為一民事管理區域。
法屬蘇丹 Soudan français | |||||||||||
---|---|---|---|---|---|---|---|---|---|---|---|
法屬西非的殖民地 | |||||||||||
1880年–1960年 | |||||||||||
綠色:法屬蘇丹 淺綠色:法屬西非 灰色:其他法國殖民地 深灰色:法國 | |||||||||||
坐標:12°39′N 8°00′W / 12.65°N 8°W | |||||||||||
國歌 | |||||||||||
《馬賽曲》 · 《馬利頌》 (純器樂) | |||||||||||
國家 | 法屬西非 | ||||||||||
首府 | 卡伊 (1892年–1908年) 巴馬科 (1908年–1960年) | ||||||||||
面積 | |||||||||||
• 1959年 | 1,241,238平方公里(479,245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1959年 | 4407000 | ||||||||||
歷史時期 | 新帝國主義 | ||||||||||
• 成立 | 約1880年 | ||||||||||
• 同塞內加爾聯合 | 1960年6月20日 | ||||||||||
貨幣 | 法屬西非法郎 | ||||||||||
|
190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行政重組之後,法國對這一區域的農業、宗教和奴隸制管轄程度逐漸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莫迪博·凱塔領導的非洲民主運動成為推動法屬蘇丹獨立的首要力量。
獲得自主權的馬利最初同法國保持密切聯繫,並於1959年同塞內加爾組成聯邦,但此後同法塞兩國的聯繫均日漸弱化,聯邦一年後即告解體。1960年法屬蘇丹正式獨立為馬利共和國,與塞內加爾和法國愈發疏遠。
殖民地建立
編輯法屬蘇丹原先僅為法屬塞內加爾的一系列軍事前哨站[1]。這一區域對法國的經濟和戰略意義都十分有限,但法軍仍舊希望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征服。法國對這一地帶的帝國歷史(包括馬利帝國及桑海帝國)頗為沉迷,而軍事征服亦可為法軍人員提供升遷機會[2]。
1879年,約瑟夫·加利埃尼受遣至此建立一要塞,並對達喀爾至尼日河鐵路建設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法國對此區域的征服就此開始[2]。1880年代,法國在此建立了一系列據點,並與當地一些原住民領袖建立同盟。行政上這一區域大多由法屬塞內加爾總督進行管轄,最主要的殖民活動仍舊僅限於建立軍事要塞及前哨站(包括1881年由古斯塔夫·博格尼-戴柏德於卡伊建設的重要前哨)[2]。雖然名義上此地由塞內加爾平民政權管轄,當地的軍官通常繞過塞內加爾,直接對巴黎的上級負責[2]。戴柏德利用區域內的種族矛盾樹立親法領袖,由此獲取了更大範圍的領土[3]。
法國文官和武官衝突不斷,蘇丹的主管人物亦經歷了頻繁的變更,直至1892年路易·阿希納成為軍事總督。阿希納對尚未臣服於法國的當地領袖進行了一系列的征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其軍事行動往往繞過平民管轄,直接由軍官執行。由於損失日益加大,法國決定免去阿希納職位,由文官路易·阿爾貝·格羅戴取而代之[5]。
管轄
編輯1880年至1960年間,這一區域名稱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1880年至1890年8月18日,這一區域名稱為「上河」(Haut-Fleuve),此後則更名為「法屬蘇丹」(Soudan français),首府遷至卡伊。1899年10月10日,法屬蘇丹一分為三,南部區域加入海岸殖民地,其餘部分則分為「中尼日」(Moyen-Niger)和「上塞內加爾」(Haut-Sénégal)。1902年這一區域重新統合為一,稱「塞內甘比亞和尼日」(Sénégambie et Niger)[6][7]。1904年其再次更名為「上塞內加爾和尼日」(Haut-Sénégal et Niger)。1921年,其名稱最終定為「法屬蘇丹」(Soudan français)[6][7]。
殖民地的範圍和管轄亦經歷了變革。最初其管轄由當地軍人及塞內加爾平民共同執行[8]。1893年,法屬蘇丹正式歸屬平民管轄。1899年殖民地重組,11個南部省份劃歸予法屬幾內亞、象牙海岸和達荷美等其他殖民地[1]。
未經重組的部分由兩個殖民地機關管轄,與其他法國殖民地有一定聯繫。1902年,殖民地重新統合為一,此後其界限變更相對有限。1933年,法屬上沃爾特(今布吉納法索)解體,其北部領土成為法屬蘇丹一部分[1]。
1947年上沃爾特重新建立,法屬蘇丹領土再次變更,並與今日馬利的領土相符[6][7]。1890年代起法屬蘇丹首府為卡伊,1908年首府遷往巴馬科[9]。
農業
編輯殖民地農業主要由降水支持,前三十年人工灌溉十分有限。唯一的經濟作物為堅果,在卡伊至巴馬科鐵路附近進行採集[10]。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非地區實驗種植埃及棉獲得成功,埃米爾·貝利姆開始呼籲在尼日河沿岸建立大型灌溉系統[11]。1921年起,位於庫利科羅、巴吉內達坎普和塞古省的灌溉工程開始送水[12]。法方認為這一舉措將可挑戰埃及和美國的棉花種植產業[13]。
與法屬西非其他農業項目不同,法屬蘇丹的灌溉工程最初依靠家庭自願遷居至指定區域。由於志願人數有限,殖民者開始強行轉移家庭以支持棉花產業[14]。1926年建立的尼日局(Office du Niger)為管理計劃性灌溉農業項目的首要機構[15]。農民對強行遷移十分不滿,並主張獲取永久土地權(土地所有權通常歸屬尼日局)。即便如此,法屬蘇丹仍未發展出成規模的經濟作物經濟[16]。
宗教政策
編輯與法屬西非其他區域類似,法屬蘇丹對於伊斯蘭教及穆斯林群體有一些特定的政策[17]。殖民當局傾向使用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法。二者均為成文體系,由此容易進行標準化[18]。
當局名義上持宗教不干涉立場,但在1900年代起開始對伊斯蘭教育進行積極規制[19]。由於擔心泛伊斯蘭主義運動在北非和薩赫勒地區興起,法方開始推行政策,遏制伊斯蘭教的進一步傳播,並立令阻止穆斯林領袖對非穆斯林社群進行管轄[20][21]。
1940年代,名為「安拉古拉」(Allah Koura)的宗教運動自桑省開始傳播,主要基於當地一人所見的異象[22]。殖民當局認為其可限制伊斯蘭教向南方的擴張,由此允許安拉古拉的傳播[23]。1950年代後期,殖民地的穆斯林抗議和騷亂進一步推動了獨立運動的發展[21]。
奴隸政策
編輯與法屬西非其他區域類似,殖民當局制訂明確規定以試圖終結奴隸制。1903年,當局要求地方官員停止在行政中使用「奴隸」這一表達[24]。1905年的一政令則正式在法屬西非範圍內取締了奴隸制[25]。
近一百萬法屬西非奴隸由此脫離其奴隸主,遷往其他區域[24]。法方則在尼日河流域建立定居點,並在其他區域協助挖井,由此前奴隸可自主進行農耕活動[26]。
廢奴過程對今馬利南部和西部地區影響顯著,但北部和東部仍舊有大量奴隸未脫離其奴隸主[25]。根據粗略估計,今馬利領土範圍內有三分之一的奴隸脫離了奴隸主,而三分之二則並未脫離[27]。1920年代,大多數圖阿雷格家庭仍舊擁有奴隸,從事持家和養殖動物事宜[28]。
雖然奴隸制並未完全革除,其運作方式亦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脫逃奴隸可在城市中獲得法國當局一定時間的保護[28]。奴隸可對其服役條件進行談判。一些奴隸仍舊為奴,但交換條件是其對家庭生活將擁有自主權,部分土地則將可傳予其子孫[27]。此外,當局積極阻止劫奴及其他奴隸貿易活動,獲取奴隸的途徑日益減少[29]。然而即便是在1905年後,奴隸制仍舊在法屬蘇丹廣泛存在[30]。
獨立
編輯1956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改革法案》,諸多法屬西非殖民地開始組織選舉以擴展其自決權。1957年法屬蘇丹首次舉行選舉,非洲民主運動獲得勝利,並亦於鄰近的象牙海岸、法屬幾內亞和上沃爾特獲取多數選票[31]。1958年法國憲法全民投票通過後,「蘇丹共和國」(République Soudanaise)於1958年11月24日宣告成立,對其國內事宜擁有自主權[32]。蘇丹共和國是繼馬達加斯加後第二個加入法蘭西共同體的國家,由此其對內自治得到保障,而在貨幣、外交及國防方面則與法國具有聯繫[32]。
1959年1月,有計劃開始呼籲蘇丹共和國同塞內加爾、達荷美和上沃爾特進行聯合[33]。然而至4月達荷美和上沃爾特立法機關均未批准這一計劃,由此僅有蘇丹共和國和塞內加爾兩國聯合,即馬利聯邦[34][35]。1959年,莫迪博·凱塔領導的非洲民主運動在蘇丹共和國選舉中獲得全部70個席位,並與塞內加爾由利奧波德·塞達爾·桑戈爾領導的執政黨進行聯合[36]。1960年6月20日,馬利聯盟作為法蘭西共同體一員正式獲得獨立。然而桑戈爾和凱塔對於聯盟運作方式存在分歧,最終導致聯盟於1960年8月20日解體[37]。前法屬蘇丹正式宣布更名為馬利共和國。凱塔政治立場愈發激進,1960年9月馬利由此宣布脫離法蘭西共同體[38]。
另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Imperato & Imperato 2008,第lxxxii-lxxxiii頁.
- ^ 2.0 2.1 2.2 2.3 Klein 1998,第78頁.
- ^ Thompson & Adloff 1958,第146頁.
- ^ Klein 1998,第91頁.
- ^ Klein 1998,第92頁.
- ^ 6.0 6.1 6.2 Lea & Rowe 2001,第276–277頁.
- ^ 7.0 7.1 7.2 Klein 1998,第124頁.
- ^ Klein 1998,第122頁.
- ^ Lea & Rowe 2001,第276頁.
- ^ Becker 1994,第375頁.
- ^ Becker 1994,第374頁.
- ^ Becker 1994,第376頁.
- ^ New York Times 1921,第4頁.
- ^ Becker 1994,第380頁.
- ^ Becker 1994,第387頁.
- ^ Becker 1994,第383-385頁.
- ^ O'Brien 1967,第311–314頁.
- ^ O'Brien 1967,第309頁.
- ^ O'Brien 1967,第311頁.
- ^ O'Brien 1967,第314頁.
- ^ 21.0 21.1 Mann 2003,第278頁.
- ^ Mann 2003,第266頁.
- ^ Mann 2003,第279頁.
- ^ 24.0 24.1 Klein 2005,第831頁.
- ^ 25.0 25.1 Mauxion 2012,第197頁.
- ^ Mauxion 2012,第200頁.
- ^ 27.0 27.1 Klein 2005,第833頁.
- ^ 28.0 28.1 Seddon 2000,第220頁.
- ^ de Bruijn & Pelckmans 2005,第76頁.
- ^ Mauxion 2012,第203頁.
- ^ Durdin 1957,第3頁.
- ^ 32.0 32.1 Washington Post 1958,第A5頁.
- ^ Cutler 1959,第1頁.
- ^ Teltsch 1959,第1頁.
- ^ Anda 2000,第79頁.
- ^ Howe 1959,第E5頁.
- ^ Chafer 2002,第185頁.
- ^ Mann 2006,第141頁.
參考書目
編輯書籍及期刊
- Anda, Michael 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ontemporary Africa.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0 [2016-12-16]. ISBN 978-0-7618-158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 Becker, Laurence C. An Early Experiment in the Reorganis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French Soudan (Mali), 1920–40 64. 1994: 373–390. JSTOR 1160787. doi:10.2307/1160787.
|journal=
被忽略 (幫助);|issue=
被忽略 (幫助) - Bigon, Liora (2015) "Military Settlement Forms in Colonial Dakar and Western Sudan: Hesitative Moments"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doi: 10.1177/0021909614548240[失效連結]
- de Bruijn, Mirjam; Pelckmans, Lotte. Facing Dilemmas: Former Fulbe Slaves in Modern Mali. Canadian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2005, 39 (1): 69–95.-
- Imperato, Pascal James; Imperato, Gavin H.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ali.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8 [2016-12-16]. ISBN 978-0-8108-560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4).
- Klein, Martin A. Slavery and Colonial Rule in French West Africa.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 Klein, Martin A. Concept of Honour and the Persistence of Servility in the Western Soudan. Cahiers d'Études Africaines. 2005, 45 (179/180): 831–851. doi:10.4000/etudesafricaines.5665.
- Chafer, Tony. The End of Empire in French West Africa: France's Successful Decolonization?. Berg. 2002 [2016-12-16]. ISBN 978-1-85973-55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 Lea, David; Rowe, Annamarie. A Political Chronology of Africa. Taylor & Francis. 2001: 277– [26 June 2013]. ISBN 978-1-85743-116-2.
- Mann, Gregory. Fetishizing Religion: Allah Koura and French 'Islamic Policy' in Late Colonial French Soudan (Mali).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2003, 44 (2): 263–282. doi:10.1017/s0021853703008442.
- Mann, Gregory. Native Sons: West African Veterans and Franc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16-12-16]. ISBN 978-0-8223-3768-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 Mauxion, Aurelien. Moving to Stay: Iklan Spatial Strategies Towards Socioeconomic Emancipation in Northern Mali, 1898–1960.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2012, 53 (2): 195–213. doi:10.1017/s0021853712000394.
- O'Brien, Donal Cruise. Towards an 'Islamic Policy' in French West Africa, 1854–1914.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1967, 8 (2): 303–316. doi:10.1017/s0021853700007076.
- Seddon, David. Unfinished business: Slavery in Saharan Africa. Slavery & Abolition. 2000, 20 (2): 208–236. doi:10.1080/01440390008575313.
- Thompson, Virginia Mclean; Adloff, Richard. French West Afri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24 June 2013]. ISBN 978-0-8047-425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1).
報刊
- France in Cotton Project: Plan Immense African Irrigation Scheme to Produce Own Supply. New York Times. 1921-05-22: 4 [2016-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Durdin, Tillman. French Yielding in West Africa: Elections under New System Provide Greater Control by Negro Inhabitants. New York Times. 1957-04-11: 3.
- Links Kept in French Sudan Vote. Washington Post. 1958-11-25: A5.
- Cutler, B.J. 4 French West Africa States Form a Nation: will Keep Ties with Paris, but can Secede Freely Under Constitution. New York Herald Tribune. 1959-01-18: 1.
- Teltsch, Kathleen. Africans Speed Pace of Drive for Freedom: Unrest and Violence are Growing as Movement Gains Momentum. 1959-04-05: E4.
- Howe, Russell. 2-Party System Fails in Africa. Washington Post. 1959-04-26: E5.
延伸閱讀
編輯- Joseph Roger de Benoist, Église et pouvoir colonial au Soudan français: les relations entre les administrateurs et les missionnaires catholiques dans la Boucle du Niger, de 1885 à 1945. 539 p. Karthala, 1987 ISBN 978-2-86537-169-3
- Georges Spitz, Le Soudan français, Éditions maritimes et coloniales, 1955, 11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