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四字成語,用來比喻一些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典出晉朝左思寫的《三都賦》發表後大受歡迎,洛陽的人們爭相傳抄,結果使洛陽紙價上漲。

由來 編輯

西晉太康年間,左思收集了大量歷史和地理等資料,花費十年時間寫成了《三都賦》。但由於當時左思尚未出名,以陸機為首的一些文人對他的作品嗤之以鼻。幸得當時較有名氣作家張華皇甫謐等人支持,皇甫謐親自為《三都賦》作序,並請著作郎張載為魏都賦作注,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三都賦》因此名聲大震,有眾多人傳抄此作品,導致紙價大漲,遂造成「洛陽紙貴」的現象。[1][2]陸機後來再次拜讀《三都賦》,也認為之前自己的想法是錯的。陸機也打算自己寫一篇《三都賦》,但讀過左思的作品後覺得自己不可能寫得比他好,就決定放棄;此為「陸機輟筆」。[3]

研究 編輯

有人[誰?]認為,《三都賦》是一個被炒作的作品,利用當時的名人題注,做成光環效應以推廣作品。[4]

有人[誰?]從「洛陽紙貴」想到了產品的供需關係[5]。而此事也常作來說明古代的著作財產權概念。

近義詞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洛阳纸贵.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2. ^ 洛阳纸贵的故事.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9). 
  3. ^ 关于“畅销书”的典故 洛阳纸贵与陆机辍笔.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4. ^ 洛阳纸贵:最初的炒作. [201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5. ^ 「洛陽紙貴」的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供需法則[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