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行動
溫室作戰(英語:Operation Greenhouse)是美國的第五次核試驗,也是1951年內的第二次核試驗。該核試驗為氫彈的研製奠定了基礎。試驗場所設在太平洋試驗場,所有的原子彈爆炸測試都在高大的鐵塔上進行,以模仿在空中引爆原子彈的情況。
溫室作戰 Operation Greenhouse | |
---|---|
基本信息 | |
國家 | 美國 |
試驗地點 | 太平洋試驗場 |
時期 | 1951年4月 - 5月 |
次數 | 4 |
試驗性質 | 大氣核試驗 |
引爆方法 | 核分裂 / 熱核武器 |
最大當量 | 225千公噸黃色炸藥(940兆焦耳) |
導航 | |
前次核試 | 遊騎兵行動 |
後次核試 | 剋星-爭吵行動 |
溫室作戰的目的在測試適合作戰時發動攻擊的新型核武器,最重要的目標是減少裂變材料到最必須的程度,同時提升破壞力。由於一年半前蘇聯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故美國開始進行新型核武器的儲備工作,許多尚未來得及測試。溫室作戰對於熱核武器的進一步開發是至關重要的。
在試驗的 Mujinkarikku 島上,試驗人員修建了一些掩體、房屋和工廠以測試核武器的威力。
喬治(George)核試驗是世界首次熱核試驗,這是一種環形的裝置,並不適合作為武器使用。在裝置中心放置了一些液態氫的重中子(氘、氚)。其威力並不顯著,與其說是熱核武器,更類似於助爆型原子彈。這次試驗為之後首枚氫彈「常春藤麥克」測試了熱核武器的基本製造原則。項目(Item)核試驗是第一個助爆型裂變武器,是非助爆型核武器威力的兩倍。
核試驗
編輯名稱 | 日期(GMT) | 核武器當量 | 附註 |
---|---|---|---|
Dog | 1951年4月8日 19:34 | 70千噸 | |
Easy | 1951年4月21日 19:26 | 47千噸 | |
George | 1951年5月9日 22:30 | 225千噸 | 首次熱核試驗,使用氘作為核物質 |
Item | 1951年5月25日 19:17 | 45.5千噸 | 使用氚的助爆型核武器 |
圖像
編輯-
Dog
-
Easy
-
George
-
Item
-
Item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Magdi Ragheb: Nuclear, Plasma and Radiation Science – Inventing the future (Web Text), Part I, Chapter 5 (2009): Race for the Su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