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
形成溶液的过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1月30日) |
溶解(英語:dissolution)又稱溶劑化(solvation)、溶劑合作用[1],是溶質分散於溶劑中而成為一個分子混合狀態的溶液的過程[2]。溶劑化描述了溶劑與溶解分子的相互作用。離子化的分子和不帶電的分子,都可與溶劑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此作用的強度和性質影響溶質的許多性質,包括溶解度、反應性和顏色,也影響溶劑的性質,如黏度和密度。
當離子溶解時,它們會散布開來並被溶劑分子包裹。離子越大,能包裹它的溶劑分子就越多。有時溶解會產生放熱、吸熱的現象,例如氯化銨溶於水時會吸熱使液體溫度降低,而氫氧化鈉溶於水時會放熱使溶液溫度升高。一般地,穩定、單一的溶液沒有廷得耳效應。
部分物質溶解性表
編輯表格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中學《化學》教科書
陽離子\陰離子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
H+ | 不存在 | 可溶、揮發 | 可溶、揮發 | 可溶 | 可溶、揮發 |
NH4+ | 可溶、揮發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K+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Na+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Ba2+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不溶 | 不溶 |
Ca2+ | 微溶 | 可溶 | 可溶 | 微溶 | 不溶 |
Mg2+ | 不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微溶 |
Al3+ | 不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不存在 |
Mn2+ | 不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不溶 |
Zn2+ | 不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不溶 |
Fe2+ | 不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不溶 |
Fe3+ | 不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不存在 |
Cu2+ | 不溶 | 可溶 | 可溶 | 可溶 | 不存在 |
Ag+ | 不存在 | 可溶 | 不溶 | 微溶 | 不溶 |
參考
編輯-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b5414193273d17fdee6cd1481b8b3b99/?seq=1
- ^ 存档副本. [2023-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3).
參見
編輯這是一篇與化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