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英語:Unconscious mind)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即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卻對其餘部分產生影響(無意識)。

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它主動地對人的性格和行為施加壓力和影響。弗洛伊德在探究人的精神領域時運用了決定論的原則,認為事出必因。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如做、口誤和筆誤,都是由大腦中潛在原因決定的,只不過是以一種偽裝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此,弗洛伊德提出關於無意識精神狀態的假設,將意識劃分為三個層次: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

其他與弗洛伊德同期的著名精神分析學者對潛意識有一些不同於弗洛伊德的看法,例如榮格把潛意識分為個人潛意識及集體潛意識阿德勒就覺得潛意識中最核心的不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而是自卑感與優越感。比較後期的精神分析學者埃里希·弗羅姆就提出了社會潛意識,使精神分析學更全面。

有人對「無意識」概念進行辯護,不允許人們將之稱為「下意識」或「潛意識」,認為是錯誤的,容易引起誤解:所謂無意識,它一方面包含著種種因潛伏而暫時不為意識所知,其他一切都與意識活動一樣的活動,另一方面又包含著種種被「壓抑」的活動,假如這些活動變成意識活動,它們肯定與意識中其他種種活動形成鮮明的對照,與「下意識」或「潛意識」不同。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