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突(英語:alveolar process)或牙槽骨(alveolar bone)是頜骨(在人類是上頜骨下頜骨)上包含牙槽窩的增厚骨嵴。牙槽突被牙齦覆蓋且屬口腔的一部分,是上頜下頜承載牙齒解剖學結構。

牙槽脊(英語:alveolar ridge)又稱齦嵴齒齦脊[1]牙槽緣(alveolar margin),是口腔內側位於口腔頂部(上齒和硬腭之間)或位於口腔底部(下齒後)的可以用舌頭感覺到的隆起。在語音學中,該詞通常特指上齒之後到硬腭之前的部位,即上牙槽脊。[2]

牙槽突與牙槽脊兩術語雖經常混用且含糊等義[3],但牙槽突較偏向解剖學名詞,而牙槽脊則較偏向語音學名詞。狹義來說,牙槽脊位置略靠牙槽突背側,且僅局限在上下頜中央,是可用舌頭感覺到的嵴狀隆起,多指上牙與硬腭間的口腔頂部,但也可指下牙後方的口腔底部。

結構

編輯

發音

編輯

舌尖舌葉接觸或接近牙槽脊來形成阻礙的輔音稱為齒齦音。英語中的齒齦音有[t]、[d]、[s]、[z]、[n]、[l]等[註 1]。發出齒齦音時,舌頭接觸到(如[t]、[d]、[n]、[l])或幾乎接觸到(如[s]、[z])上牙槽脊。

注釋

編輯
  1. ^ 存在例外,如紐約口音的[t]、[d]為齒塞音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際語音學會. 国际语言学会手册:国际音标使用指南. 由江荻; 孟雯翻譯 中文修訂版. 2020. 
  2. ^ 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Phonetics(英文) 訪問時間:2023年1月29日
  3. ^ 存档副本. [2024-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