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氏樹蛙
盧文氏樹蛙(學名:Liuixalus romeri,英語:Romer's Tree Frog),又名盧氏小樹蛙、羅默劉樹蛙或羅默氏小樹蛙,是一種樹蛙科動物,為香港的特有物種,全球分佈狹窄,只發現於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施工前,現已被全數運送至南丫島)、大嶼山及蒲台島、南丫島等地。盧文氏樹蛙身體短小,雄蛙平均長度只有1.5公分,雌蛙稍大,亦只有2.5公分。盧文氏樹蛙於1952年在南丫島被首次發現。盧文氏樹蛙保護色體色不顯眼,完全融入自然環境以掩飾行蹤,難讓敵人發現。
盧文氏樹蛙 | |
---|---|
野生盧文氏樹蛙,攝於蕉坑自然教育徑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兩棲綱 Amphibia |
目: | 無尾目 Anura |
科: |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
屬: | 劉樹蛙屬 Liuixalus |
種: | 盧文氏樹蛙 L. romeri
|
二名法 | |
Liuixalus romeri | |
異名 [3] | |
Philautus romeri Smith, 1953 |
特徵
編輯在香港的23種蛙類及蟾蜍中以盧文氏樹蛙的體積最細小。雌性體型比雄性略大。身體腹部白色,背部呈棕色,而有交叉斑紋,可作為保護色,佈滿痣粒。兩眼中間有一道黑帶紋。尖吻,有明顯鼓膜。幼長的後肢有多條黑色帶紋,足趾有小吸盤。
發現
編輯盧文氏樹蛙是由爬蟲學家約翰·盧文先生(John D. Romer,1920-1982)在1952年於香港南丫島一個山洞中發現這種樹蛙[4]。1953年,山洞倒塌後被認為已經絕種。1984年,盧文氏樹蛙再度在南丫島出現。後來有人在大嶼山、赤鱲角及蒲台島等地發現牠們蹤影[5]。
保護
編輯世界自然基金會收集了一些盧文氏樹蛙[6],飼養在香港大學,並送往澳洲的墨爾本皇家動物園和德國的柏林動物園進行人工飼養和繁殖,再送回香港,但只有墨爾本皇家動物園成功繁殖。香港政府亦聯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等進行遷地保育[7],在選定的八個遷地保育區釋放盧文氏樹蛙[8]。
漁農自然護理署亦於2002年展開盧文氏樹蛙持續監察計畫。
分類學
編輯科學界對盧文氏樹蛙的屬性曾有爭議,Bossuyt 和 Dubois 認為這個種類屬於跳樹蛙屬(Chirixalus),而不是小樹蛙屬(Philautus),而現時盧文氏樹蛙被列入2008年所建立的劉樹蛙屬(Liuixalus)中。
參見
編輯- 《蛙蛙世界》,陳堅峰、張家盛、賀貞意、林峰毅、鄧詠詩、劉惠寧及鮑嘉天,天地圖書,ISBN 988-211-312-5
參考來源
編輯- ^ IUCN SSC Amphibian Specialist Group. Romer's Treefrog.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58794A63851099 [17 April 2021].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罗默小树蛙.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Chirixalus romeri. ITIS.
- ^ Romer's tree frog – a tiny frog in a big city. CGTN. 2020-05-24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英語).
- ^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 保育:大嶼山的生物多樣性. 土木工程拓展署. 2020-10-05 [2021-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 ^ 嬌小玲瓏的盧氏小樹蛙. 世界自然基金會. 2011-08-16 [2021-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 ^ 動物保育:盧氏小樹蛙.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2015 [2021-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 ^ 動物護理:盧氏小樹蛙. 漁農自然護理署. 2020-08-03 [2021-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