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龍屬屬名Ammosaurus)是蜥腳形亞目近蜥龍科恐龍的一個,生活於侏羅紀早至中期的北美洲。砂龍的身長約有4米,但與其他蜥腳形亞目恐龍相比,體型較小型。牠可以採取雙足或四足方式行走,而且可能是雜食性動物。

砂龍屬
化石時期:侏羅紀早至中期
砂龍的手掌骨頭
無效狀況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演化支 悍龍類 Bagualosauria
演化支 板龍類 Plateosauria
演化支 大腳類 Massopoda
演化支 蜥腳型類 Sauropodiformes
演化支 近蜥龍類 Anchisauria
屬: 砂龍屬 Ammosaurus
Marsh, 1889
模式種
大砂龍
Ammosaurus major

Marsh, 1889

命名

編輯

砂龍的名是由古希臘文的「ammos」與「sauros」而來,意即「砂地蜥蜴」,是指發現化石的砂岩環境。砂龍目前有一有效學名是大砂龍(A. major),這樣命名是因砂龍較原先被分類的近蜥龍還大。在1889年,著名美國古生物學家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創造了這個種名,當時為近蜥龍的第二個種,大近蜥龍(Anchisaurus major[1]。在1891年,馬什將這種恐龍建立為個別的屬,砂龍屬Ammosaurus[2];而在1892年,馬什根據一個未成年標本(編號YPM 209),新建了一個近蜥龍的種(Ammosaurus solus)。在1932年,弗雷德里克·馮·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將這個種改歸類於砂龍屬。但目前科學家多認為這種恐龍其實是大砂龍的異名。

分類

編輯

砂龍與其他恐龍之間的分類、演化關係是非常的不清楚。牠是蜥腳形亞目早期的物種,並與近蜥龍最為相近,有研究指出砂龍其實是近蜥龍的異名。不同的古生物學家認為近蜥龍可能是基礎原蜥腳下目恐龍[3],或是基礎蜥腳下目恐龍[4][5],或是介於原蜥腳類、蜥腳類之間的恐龍[6]

馬什原先將這些化石命名為大近蜥龍,在兩年後則將牠建立為個別的砂龍屬。然而,近年的一些研究主張砂龍及近蜥龍是同一動物[5][7]。其他科學家則建議保有這兩個屬,這是根據牠們的骨盆及後肢構造不同,而視牠們為姊妹分類單元[3]

化石發現

編輯

砂龍的化石最早發現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紐瓦克超群中的波特蘭組。在過去,這個地層是有明顯濕潤及乾燥季節變化的大陸環境,地質年代為早侏羅紀普連斯巴奇階托阿爾階,距今約為1億9000萬到1億7600萬年。第一個發現的標本是在砂岩礦場中被發現,這些砂岩是用作建築南曼徹斯特大橋(South Manchester Bridge)。事實上,正模標本(編號YPM 208)是由礦場工人所發現,在1884年10月20日發現。不幸地它只有骨骼的後半部,而前半部的骨骼經已被用作建橋之用。在1969年,這條橋被拆卸,而砂龍的部份化石也被取回,並由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復原,列為編號YPM 6282標本。在康乃狄克州也發現三個不完整骨骼,分別來自於不同的年齡層,但卻都是沒有頭顱骨[8]。曾經在北美洲的巴柔階地層發現砂龍的化石,使牠們成為少數存活到侏儸紀中期的原蜥腳類恐龍[3]

康乃狄克州的砂龍

編輯

北美洲的其他地方也有發現砂龍屬的化石,但不一定屬於大砂龍。

亞利桑那州納瓦霍砂岩是與波特蘭組同一時期的地層,當中發現了很多原蜥腳下目的化石,被認為是砂龍[9]。但是,這些化石也有可能是屬於南非大椎龍[3]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科學家從McCoy Brook地層發掘出原蜥腳下目恐龍,被估計是在早侏羅紀海塔其階,約為2億至1億9700萬年前。這個化石為砂龍的食性提供了線索。下腹發現大量的胃石,可能有協助磨碎植物的功能,以及小型蜥蜴Clevosaurus)的頭顱骨。這顯示了砂龍是雜食性的動物,主要以植物為食,偶而一些肉類為食物[10]。但是,這些化石沒有被完全描述或重建,而只是暫時地編入砂龍屬。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實這套假說。

參考資料

編輯
  • Fedak, T. J. (2007). Description and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the sauropodomorph dinosaurs from the early Jurassic (Hettangian) McCoy Brook Formation. Ph.D. dissertation. Halifax, Nova Scotia: Dalhousie University.
  1. ^ Marsh, O.C. 1889. Notice of new American dinosaurs.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Series 3, 37: 331-336.
  2. ^ Marsh, O.C. 1891. Notice of new vertebrate fossils.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Series 3, 42: 265-269.
  3. ^ 3.0 3.1 3.2 3.3 Galton, P.M.; P. Upchurch. Prosauropoda. Weishampel, D.B., Dodson, P, & Osmolska, H. (編). The Dinosauria 2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232–258. 
  4. ^ Yates, A. M.; Kitching, J. W. The Earliest Known Sauropod Dinosaur and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Sauropod Locomotion. 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 2003, 270 (1525): 1753–1758. JSTOR 3592241. PMC 1691423 . PMID 12965005. doi:10.1098/rspb.2003.2417. 
  5. ^ 5.0 5.1 Yates, A. M. 2004. Anchisaurus polyzelus (Hitchcock): the smallest known sauropod dinosaur and the evolution of gigantism among sauropodomorph dinosaurs. Postilla 230: 1-58.
  6. ^ Yates, Adam M. A revision of the problematic sauropodomorph dinosaurs from Manchester, Connecticut and the status of Anchisaurus Marsh. Palaeontology. in press, 53 (4): 739–752. doi:10.1111/j.1475-4983.2010.00952.x. 
  7. ^ Sereno P.C., 1999. The evolution of dinosaurs. Science, 284: 2137-2147.
  8. ^ Weishampel, D.B. & Young, L.O. 1996. Dinosaurs of the East Coast.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75 pp.
  9. ^ Galton, P.M. 1971. The prosauropod dinosaur Ammosaurus, the crocodile Postosuchus, and their bearing on the age of the Navajo Sandstone of Northeastern Arizona.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45: 781-795.
  10. ^ Shubin, N.H., Olson, P.E., & Sues, H.-D. 1994. Early Jurassic small tetrapods from the McCoy Brook Formation of Nova Scotia, Canada. In: Fraser, N.C. & Sues, H.-D. (Eds.). In the Shadow of Dinosaurs: Early Mesozoic Tetrapo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