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砂珠試驗
硼砂珠試驗是熔珠試驗的一種,而熔珠試驗是一種傳統的對一些特定金屬分析的試驗,由瑞典化學家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在1812年發明並推廣[1]。自那時以來,很多鹽如碳酸鈉或氟化鈉被用作助熔劑,繼硼砂之後最重要的是磷酸氫鈉銨,它是磷酸珠試驗的基礎[1][2]。
硼砂珠試驗
編輯用酒精噴燈的火焰灼燒鉑絲(焰色反應中也使用了鉑絲)至紅熱,然後插入粉狀的硼砂,硼砂便會附著在紅熱的部分,膨脹並且失去結晶水,然後收縮,形成一個無色透明的玻璃似的珠子(系偏硼酸鈉和氧化硼的混合物)。
通常珠子會弄濕,並蘸入待測試液中,讓物質附著上去。如果附著的物質太多了,珠子就會變暗、變得不透明。接著把珠子和附著的物質在較低的還原焰中灼燒,冷下來之後硼砂珠的顏色就能觀察到。接著再在氧化焰中灼燒,冷下來後顏色再次能被觀察到。
有些金屬的硼砂珠試驗有它特殊的顏色,如金屬銅、鐵、鉻、錳和鎳就有特徵性的硼砂珠顏色。試驗完畢後,珠子可以在灼熱後突然浸入水中洗掉。[2]
金屬[3] | 氧化焰 | 還原焰 |
---|---|---|
鋁(Al) | 無色 (灼熱時且冷時), 不透明 | 無色, 不透明 |
銻(Sb) | 無色, 黃色或者棕色 (灼熱時) | 灰色且不透明 |
鋇(Ba) | 無色 | |
鉍(Bi) | 無色, 黃色或帶有棕色 (灼熱時) | 灰色且不透明 |
鎘(Cd) | 無色 | 灰色且不透明 |
鈣(Ca) | 無色 | |
鈰(Ce) | 紅色 (灼熱時) | 無色 (灼熱時且冷時) |
鉻(Cr) | 暗黃色 (灼熱時), 綠色 (冷時) | 綠色 (灼熱時且冷時) |
鈷(Co) | 藍色 (灼熱時且冷時) | 藍色 (灼熱時且冷時) |
銅(Cu) | 綠色 (灼熱時), 藍色 (冷時) | 紅色, 不透明 (冷時), 無色 (灼熱時) |
鐵(Fe) | 黃色或帶有棕色 紅色 (灼熱時且冷時) | 綠色 (灼熱時且冷時) |
鉛(Pb) | 無色, 黃色或帶有棕色 (灼熱時) | 灰色且不透明 |
鎂(Mg) | 無色 | |
錳(Mn) | 紫羅蘭色(灼熱時且冷時) | 無色 (灼熱時且冷時) |
鉬(Mo) | 無色 | 黃色或者棕色 (灼熱時) |
鎳(Ni) | 棕色, 紅色 (冷時) | 灰色且不透明 (冷時) |
矽(Si) | 無色 (灼熱時且冷時), 不透明 | 無色, 不透明 |
銀(Ag) | 無色 | 灰色且不透明 |
鈧(Sc) | 無色 | |
錫(Sn) | 無色 (灼熱時且冷時), 不透明 | 無色, 不透明 |
鈦(Ti) | 無色 | 黃色 (灼熱時), 紫羅蘭色 (冷時) |
鎢(W) | 無色 | 棕色 |
鈾(U) | 黃色或者帶有棕色 (灼熱時) | 綠色 |
釩(V) | 無色 | 綠色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Materials Handbook: A Concise Desktop Reference, by François Cardarelli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Vogel, Arthur I.; Svehla, G. (1979), Vogel's Textbook of Macro and Semimicro Qualitative Inorganic Analysis (5th ed.), London: Longman, ISBN 0-582-44367-9
- ^ 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CRC Press. 1985. ISBN 084930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