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
福船,又稱福建船、白艚,是中國古帆船的一種。
歷史文獻記載
編輯宋元時期中國出現了單龍骨的尖底船,根據《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所記載,宋代的海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這種船型多為福船。[1]
明嘉靖年間胡宗憲所著的《籌海圖編》,有對福船的描述,有「高大如樓,其底尖, 其上闊,其首昂而口」、「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敵舟小者相遇,即犁 沉之」、「而敵又難於仰攻」、「誠海戰之利器也」、「能行於順風順潮迴翔」、「不便亦不能逼岸而 泊,須假哨船接渡而後可。」及「北洋有滾塗浪,福船、蒼山船底尖,最畏此浪」等語,對其優缺點一一著墨。[2][3]
明嘉靖年間戚繼光所著的《紀效新書》,描述福船「高大如城,吃水一丈一二尺」、「福船城風下壓,如車輾螳螂,鬥船力而不鬥人力,是以每每取勝」、「惟利大洋,不然多膠於淺」、「非人力可驅, 全仗風勢」和「無風不可使」等優缺點。若賊舟沿淺而行則福舟惟無用矣,故又有海滄船之設。[4]戚繼光在閩浙沿海組建了一支對抗倭寇的艦隊,此艦隊主要採用福船。船上裝備大發貢、碗口銃、鳥嘴銃、噴筒等大小火器。[1]福建船可分六號。一號二號俱名福船,勢力雄大,便於沖犁。三號哨船,又稱草撇船;四號冬船,又稱海滄船。哨船與冬船比福船小,便於攻戰追擊,海滄船吃水七、八尺,風小亦可動。五號鳥船,六號快船,鳥船與快船又稱開浪船,開浪船又更小,吃水三、四尺,容納三十~五十人,便於哨探。[4]
明萬曆乙未刊本謝杰所著的《虔臺倭纂》,有「高大如樓,底尖上闊」、「矢石火炮皆向下而發」、「乘風衝犁如車輾」、「敵舟遇之,隨犁隨沉,又不能仰攻」、「真海戰之利器」、「能破大浪」、「惟利大洋深處」、「底尖,畏滾塗浪」等描述。
明崇禎刻本何汝賓所著的《兵錄》,則有「高大如樓,底平深大」、「曠海深洋,迴翔 穩便」和「斗頭高闊,裕於衝犁」等描述。
航海性能
編輯從現代船舶機械工程學對福船的研究,可得知其航海性能。以接近一般帆船的速率來看,若是能提供 5kW 的功率,福船可達 4.7 節的速率。關於扶正力臂曲線對於船隻穩定性的影響,福船穩定範圍甚大,能在天候險惡的海域航行,是理想的航運船隻船型。福船稜塊係數最小,狀似圓型,使其穩度消失角極大。普通福船的穩度消失角為123°,為沙船的兩倍,表示其能承受極大的橫傾角,在海上有良好的運動性,遇上大風浪也不會輕易翻覆,適合遠洋航海。從穩度安全域的表現來看,福船的穩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時,福船式的船有較大機會存活。[5][6]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成東; 鍾少異. 《中國古代兵器圖集》. 解放軍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06506465.
- ^ 陳政宏、許智超,「鄭和寶船復原模型與等排水量福船及沙船的性能比較」,國立成功大學造船及船舶機械工程學系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5-13.
- ^ 《籌海圖編卷十三》. 維基文庫.
- ^ 4.0 4.1 明 茅元儀。《武備志》卷一百十六。。
- ^ 許智超、陳政宏,“四種典型中國式古帆船性能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造船暨船舶機械工程學系 (PDF). [2022-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2-04).
- ^ 許智超、陳政宏,“鄭和寶船復原模型與典型福船及沙船性能之初步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造船暨船舶機械工程學系 (PDF). [2019-11-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