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基本單位情況
|
2004年12月31日(普查時間點),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普查對象為普查對象是在境內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基本單位包括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普查結果,共有從事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516.9萬個。其中,企業法人單位325.0萬個,機關、事業法人單位90.0萬個,社會團體法人單位10.5萬個,其他法人單位91.4萬個。產業活動單位682.4萬個,其中,第二產業167.5萬個,第三產業514.9萬個。個體經營戶3921.6萬戶,其中,第二產業588.7萬戶,第三產業3332.9萬戶。
項目 | 單位數(萬個) | 比重(%) |
一、法人單位 | 516.9 | 100 |
企業法人 | 325 | 62.9 |
機關、事業法人 | 90 | 17.4 |
社會團體法人 | 10.5 | 2 |
其他法人 | 91.4 | 17.7 |
二、產業活動單位 | 682.4 | 100 |
第二產業 | 167.5 | 24.6 |
第三產業 | 514.9 | 75.4 |
三、個體經營戶 | 3921.6 | 100 |
第二產業 | 588.7 | 15 |
第三產業 | 3332.9 | 85 |
企業法人單位
編輯與2001年進行的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的同口徑數據比較,企業法人單位數增加了22.3萬個,增長了7.4%。其中,國有企業、國有聯營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共19.2萬個,減少17.7萬個,下降48.2%;集體企業、集體聯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共45.6萬個,減少40.2萬個,下降46.9%;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萬個,增加10.6萬個,增長35.2%;私營企業198.2萬個,增加65.8萬個,增長49.7%;其他內資企業6.2萬個,增加2.5萬個,增長66.5%,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15.2萬個,增加1.3萬個,增長9.6%。
項目 | 單位數(萬個) | 比重(%) |
合計 | 325 | 100 |
國有企業 | 17.9 | 5.5 |
集體企業 | 34.3 | 10.5 |
股份合作企業 | 10.7 | 3.3 |
國有聯營企業 | 0.3 | 0.1 |
集體聯營企業 | 0.6 | 0.2 |
國有與集體聯營企業 | 0.3 | 0.1 |
其他聯營企業 | 0.5 | 0.1 |
國有獨資公司 | 1 | 0.3 |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 34.5 | 10.6 |
股份有限公司 | 6.1 | 1.9 |
私營企業 | 198.2 | 61 |
其他內資企業 | 5.4 | 1.7 |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 7.4 | 2.3 |
外商投資企業 | 7.8 | 2.4 |
區域分布
編輯第二、三產業單位半數以上集中於東部地區*注3,單位擁有量自東向西呈遞減態勢。東部地區擁有法人單位291.0萬個,占56.3%;中部地區119.3萬個,占23.1%;西部地區*注3106.6萬個,占20.6%。東部地區擁有產業活動單位358.3萬個,占52.5%;中部地區*注3171.3萬個,占25.1%;西部地區152.8萬個,占22.4%。第二、三產業法人單位數名列前10位的地區依次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上海、河南、四川、北京、遼寧與河北。個體經營戶較多的前5個地區為山東、河南、浙江、廣東和河北。
項目 | 法人單位 (萬個) |
產業活單位 (萬個) |
個體經營戶 (萬戶) |
合計 |
516.9 | 682.4 | 3921.6 |
北京市 | 22.1 | 25.4 | 47.7 |
天津市 | 9.3 | 10.6 | 27.5 |
河北省 | 21.0 | 26.2 | 261.8 |
山西省 | 13.2 | 21.5 | 81.3 |
內蒙古區 | 7.1 | 10.2 | 83.4 |
遼寧省 | 21.2 | 26.9 | 155.1 |
吉林省 | 8.0 | 11.1 | 76.0 |
黑龍江省 | 10.2 | 14.9 | 109.0 |
上海市 | 34.4 | 41.1 | 33.1 |
江蘇省 | 43.1 | 49.8 | 251.6 |
浙江省 | 40.4 | 47.7 | 276.3 |
安徽省 | 15.9 | 21.5 | 157.2 |
福建省 | 16.6 | 21.8 | 133.6 |
江西省 | 11.5 | 16.7 | 87.9 |
山東省 | 37.1 | 50.3 | 290.9 |
河南省 | 26.8 | 36.8 | 279.0 |
湖北省 | 15.8 | 23.0 | 167.0 |
湖南省 | 18.0 | 25.9 | 188.7 |
廣東省 | 43.5 | 55.2 | 269.8 |
廣西區 | 12.1 | 18.4 | 146.6 |
海南省 | 2.3 | 3.3 | 27.4 |
重慶市 | 8.6 | 13.0 | 84.4 |
四川省 | 25.7 | 32.5 | 246.4 |
貴州省 | 7.8 | 11.8 | 76.3 |
雲南省 | 9.3 | 15.2 | 114.0 |
西藏區 | 1.3 | 1.8 | 6.4 |
陝西省 | 15.3 | 19.4 | 92.9 |
甘肅省 | 8.5 | 12.9 | 59.0 |
青海省 | 2.1 | 3.1 | 14.7 |
寧夏區 | 2.4 | 3.4 | 21.1 |
新疆區 | 6.4 | 11.3 | 55.7 |
產業活動單位的行業分布
編輯在產業活動單位中,從事製造業的單位137.5萬個,占20.1%;批發和零售業120.2萬個,占17.6%;教育59.6萬個,占8.7%;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54.4萬個,占22.6%。以上四個行業合計占69%。
項目 | 單位數 (萬個) |
比重 (%) |
合計 | 682.4 | 100 |
一、農業*注2 | 1.9 | 0.3 |
二、採礦業 | 8.8 | 1.3 |
三、製造業 | 137.5 | 20.1 |
四、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6.3 | 0.9 |
五、建築業 | 14.9 | 2.2 |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14.6 | 2.1 |
七、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 10.7 | 1.6 |
八、批發和零售業 | 120.2 | 17.6 |
九、住宿和餐飲業 | 12.5 | 1.8 |
十、金融業 | 17.7 | 2.6 |
十一、房地產業 | 15.3 | 2.2 |
十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30.4 | 4.4 |
十三、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 16.9 | 2.5 |
十四、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6.1 | 0.9 |
十五、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10.4 | 1.5 |
十六、教育 | 59.6 | 8.7 |
十七、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 35.6 | 5.2 |
十八、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8.7 | 1.3 |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154.4 | 22.6 |
個體經營戶的行業分布
編輯個體經營戶較為集中的五個行業,工業532.3萬戶,占個體經營戶總數的13.6%;交通運輸業621.7萬戶,占15.9%;批發和零售業1831.1萬戶,占46.7%;住宿和餐飲業293.9萬戶,占7.5%;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413.8萬戶,占10.6%。
項目 | 戶數(萬戶) | 比重(%) |
合計 | 3921.6 | 100 |
工業*注1 | 532.3 | 13.6 |
建築業 | 56.5 | 1.4 |
交通運輸業 | 621.7 | 15.9 |
批發和零售業 | 1831.1 | 46.7 |
住宿和餐飲業 | 293.9 | 7.5 |
房地產業 | 3.8 | 0.1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35.2 | 0.9 |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413.8 | 10.6 |
教育 | 14.4 | 0.4 |
衛生和社會福利業 | 83 | 2.1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36.2 | 0.9 |
注釋
編輯- 注1:普查對象工業,包括採礦業、製造業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注2:農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此處的農、林、牧、漁業為第二、三產業法人兼營的第一產業活動單位。
- 注3: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