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號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作品
創作背景
編輯貝多芬於1795年3月29日首次面對維也納觀眾,當時他在台上亮相之身份既是獨奏者,也是作曲家,而他選擇演奏之曲目,正是日後被冠以「第二」的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三年後,貝多芬聽從海頓之建議,離開出生地波恩,到維也納跟海頓上課。但當海頓於後來遠赴倫敦演奏時,貝多芬遂轉而師隨亞伯斯貝嘉教授。亞伯斯貝嘉乃城內另一個德高望重的作曲家,他曾批評其學生「不學無術」。當時的作曲家大多受聘於宮廷或教會,並未出現所謂「自由作曲家」,對作曲堅定不移的貝多芬,也明白到只有成為鋼琴家,才能受城中富裕的維也納民眾所歡迎。
貝多芬亦由此撰寫此首鋼琴協奏曲,並邀得樂團負責排練,當然也不容忽略撰寫樂譜。然而他卻在演期前兩天抱恙,及未趕及完成最終樂章;至於排練方面,某場地的鋼琴卻出現編差。他遂改用另一個調完成作為配合,結果,貝多芬終克服困難完成是次首演。《維也納報》亦大讚貝多芬「已博得普羅大眾衷心的認同」。
曲式及內容
編輯此首合共31分鐘之協奏曲,共分下列三段樂章:
- 活潑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 慢板(Adagio)
- 迴旋曲—甚快板(Rondo - Allegro Molto)[2]
第一樂章
編輯此樂章以仿號角之聲調開始,由小提琴以較溫柔及旋律化之樂句對答著。這兩個基本樂思一再出現在篇幅較長之前奏,但當鋼琴出現時,姿態也十分低調,完全不受矚目。餘下之部分以鋼琴及樂團之對答作主調。
第二樂章
編輯此樂段陷入沉思的情調,樂團奏出詩歌般之主調,偶有粗獷的重音間隔著。鋼琴部分展開時「充滿感情」,樂團則有時靜待鋼琴演奏。此後兩者一直如夢幻般緊密交替,每當樂團情緒將起高漲之時,鋼琴會相繼由一音一音作平靜。
第三樂章
編輯本樂章極為熱鬧喧騰,鋼琴在開首以興高采烈的主題帶動,更偶爾進入黑暗陋巷,但整體而言,樂章仍舊帶有歡樂及無憂無慮之氣氛。
參考資料
編輯- ^ San Francisco Symphony - Beethoven: Concerto No. 2 in B-flat major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Opus 19 (1). 舊金山交響樂團.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4) (美國英語).
Beethoven made his first sketches in about 1788
- ^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flat major, Op. 19 (Ludwig van Beethoven). 洛杉磯愛樂樂團.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 貝多芬第2號鋼琴協奏曲:國際樂譜典藏計劃上的樂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