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神龍屬學名Igai)是埃及哈里傑綠洲晚白堊世古賽爾組英語Quseir Formation發現的泰坦巨龍類。模式種是遺忘綠洲神龍Igai semkhu)。[1]

綠洲神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74–72 Ma
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演化支 岩盔龍類 Lithostrotia
科: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屬: 綠洲神龍屬 Igai
Gorscak et al., 2023
模式種
遺忘綠洲神龍
Igai semkhu

Gorscak et al., 2023

歷史

編輯

正模標本VB 621-640最初由柏林工業大學的K·沃納·巴塞爾(K. Warner Barthel)和羅納爾多·博徹(Ronald Böttcher)於1977年11月發掘出來,並裹在27塊石膏外套中送往德國。由於清修選擇及貯藏條件有限,導致部分骨骼的保存狀況變差。[1]

該標本於20世紀90年代幾篇摘要中首次在科學文獻中提及。2008年9月11日,幾件來自埃及和蘇丹的恐龍標本被轉運至柏林自然博物館,其中包括除左脛骨及單個股骨外幾乎所有從哈里傑發現的標本。2017年,綠洲神龍的描述者發表了更多關於該標本的摘要。標本研究工作於2019年9月完畢,並於2023年將其命名為泰坦巨龍類新屬新種遺忘綠洲神龍(Igai semkhu)。屬名指埃及古王國時期達赫拉和哈里傑綠洲一帶崇拜的神秘的「綠洲之主」。種名為古埃及語「被遺忘」之意,既指該標本錯綜複雜的歷史,也指近期非洲大陸非海生白堊紀脊椎動物的發現。[1]

描述

編輯

綠洲神龍是種相對苗條的泰坦巨龍類。可根據四肢骨骼上的各種特徵將其與其它泰坦巨龍類區分開來。第五跖骨內側有兩個獨特的結節,一個靠近近端,另一個靠近遠端,此特徵未在其它泰坦巨龍類中發現。[1]脛嵴即脛骨上附著幾條腿部肌肉的部分[2]比其它泰坦巨龍類更小且更不突出,門多薩龍和幼年瑞佩托龍在這方面與之最相似。[1]第一及第二跖骨具有未在其它泰坦巨龍類中發現的獨特溝槽。[1]

根據與其它泰坦巨龍類的比較估計綠洲神龍長10—15公尺(33—49英尺),比同域的曼蘇拉龍更大,後者長8—10公尺(26—33英尺)。這反映了一種趨勢,即來自非洲、歐洲和阿拉伯的晚白堊世泰坦巨龍類從小型變為中型;此外,迪亞曼蒂納龍沉重龍後凹尾龍的體型接近綠洲神龍。[1]

分類

編輯

將綠洲神龍加入系統發育分析,並發現其處在兩個可能的演化位置上:其一是作為南美薩爾塔龍內烏肯龍的近親,其二則是處在包含細長龍後凹尾龍及同域的曼蘇拉龍的非歐演化支中。作者傾向於第二個結論,因為這符合白堊紀北非分類單元與歐洲分類單元更為近緣,而非洲南部分類單元則更多起源於岡瓦納古陸的假說。顯示後一結果的分支圖如下,其中將非洲分類單元標為紅色:[1]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塔斯塔維斯龍 Tastavinsaurus

安第斯龍 Andesaurus

利加布龍 Ligabuesaurus

丘布特龍 Chubutisaurus

溫頓巨龍 Wintonotitan

安哥拉巨龍 Angolatitan

馬拉圭龍 Malarguesaurus

姆圖卡龍 Mnyamawamtuka

岩盔龍類 Lithostrotia

馬拉威龍 Malawisaurus

卡龍加龍 Karongasaurus

迪亞曼蒂納龍 Diamantinasaurus

瑞佩托龍 Rapetosaurus

伊希斯龍 Isisaurus

諾曼第龍 Normanniasaurus

塔普亞龍 Tapuiasaurus

林孔龍類 Rinconsauria

穆耶恩龍 Muyelensaurus

銀龍 Argyrosaurus

林孔龍 Rinconsaurus

博妮塔龍 Bonitasaura

風神龍族 Aeolosaurini

岡瓦納巨龍 Gondwanatitan

奧韋羅龍 Overosaurus

風神龍 Aeolosaurus

三角區龍 Trigonosaurus

寬頸龍 Shingopana

泛美龍 Panamericansaurus

真泰坦巨龍類 Eutitanosauria

巴塔哥巨龍 Patagotitan

潮汐巨龍 Paralititan

馬薩卡利神龍 Maxakalisaurus

包魯巨龍 Baurutitan

無畏龍 Dreadnoughtus

阿拉摩龍 Alamosaurus

匿蹤龍 Abditosaurus

柏利連尼龍 Pellegrinisaurus

魯夸巨龍 Rukwatitan

門多薩龍 Mendozasaurus

阿根廷龍 Argentinosaurus

巨酋龍 Futalognkosaurus

南巨龍 Notocolossus

吉普賽龍 Atsinganosaurus

沉重龍 Epachthosaurus

薩爾塔龍科 Saltasauridae

內烏肯龍 Neuquensaurus

薩爾塔龍 Saltasaurus

納摩蓋吐龍 Nemegtosaurus

後凹尾龍 Opisthocoelicaudia

曼蘇拉龍 Mansourasaurus

沼澤巨龍 Paludititan

綠洲神龍 Igai

葡萄園龍 Ampelosaurus

細長龍 Lirainosaurus

羅韋科巨龍 Lohuecotitan

古生態學

編輯

綠洲神龍發現於古賽爾組,該地層保存了晚白堊世北非為數不多的非海生脊椎動物遺骸。同為泰坦巨龍類的曼蘇拉龍亦出自該地層,化石發現於達赫拉綠洲英語Dakhla Oasis[3]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Gorscak, E.; Lamanna, M. C.; Schwarz, D.; Díez Díaz, V.; Salem, B. S.; Sallam, H. M.; Wiechmann, M. F. A new titanosaurian (Dinosauria: Sau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Campanian) Quseir Formation of the Kharga Oasis, Egypt.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23. e2199810 [2023-07-20]. doi:10.1080/02724634.2023.2199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9). 
  2.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ibiricu202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 ^ Sallam, H.; Gorscak, E.; O'Connor, P.; El-Dawoudi, I.; El-Sayed, S.; Saber, S. New Egyptian sauropod reveals Late Cretaceous dinosaur dispersal between Europe and Africa. Nature. 2017-06-26, 2 (3): 445–451. PMID 29379183. doi:10.1038/s41559-017-0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