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狀進化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網狀進化(英語:reticulate evolution,或network evolution)指的是由多個祖先類群通過雜交、異源多倍化、傳染性遺傳或水平基因轉移等方式形成新類群的過程。在通過網狀進化形成的新類群中,基因組內不同的基因擁有不同的進化歷史,這種現象與傳統的「生命之樹」模型不相符,系統發生網絡能夠比系統發生樹更好地描述這種關係。[1][2][3]英語名稱reticulate evolution來源於拉丁語reticulum,意為「網」。[4]
網狀進化可以發生在不同層級之上,包括染色體、生物個體、種群、物種。[4]一般而言,親緣關係密切的物種之間更容易發生,因為相近的物種一般也具有相似的基因組序列和細胞內環境,從而令來自不同生物的基因能夠更好地整合在一起。然而,在親緣關係較遠的生物之間也並非不可能發生,甚至有細菌與古菌之間的跨域案例。[2]動物之間的網狀進化以漸滲雜交為主,而植物之間網狀進化的方式則更為多樣化,包括漸滲雜交、自然雜交、異源多倍化等。[1]
智人、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兩兩之間均發生過雜交,並且有證據顯示他們還曾與其它未知的古人類發生過雜交,尼安德塔人有20%的基因保留在現代人類的基因組中,因而現代人類也是網狀進化的產物。[3]
這一概念也被借用至人文科學領域,例如船貨崇拜、克里奧爾語、借詞和多元文化主義等現象被認為是社會學或語言學上的「網狀進化」現象。[3]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王玉國. 自然杂交与物种形成. 生物多樣性. 2017, 25: 565–576. doi:10.17520/biods.2017041.
- ^ 2.0 2.1 Swithers, Kristen S.; Soucy, Shannon M.; Gogarten, J. Peter. The role of reticulate evolution in creating innovation and complex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2, 2012. doi:10.1155/2012/418964.
- ^ 3.0 3.1 3.2 Gontier, Nathalie; Sukhoverkhov, Anton. Reticulate evolution underlies synergistic trait formation in human communities.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Issues, News, and Reviews. 2023, 32 (1): 26–38.
- ^ 4.0 4.1 Vriesendorp, Bastienne. Phylogenetworks: exploring reticulate evolu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Netherlands: Wageningen University. 2007. ISBN 978-90-8504-703-2.
這是一篇與演化生物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