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獾

鼬科美洲獾属的一种哺乳动物

美洲獾學名Taxidea taxus),是產於北美洲的一種獾,為美洲獾屬下唯一的物種。其與外貌相似,但屬於不同

美洲獾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鼬科 Mustelidae
屬: 美洲獾屬 Taxidea
Waterhouse, 1839
種:
美洲獾 T. taxus
二名法
Taxidea taxus
Schreber, 1777

美洲獾主要生活在美國中西部、加拿大中部和墨西哥北部,喜歡便於挖穴的乾燥深層土壤,例如開闊的大草原地區。

分類

編輯

美洲獾屬於鼬科,這科有著許多肉食性哺乳動物,比如鼬屬鼬屬蒙眼貂貂熊[2] 美洲獾屬於Taxidiinae(獾的三個亞科之一),其他兩個亞科之一是Melinae(含9個種,包括)、另一為Mellivorinae(蜜獾)。與美洲獾親緣關係最相近的是生活在史前的Chamitataxus英語Chamitataxus

現存亞種包括被提名的:「T. t. taxus」,此物種發現於加拿大中部、美國中部;「T. t. jacksoni」發現於五大湖南部、安大略省南部;「T. t. jeffersoni」發現於英屬哥倫比亞省、美國西部;「T. t. berlandieri」發現於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北部。[3] [4] [5] 亞種的分布有很多重疊的地區,在重疊的地區種,生活著介於兩者之間的物種。

在墨西哥,這種動物被稱為「tlalcoyote」(西班牙語對應單詞為「tejón」),但是因為獾和Coati英語Coati在當地都有分布,在當地此詞彙也用來稱呼Coati。

描述

編輯

美洲獾有著像大多數獾一樣相同的特徵;有著敦厚、低矮的身體、粗短但強壯的四肢,其最具特點的是外形碩大的前爪(最長有5 cm)和頭部獨特的印記。體型上,雄性略大於雌性,雄性體長一般在60、75 cm(23.5、29.5英寸)。它們體重一般達到6.3至7.2公斤(14至16磅),雄性體重最大可達8.6公斤(19磅)。「T. t. jeffersonii」這樣生活在(美國)北部的亞種比南部生活的亞種更重。在食物充裕的秋天,成年雄性美洲獾能達到11.5至15公斤(25至33磅)重。[6][7][8][9] 在一些生活在北方的種群中,雌性平均體重可達9.5公斤(21磅)[10]

 
American badger

除頭部外,美洲獾的身體是由灰白色,棕色,黑色和白色的毛皮或粗毛,是幾乎呈棕褐色混合的外觀。這樣的毛皮可以在多草的生活環境中作為天然的偽裝。美洲獾三角形的面部是獨特的、由有規律的黑白色毛髮組成的,臉頰上有棕色或黑色的「徽章」樣式的色塊,白色條紋從鼻子延伸到頭部底部。「T. t. berlandieri」的頭部白色條紋會延伸到整個身體,直到尾巴根部。[11]

飲食

編輯
 
American Badger Skull

美洲獾是一種掘地英語Fossorial肉食動物,它們主要捕食囊鼠科動物、地松鼠鼴鼠旱獺屬草原犬鼠鼠兔林鼠屬更格盧鼠屬白足鼠屬Vole英語Vole,通常會在獵物逃入洞穴時通過挖洞進入其巢穴來追擊、或者用物體堵住洞口。 [12] 美洲獾以捕食蛇類(包括響尾蛇)出名,並且被認為是在南達科他州捕食響尾蛇的重要捕食者。[13] 它們也會獵捕在地面築巢的鳥類,例如崖沙燕穴小鴞;還包括蜥蜴兩棲動物、魚類、臭鼬、昆蟲(包括蜜蜂,美洲獾也進食蜂房)、還會進食腐肉,除上述外,美洲獾還以一些植物為食,例如玉米、豌豆、綠豆、蘑菇、其他真菌、葵花籽

行為

編輯
 
Badger forepaw with long, sharp claws. Primarily used for digging.

美洲獾通常是夜行性的,但是在距離人類的較遠地區,由於受到的打擾相對地少,它們在日間也會活動。從季節來看,在三月末(通常是春天)的到五月初的日間活動的通常是雌性美洲獾,因為它們在白天要外出覓食,夜間則照看幼仔。美洲獾不冬眠,但是在冬天會變得不甚活躍。美洲獾在冬季的大多數時間可能會使身體處於蟄伏循環中,每個循環通常持持續29小時,它們在氣溫在冰點以上時從洞穴中出現。[4]

美洲獾不再使用的洞穴可能被身體大小相似的哺乳動物占據,比如狐狸、臭鼬也有像穴鴞California tiger salamander英語California_tiger_salamanderCalifornia red-legged frog英語California_red-legged_frog等多樣的動物。美洲獾會與郊狼協作捕獵。通常這樣的「結對」是一對一的,但是一項研究發現在所有的目擊報告中,有9%是一隻美洲獾與兩隻郊狼配對,1%是一隻美洲獾與三隻郊狼配對。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培育可以使郊狼的捕獵成功率提高33%,但是還沒有發現美洲獾是如何從這樣的配對中獲益的。美洲獾主要在地下活動。它們在洞穴中捕獵也能消耗更少的能量。根據研究,兩者獵物對其不同的反應造就了這樣的配對關係。 例如一隻目擊到郊狼的地松鼠會鑽進洞穴中逃跑,但是當其觀察到時,則會爬出洞穴,通過速度來逃脫獾。結對捕獵利用了獵物(面對不同捕食者)的漏洞,使兩種捕食者的捕獵有更大的成功機率。[14][15][16]

生命周期

編輯

獾在平時是一般是獨自行動的,但是在哺育季,它們會擴張自己的領地,以吸引配偶。它們通常在夏季末、秋季初時交配,一些雄性可能有兩個或以上的配偶。美洲獾會Embryonic diapause英語Embryonic diapause,直到十一月或次年二月才懷孕。幼仔一般在次年三月末或四月初出生。[4] 一窩可能有一到五隻幼仔,[17] 平均為三隻。獾幼仔出生時,視力沒有發育完全、身上長有毛髮、十分無助。[4]它們在四到六周後才能睜開眼睛。在幼仔完全斷奶之前,雌性獾會用以固體食物餵食它們,這種餵食在斷奶後也會持續幾個星期。[18] 美洲獾幼仔在五到六個星期大時會出洞。[17][19] 一般在6月底到8月,獾家庭中的幼仔會獨自開始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獾家庭就此解散。獾幼仔一般在五月下旬或六月就離開自己的母親了。 [19] 幼仔離開的時間通常不固定。[17]

 
American badger at Omaha's Henry Doorly Zoo

大多數雌性獾在一年大時會第一次懷孕。少數雌性在四到五個月大時就能排卵,其中少數會懷孕。雄性大多數兩年後才會交配。[4]

大型捕食動物有時會捕殺獾。[17] 在野外,獾最長能活9至10年,壽命最長的一隻達到了14年。[18] 一隻圈養的獾的至少生活了15年零5個月。[17]

棲息地

編輯

美洲獾喜草地或又草地的開闊區域,包括有著疏鬆的土地並有著大量齧齒動物作獵物的綠地、農場和無樹區。[20][21] 它們也生存在森林空地、草甸、沼澤、多灌木、炎熱的沙漠以及山地草場中。有時它們也生活在最高至12,000英尺(3,700公尺)海拔的區域,但通常它們生活在索諾蘭和過渡生活區(低海拔、較針葉林區紹更暖的地區)[22] 在亞利桑那州,它們生活在沙漠灌木叢、半沙漠草原中。[23] 在加利福尼亞州,美洲獾能夠在開闊草地與農業用地的結合區域、受保護的土地和開闊地里生存,甚至在區域和州及國家公園土地與草原棲息地中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在索諾瑪縣,獾的種群包括在索諾瑪海岸附近的私人土地、在南索諾瑪艱難生存的一小群獾。獾有時被發現在常綠闊葉灌叢(少於50 %植被覆蓋)以及河岸區域中生活。通常獾不會生活在濃密常綠闊葉灌叢中。[24]

在馬尼托巴的白楊樹林中,曾經由於當地Richardson's ground squirrel英語Richardson's ground squirrel數量很多,所以美洲獾數量也相應地變多了。[25]

在安大略省,它們主要生活於該省的西南部,活動範圍受限於在伊利湖的北岸,此開放區域通常與農業開發有關,並且也是林地邊緣。有在布魯斯 - 格雷地區發現美洲獾的報道。[26]

 
俄勒岡州東部的山艾樹沙漠中可以發現獾。

美洲獾的巢域英語Home range隨著季節和性別的不同而變化。巢域英語Home range中被使用的不同的區域在不同的季節隨著獵物的出沒而變化。雄性有著比雌性更大的巢域英語Home range。一項在1972年的研究表明,radiotransmitter-tagged的美洲獾一年中平均的巢域英語Home range為2,100英畝(850公頃);在夏季雌性為1,790英畝(720公頃)、秋季為131英畝(53公頃)、冬季為5英畝(2.0公頃)。[27] Lindzey 報告中指出平均巢域英語Home range為667至1,550 acre(270至627 ha)。[28]

猶他州灌木草原的美國獾密度估計為每2.6 km2一個,其中有十個巢穴處於活動中或最近被使用過。[4]

在2014年,美洲獾數量的過度增長導致其個體占有的巢域英語Home range縮小,獵物數量也是如此。這引起了獾進入人類的領地覓食。在索諾瑪縣有直接目擊的報告。根據獾覓食目擊的報告大致能推測出其棲息地範圍大約在0.8公里到大約6.4公里。這樣大小的範圍內是否有水源、獵物活動時稱為獾理想的棲息地並使其存活的關鍵因素。在被確定為棲息地的區域和保護區中,整年都有獾的活動。此外可以觀察的活動跡象還有:有規律的巢穴、雌性獾哺育幼仔,上述兩種跡象是美洲獾生存的關鍵。

(美洲獾生活的)植物群落

編輯

美洲獾通常生活在無樹地區,包括高、矮草草原、在森林中由草占主導的沼澤、田地、灌木草原。在(美國)西南部的索諾蘭和過渡地帶(相對低海拔的乾燥地區),通常包括下列植物:creosotebush(Larrea tridentata,學名,下同)、junipers(Juniperus,亞種)、gambel oak(Quercus gambelii英語Quercus_gambelii)、willows(Salix,亞種)、cottonwoods(Populus,亞種)、ponderosa pine(西黃松)、草類、sagebrushes (Artemisia,亞種)。[22]

在1977年的科羅拉多州,美洲獾在"草地(通常有forb(參考Forb英語Forb)和黃松)"中很常見[29] 在堪薩斯州,美洲獾生活在大須芒草(Andropogongerardi英語Andropogon_gerardi)、小須芒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英語Schizachyrium_scoparium)以及Indian grass(Sorghastrum nutans英語Sorghastrum nutans)主導的高草草地中。[30]

24年前,在蒙大拿州,美洲獾出現在位於Glacier National Park的fescue(Festuca,亞種)植物群落中。[31] 在馬尼托巴省,美洲獾生活在長有aspen(Populus,亞種)的草地中。[25]

躲藏需求

編輯

美洲獾在休息、隱蔽、躲避極端氣候、產後的巢穴都需要合適的遮蔽物。它們有時會簡單擴建鼴鼠或其他獵物或動物的洞穴。通常巢穴有1.21至3米深、1.21至1.82米寬。雌性美洲獾可能會建造2至4個巢穴,並且接近一個連接著這些洞穴的隧道,隧道可以用來隱蔽幼仔並確保其安全。美洲獾會將從洞穴中挖出的泥土堆在洞穴入口處,這樣成了一種明顯的特徵。從遠處看,能夠發現像小土丘一般的「屋頂」,這便是美洲獾洞穴的入口;小丘下即美洲獾活動、躲藏的地方。

在夏季和秋季,美洲獾外出會變多。隨著十一月交配季節的到來,美洲獾每天將1至3個獵物的洞穴改造為自己使用的,美洲獾可能僅僅使用一個星期這樣的洞穴,便將其拋棄了;儘管這樣,還是有獾之後會回來,可能還會有一些小動物臨時使用上述洞穴。在獵物豐富的地區,獵物也有可能會重新使用洞穴。[22] 特別是在秋季,一天中這樣的過程會重複很多次。在冬季,一個洞穴通常會被一直使用知道冬季結束。

被捕獵

編輯

雖然美洲獾攻擊性強,僅有少數天敵,但是在其棲息地中仍存在一些能將其捕殺的動物。美洲獾中小個體可能被金雕郊狼美洲獅[4]短尾貓捕殺。[32]

熊和狼有時也將美洲獾作為獵物。[17] 人類有時會使用動物陷阱捕捉美洲獾來搜集其毛皮,這些毛皮會作為毛刷和畫筆。[33]

保護狀況

編輯

2000年五月,Canadian Species at Risk Act組織將Taxidea taxus jacksoni和T. t. jeffersonii亞種均列入加拿大瀕危生物名單。[34]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認定美洲獾為California species of special concern英語California species of special concern[35]

特徵

編輯
 
動物園裏的美洲獾

美洲獾體色為灰色或紅色,喉部為白色,臉部有黑色塊,腿短,前爪長而鋒利,後爪較短。從頭到尾的長度為52-87釐米,其中尾長10-16釐米,通常體重在4-12公斤之間。雄美洲獾明顯比雌美洲獾大許多,北方的美洲獾也要比南方的大。

習性

編輯

主要以地松鼠、家鼠和其他小型哺乳動物為食,也吃類、類和昆蟲,善於挖洞。晚上較活躍,但白天有時也會出來活動。不冬眠,但冬天活動較少,一般只在相對溫暖的天氣裏出外活動。

一般為獨居動物,只在交配季節尋找交配夥伴,一頭雄美洲獾可以與多頭雌美洲獾交配,交配季節為夏季,深冬產仔,幼獾出生在地下的洞穴中。一胎可產一到五仔。

數量

編輯
 
動物園裏的美洲獾

除了人類以外,美洲獾少有天敵,由於農地的開發,美洲獾的數量呈下降趨勢。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eid, F. & Helgen, K. Taxidea tax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1 March 2009].  Database entry includes a brief justification of why this species is of least concern
  2. ^ Template:MSW3 Carnivora
  3. ^ Taxidea. funet.fi. [2007-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Long, Charles A. Taxidea taxus (PDF). Journal of Mammalogy. 1972, 26 (26): 1–4 [2007-08-07]. JSTOR 3504047. doi:10.2307/350404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13 July 2007). 
  5. ^ Long, Charles A. 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Badger, Taxidea taxus. Journal of Mammalogy (Journal of Mammalogy). 1972, 53 (4): 725–759. JSTOR 1379211. doi:10.2307/1379211. 
  6. ^ Feldhamer, George A.; Bruce Carlyle Thompson; Joseph A. Chapman. Wild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Biolog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JHU Press. 2003: 683. ISBN 0-8018-7416-5. 
  7. ^ Lindzey, Fred, BADGERS (1994). The Handboo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ildlife Damage. 28
  8. ^ Minta, S. C., Minta, K. A., & Lott, D. F. (1992). Hunt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badgers (Taxidea taxus) and coyotes (Canis latrans). Journal of Mammalogy, 73(4), 814-820.
  9. ^ Quinn, J. H. (2008). The ecology of the American badger Taxidea taxus in California: assessing conservation needs on multiple sca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10. ^ Harlow, H. J., Miller, B., Ryder, T., & Ryder, L. (1985). Energy requirements for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in a delayed implanter, the American badger.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Physiology, 82(4), 885-889.
  11. ^ American Society of Mammalogists Staff;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taff. The Smithsonian Book of North American Mammals. UBC Press. 1999: 179. ISBN 0-7748-0762-8. 
  12. ^ Michener, Gail R. Hunting techniques and tool use by North American badgers preying on Richardson's ground squirrels. Journal of Mammalogy. 2004, 85 (5): 1019–1027. JSTOR 1383835. doi:10.1644/BNS-102. 
  13. ^ Klauber, Lawrence Monroe (1997). Rattlesnakes: Their Habits, Life Histories, and Influence on Mankind. Volume 1. 2nd ed. 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1076. ISBN 0520210565.
  14. ^ Why coyotes and badgers hunt together. mnn.com.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5). 
  15. ^ Do coyotes and badgers work together to find food?. howstuffworks.com. 6 January 2009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5). 
  16. ^ Spotted! A Coyote and Badger Hunting Together. fws.gov. [2018-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1).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Messick, John P.; Hornocker, Maurice G. Ecology of the Badger in Southwestern Idaho. Wildlife Monographs. 1981, 76 (76): 1–53. JSTOR 3830719.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r16」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18. ^ 18.0 18.1 Lindsey, Frederick G. (1971). Ecology of badgers in Curlew Valley, Utah and Idaho with emphasis on movement and activity patterns. Logan, UT: Utah State University
  19. ^ 19.0 19.1 Messick, John P.; Hornocker, Maurice G. Ecology of the Badger in Southwestern Idaho. Wildlife Monographs. 1981, 76 (76): 1–53. JSTOR 3830719. 
  20. ^ Banfield, A. W. F. (1974). The mammals of Canada. Toronto, 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1. ^ de Vos, A. (1969). "Ecologic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wild herbivorous mammals on grasslands", pp. 137–179 in 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On file at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Inter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 Fire Sciences Laboratory, Missoula, MT
  22. ^ 22.0 22.1 22.2 Long, Charles A.; Killingley, Carl Arthur. (1983). The badgers of the worl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ing
  23. ^ Davis, Russell; Sidner, Ronnie. (1992). Mammals of woodland and forest habitats in the Rincon Mountains of Saguaro National Monument, Arizona. Technical Report NPS/WRUA/NRTR-92/06. Tucson, AZ: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School of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Cooperative National Park esources Study Unit
  24. ^ Quinn, Ronald D. (1990). "Habitat preferences and distribution of mammals in California chaparral". Res. Pap. PSW-202. Berkeley, CA: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Pacific Southwest Research Station
  25. ^ 25.0 25.1 Bird, Ralph D. Biotic communities of the aspen parkland of central Canada. Ecology. 1930, 11 (2): 356–442. JSTOR 1930270. doi:10.2307/1930270. 
  26. ^ Ontario Badgers. ontariobadgers.org. [2018-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27. ^ Sargeant, Alan B.; Warner, Dwain W. Movements and denning habits of a badger. Journal of Mammalogy. 1972, 53 (1): 207–210. doi:10.2307/1378851. 
  28. ^ Lindzey, Frederick G. Movement patterns of badgers in northwestern Utah.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1978, 42 (2): 418–422. JSTOR 3800282. doi:10.2307/3800282. 
  29. ^ Morris, Meredith J.; Reid, Vincent H.; Pillmore, Richard E.; Hammer, Mary C. (1977). "Birds and mammals of Manitou Experimental Forest, Colorado". Gen. Tech. Rep. RM-38. Fort Collins, CO: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Rocky Moun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30. ^ Gibson, David J. Effects of animal disturbance on tallgrass prairie vegetation.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 1989, 121 (1): 144–154. JSTOR 2425665. doi:10.2307/2425665. 
  31. ^ Tyser, Robin W. (1990). "Ecology of fescue grasslands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pp. 59–60 in Boyce, Mark S.; Plumb, Glenn E. (eds.) National Park Service Research Center, 14th annual report. Laramie, WY: University of Wyoming, National Park Service Research Center.
  32. ^ Skinner, Scott. Earthmover. Wyoming Wildlife. 1990, 54 (2): 4–9. 
  33. ^ EB (1878).
  34. ^ Species at Risk Act: List of Wildlife Species at Risk. [14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9). 
  35. ^ Mammal Species of Special Concern. dfg.ca.gov. [27 Nov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3 November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