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肯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艾特肯環形山Aitke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專事聯星研究的美國天文學家羅伯特·格蘭特·艾特肯(1864年-1951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艾特肯環形山
阿波羅17號從121公里上空拍攝的艾肯環形山。美國宇航局 照片.
坐標16°26′S 172°58′E / 16.44°S 172.96°E / -16.44; 172.96
直徑129.69公里
深度2.93公里
余經日出時187°
命名來源羅伯特·艾特肯
阿波羅11號拍攝的艾特肯環形山(上右,位於地平線上)和位於它坑壁上的衛星坑「艾特肯 A」斜視圖,艾特肯環形山前左是衛星坑「艾特肯 C」,前右為「艾特肯 D」。
阿波羅17號拍攝的斜視圖
月球軌道器2號拍攝的艾特肯環形山

描述

編輯

該隕坑位於巨大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北端,西北毗鄰更大、更古老的亥維賽環形山、西南部分坐落在殘損的費爾特拉格特環形山上,較小的貝格斯特蘭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南,而它的南面則橫亙了外形奇特的范德格拉夫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16°26′S 172°58′E / 16.44°S 172.96°E / -16.44; 172.96,直徑129.69公里[3],深度約2.93公里[1]

艾特肯環形山外觀輪廓大致圓狀,坑壁邊緣稍顯參差,受侵蝕程度一般,北側附靠了環繞著一圈高反照率噴發物覆蓋層的衛星坑「艾特肯 A」。隕坑內側壁分布有階地狀結構,坑壁厚度變化較明顯,其中西南側最狹窄,東南側則相當寬坦,北側內壁上嵌入了直徑33公里的「艾特肯 Z」。該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640米[1],內部容積約18088立方千米[1]。坑內地表過去已被熔岩覆蓋,尤其是南半部特別平坦,靠東部散布有一些細小的撞擊坑,中心點以東延伸著一道弧形山脊,而西半部也分布有一道更小的山脊。

南極-艾特肯盆地就是以它及月球南極—二座位於盆地二端的地貌特徵所名稱。

艾特肯環形山是阿波羅17號的一個觀察目標,阿波羅17號指令艙軌道直接從它的上空飛過。

衛星環形山

編輯

按慣例,通過在最靠近艾特肯環形山的衛星隕坑中心點旁放置字母,以在月圖上標註出它們。

艾特肯 緯度 經度 直徑
A 14.0° S 173.7° E 13 公里
C 14.0° S 175.8° E 74 公里
G 16.8° S 174.2° E 7 公里
N 17.7° S 172.7° E 7 公里
Y 12.0° S 173.2° E 35 公里
Z 15.1° S 173.3° E 33 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Lewis on the map LAC-104. (PDF). [2017-05-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0-19).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延伸閱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艾特肯環形山L&PI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