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笛,苗語稱「raj nplaim」,是苗族傳統橫吹單簧氣鳴樂器,流行於黔東南桂北地區,多用製作,長約40厘米,徑1厘米左右,音域較窄,一般只能發出5個音,採用一吹一吸的奏法演奏,吹奏時明朗,吸奏則稍暗,常用於獨奏或為歌唱伴奏。

結構體

編輯

傳統的苗族笛子由粗竹或竹管制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0.7厘米。管子一端有銅刃,管體上同排有2~4個沖孔。這個蘆葦本質上是一塊非常薄的金屬片,上面切有一個又長又窄的等腰三角形。將這塊銅插入長笛的一端,並用蠟壓住以防止其移動。表演者用一根蘆葦把管子的整個末端放在嘴的一側吹。在底部有一個位於頂部沖孔和上部第二沖孔之間的沖孔。

改進後的苗族笛身更大,直徑約2厘米,長度可達45厘米。它一共鑽了8個孔,鼓風機只需將帶有簧片的管身放入嘴裡,然後用嘴唇蓋住簧片即可吹氣。當打孔關閉或打開時,它們在吹氣時會發出不同的高低聲音。

苗族長笛的音高小於 1 個八度,但在改進的版本中,它的低音多 1 個,比最低的低音低 1個八度。 苗族長笛的音色清晰流暢,但也有一種膽怯的聲音。如果鼓風機不能創造出苗族的傳統音色,苗族人就不會承認它是苗族長笛,因為它不能表達苗族語言。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