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鎮

中國廣東省東莞市的一個鎮

虎門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東莞市下轄的一個[1],面積為178.5平方公里[2]位於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東岸,鎮中心區俗稱太平,東邊與長安鎮相鄰,西邊與番禺區隔冮相鄰,南邊靠大海,北邊與厚街鎮,東北邊與大嶺山鎮,相鄰西北隔東江支流連沙田鎮,東南邊與深圳市寶安區隔海相望。虎門為象形地名,因珠江口突起對列的大虎、小虎二山而得名。[3]鎮人民政府駐則徐社區,辦公地址為虎門大道38號。

虎門鎮
虎門鎮街景
虎門鎮街景
虎門鎮的位置
地圖
坐標:22°48′53″N 113°40′23″E / 22.814736°N 113.672937°E / 22.814736; 113.672937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廣東省東莞市
建立1985年
政府駐地虎門鎮港口路10號
村級區劃單位數
30
面積
 • 總計178.5 平方公里(68.9 平方英里)
人口
 • 總計638,657人
 • 常住人口(2020年)83.8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441900121
郵政編碼523900
電話區號+86 (0)0769
網站東莞市人民政府虎門欄目

2015年,全鎮生產總值447億元人民幣。虎門鎮的產業以服裝業為主。改革開放初期,虎門「洋貨一條街」上售賣的由香港流入的服裝服飾,虎門的服裝貿易因此名聲鵲起,現虎門已成為中國服裝服飾名城。[2]

名字由來

編輯

虎門是象形地名,原指珠江口上大虎、小虎二山對列之水域。大虎、小虎二山,宋朝時稱秀山,又名虎頭山。二山對列水域民間俗稱虎頭門,到清朝初簡稱虎門。《廣州府圖經志》記載:「大虎虎,二山相次,若虎踞之狀,故名虎頭門。」於民國時期成書的《東莞縣誌》記載:「虎頭山,在城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一名秀山,有大、小虎頭二山,俗名虎頭門。」張二果於明崇禎年間成書的《東莞縣誌》稱虎門「二山對列,束隘如門,軒然昂頭,隱若虎踞,潮汐出入,勢甚雄激,南控重溟,為省城門戶」。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虎門駐軍營寨虎頭門寨由阿娘鞋島(威遠島)遷移到石旗嶺(大人山)下。嘉慶十五年(1810年),又在此地建立虎門水師提督署,統管全省三十六營水師。此後,虎門寨城內外水陸之域被統稱為「虎門」。[4]

行政變遷

編輯

今虎門所屬區域,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屬於東莞縣歸城鄉第七、八、九都,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屬缺口司管轄,在民國初期分別屬八區、五區、三區,民國13年(1924年)虎門所屬區改稱十一區。民國27年(1938年)10月,日軍軍隊侵占虎門。民國29年(1940年)5月,東莞縣政府重新建立,虎門劃屬第五區公署。1949年10月,東莞落入共產黨政權,虎門所屬區域中的太平設為太平市(東莞縣轄市),其他區域隸屬東莞縣第六區。1953年初,土地改革複查,東莞縣劃分15個區。原東莞縣第六區所轄懷德、樹田2個鄉劃屬第九區,小虎鄉劃入第十一區,餘下的鎮洲鄉、赤龍鄉、博涌鄉、北寧鄉、南北面鄉、虎洲鄉、南柵鄉、基寧鄉、白沙鄉設置為第十區。同年,第九區併入第十區。1954年6月30日,東莞縣第十區的塘郎、楊屋2個鄉劃屬東莞縣第三區(後改稱寮步區),基寧、鎮州、南北面等3個鄉劃屬新成立的東莞縣第十一區(後改稱沙田區)。1955年9月,東莞縣第十區改稱虎門區。1957年3月,東莞撤銷區建制,合併成立大鄉,虎門區改為虎門大鄉、北柵大鄉、沙頭大鄉。[5]

1958年9月20日,東莞縣廢除大鄉成立人民公社,虎門大鄉、北柵大鄉、長安大鄉及太平鎮合併成立虎門人民公社。1959年5月30日,太平鎮由虎門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太平鎮人民公社。同年8月28日分出長安人民公社。長安人民公社於1960年5月併入虎門人民公社,於1961年7月再從虎門人民公社分出。1960年4月至1961年6月,沙田片區、新沙片區、大洲片區劃屬厚街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廢除人民公社體制,成立虎門區公所,同時將阿娘鞋島(威遠島)的南面生產大隊、北面生產大隊、九門寨生產大隊、武山沙生產大隊劃歸太平鎮管轄。1985年10月4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平鎮和虎門區合併為虎門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原太平鎮政府駐地改稱太平港,為虎門鎮人民政府所在地。1998年7月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新灣鎮建制,原新灣鎮所屬港灣、向東等10個管理區和新灣居委會劃歸虎門鎮管轄。[5]

2015年,中國國家發改委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虎門鎮開展撤鎮設市試點,東莞市賦予虎門鎮縣級管理權限,但不配四套班子,不設街道辦。[6]

人口

編輯

根據東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虎門鎮常住人口為838144人。

歷史衝突

編輯

1839年4月,林則徐與鄧廷楨及廣東海關監督豫坤到達虎門,令英美煙販在沙角呈繳鴉片。6月3日,通過海水浸化的方式銷毀收繳的鴉片,事件被稱為「虎門銷煙」。[7]

1841年1月,英國軍隊攻破虎門的沙角炮台和大角炮台。2月,英國軍隊摧毀虎門沿岸防線。[8]1843年,清朝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全權公使在虎門簽訂《虎門條約》。[9]

行政區劃

編輯

虎門鎮下轄:東方社區、​則徐社區、​虎門寨社區、​樹田社區、​懷德社區、​居歧社區、​村頭社區、​陳村社區、​黃村社區、​大寧社區、​北柵社區、​龍眼社區、​赤崗社區、​博涌社區、​新聯社區、​白沙社區、​鎮口社區、​金洲社區、​小捷滘社區、​南柵社區、​東風社區、​宴崗社區、​路東社區、​沙角社區、​九門寨社區、​南面社區、​北面社區、​武山沙社區、​新灣社區、​民泰社區、​大嶺山生活區和沙角電廠社區。[10]

引用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東莞市虎門鎮志》編纂委員會. 《东莞市虎门镇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0-08. 
  •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志編纂委員會. 《中国名镇志丛书 虎门镇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