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道清真寺

天津市清真寺

西寧道清真寺是一座位於中國天津市和平區西寧道55號的清真寺。該建築前身即為西寧道敦仁里清真寺,新建築於1991年5月1日奠基,1992年3月2日建成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和占地面積均為一千平方米。現任教長為錢德光。[1]

歷史

編輯

前期籌備

編輯

天津市和平區歷史上曾經設有察哈爾路清真寺、長春道普愛里清真寺、營口道清真寺和西寧道敦仁里清真寺四處清真寺。西寧道清真寺的前身即為西寧道敦仁里清真寺。這四座清真寺其中三所為民居改造,一處為廠房改造。文革期間,和平區清真寺基本停用。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營口道清真寺被拆除。1986年中央宗教工作會議中批准天津市恢復建設十座清真寺,其中和平區重建一座,即西寧道敦仁里清真寺。1988年9月12日,和平區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七屆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會議做出了《關於恢復和平區清真寺的建議案》,其中建議「區政府應積極落實恢復清真寺的計劃,儘早恢復我區的清真寺」。1989年,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民族宗教科做新建清真寺的調研工作決定將新址設在西寧道敦仁里。1991年,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和平區委員會、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政府撥款440萬元人民幣建設西寧道清真寺並於當年5月1日在西寧道舉行了奠基儀式。1991年底,清真寺的大部分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建設。此後,天津的穆斯林群眾集資20萬元人民幣,用於西寧道清真寺的內部裝修工程。[2]

投入使用

編輯

1992年3月2日,西寧道清真寺建成投入使用,開寺日為伊斯蘭教齋月的第一天,馬三立穆祥雄和王玉芬等知名穆斯林人士也來到清真寺進行禮拜、參觀。1998年和1999年,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政府先後撥專款人民幣7萬元和20萬元維修了清真寺大殿屋頂並建設了23米高的邦克樓。2000年,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政府又撥專款人民幣20萬元在清真寺的後院建設了一座占地面積25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並將原有的燒煤鍋爐房改造為全自動天然氣鍋爐。2002年,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政府再撥專款人民幣20萬元對清真寺進行內外裝修。2006年,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政府撥專款人民幣12萬元改造了清真寺會議室並進行了內部粉刷。2007年,天津市和平區人民政府撥款人民幣12萬元為清真寺後院鋪設了木質地板,改造後院罩棚並增加禮拜場地。[2]

建築

編輯

建築外部

編輯

西寧道清真寺由回族工程師姚復興設計,天津市和平區建工集團一隊建造,天津市和平區房管局營造廠內部裝修。清真寺總建築面積和占地面積均為一千平方米,座南朝北,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兩層建築,建築外部設有兩個弧型樓梯,建築正門正中懸掛著回族書法家曹柏昆所書寫的木牌橫匾「西寧道清真寺」,兩側的牆上鑲嵌著回族書法家劉肅然所書寫的中英文銅字「西寧道清真寺」,正門上方設有旋式頂棚,下面裝有綠底新月標誌,該標誌改新月的實體為虛體,即以新月形的洞口框出天然光線或人工光線的新月。清真寺的外門樓為四柱三樓式,中國式四根圓柱由石欄杆中的望柱引伸而來,頂部穿十字孔,內部設有暗燈。西寧道清真寺外部分前後兩院,其中,前院門前設有花池,西部牆角上建有一座鋼筋水泥澆築的邦克樓,高23.7米,外貼瓷磚,邦克樓內設轉角樓梯直達塔頂,塔頂上設有一個直徑兩米的不鏽鋼新月。後院面積為350平方米,地面鋪有水泥方磚。西寧道清真寺是一座融合中國北方建築特點具有阿拉伯伊斯蘭教建築風格的建築。[3]

建築內部

編輯

清真寺一層設有傳達室、會議室、埋體房、阿訇辦公室、男女沐浴室和女禮拜殿。清真寺大殿頂部高13.48米,禮拜殿頂部為半圓型白色頂尖,四周的八面斜坡裝飾有米黃色瓷磚,八面斜坡分為斜坡上下寬度相的四面小斜坡和上尖下寬成扇型的四面大斜坡,四面大斜坡上開二十四扇三角形老虎窗,下面另設有紫色玻璃落地窗,落地窗分為殿前作成阿拉伯文字母形狀的玻璃窗和殿後面分成兩層落地的玻璃窗。殿內可容納200人做禮拜。穹頂中間設有直徑二米的「杜娃」,頂部四面裝飾有二十四盞牛眼燈,中間設有四個大吊燈。大殿地面鋪設有木地板和化纖綠色地毯。大殿進口處為等邊六角形的前殿,前殿上面設有小殿頂。前殿設有一座鋼製旋轉樓梯直通男沐浴室,沐浴室直通二層男禮拜殿,男禮拜殿建築面積為185平方米,整體外觀為八角型形狀。一層的女禮拜殿面積為21平方米,可容納20人做禮拜。[3]

內部連結

編輯

相關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