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普羅庫金-戈爾斯基

俄羅斯攝影師

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普羅庫金-戈爾斯基(俄語: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окудин-Горский[a];1863年8月30日—1944年9月27日),俄羅斯帝國化學家攝影師。 他以在彩色攝影的開創性工作,以及於記錄20世紀初俄羅斯所做的付出而聞名[1]

謝爾蓋·普羅庫金-戈爾斯基
Сергей Прокудин-Горский
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的自拍像(1912年)
出生1863年8月30日儒略曆8月18日]
俄羅斯俄羅斯帝國弗拉基米爾州基爾扎奇區
逝世1944年9月27日(1944歲—09—27)(81歲)
 法國巴黎
墓地聖熱訥維耶沃-德布瓦俄羅斯公墓英語Sainte-Geneviève-des-Bois Russian Cemetery
國籍俄羅斯
知名於早期的彩色照片技術採取

利用尼古拉二世提供的鐵路車廂,普羅庫金-戈爾斯基使用他的三幅彩色攝影技術從1909年到1915年左右走遍了俄羅斯帝國,記錄了它的許多方面。 雖然他的一些負片已經丟失,但大多數在他去世後最終進入了美國國會圖書館。 從2000年開始,負片獲數位化,每個主題的色彩三元組受於數位化技術組合,產生了數百個前世紀俄羅斯的高品質彩色圖像。

生平

編輯

早年生活

編輯

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出生於古地名為富尼科瓦戈拉(為今日的弗拉基米爾州基爾扎奇區),他的父母為俄羅斯帝國貴族之一,其家族有很長的軍事歷史[2]。他們搬到了聖彼得堡,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就讀於聖彼得堡國立工藝學院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授予學習化學。他在列賓美術學院也學習了音樂與繪畫。

婚姻與攝影事業

編輯

1890年,普羅庫金-戈爾斯基與安娜·亞歷山德羅夫娜·拉夫羅娃結婚 ,後來有兩個兒子,米哈伊爾與德米特里,以及一個女兒名叫葉卡捷琳娜[3]。安娜是俄羅斯帝國工業家亞歷山大·斯捷潘諾維奇·拉夫羅夫的女兒,為俄羅斯帝國技術協會( IRTS )活躍成員[3]。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後來成為了附近的聖彼得堡拉夫羅夫金屬工程的執行董事會董事,直到發生十月革命期間。他還加入了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攝影協會,於IRTS的攝影部發表論文與演講對攝影的科學[4] 。 1901年,他在聖彼得堡成立了一個攝影工作與實驗室。 1902年,他前往柏林約六週向阿道夫˙米特教授學習於色彩敏感度與三色攝影集光化學[5]。這些年中,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的攝影作品、出版物以及幻燈片表現得到俄、德、法國化學與攝影家一致好評[3],並在1906年獲選為IRTS攝影部與俄羅斯主要攝雜誌Fotograf-Liubitel總編[4]。戈爾斯基在1920年至1932年間曾經是皇家攝影協會的成員[6]

 
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彩色人像於1908年拍攝

他生前最著名的作品為列夫·托爾斯泰之彩色人像[7],這是轉載於各種出版物、於明信片上,並以此為框架較大尺寸的相片[3][8] 。由此照片與他早期照片的名氣與紀念性受到歡迎,於1908年展示的作品俄羅斯大公米哈伊爾二世·亞歷山德羅維奇與太后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並在1909年以沙皇尼古拉二世與他的家人[4]。沙皇所享有的展示並稱讚他,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得到了許可與資金於俄羅斯彩色文檔[9]。在十幾年期間中,他收集了一萬張照片[10]。普羅庫金-戈爾斯基認為這份工作是畢生心力,並在俄羅斯繼續他的攝影之旅,直到十月革命後[3]。他在新的政權下受任命從事教授之職位,但於1918年8月離開了該國[11]。他仍然追求彩色攝影之科學工作,發表論文於英文攝影雜誌,並與他的同事S. O.馬克西莫,於德、英、法國與義大利共同獲得專利[3]

晚年生活

編輯

1920年,普羅庫金-戈爾斯基與他的助手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再婚,並生下一個女兒。一家終生於巴黎定居,1922年,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子女團聚[4]。普羅庫金-戈爾斯基成立了照相館。在20世紀30年代,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繼續講課展示他的照片;並停止商業工作,離開了錄製室並給他的孩子。他在1944年9月27日死於巴黎,當時正是巴黎解放後一個月。他被埋葬於聖熱訥維耶沃-德布瓦俄羅斯公墓英語Sainte-Geneviève-des-Bois Russian Cemetery

攝影技術

編輯
 
Alleia Hamerops修剪後示出紅、綠、藍之彩色通道 ,以及合成後的圖像

三色原理

編輯

普羅庫金-戈爾斯基所使用彩色攝影的方法,最早是由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在1855年提出並於1861年證明的。是模仿一個正常的人眼感知顏色的方式,顏色可見光譜透過捕獲在三個黑白照片中,一個通過紅色濾光片取,一是通過綠色的形式並劃分為三個通道過濾,以及另一個通過一個藍色濾光片。將所得三張相片既可以透過同一顏色過濾器與投影恰好疊加在畫面上,顏色添加劑合成於原範圍中;看作是由一個添加物所產生彩色圖像,透過已知統稱為一個彩色顯像管或照片彩色顯像管,其中載色濾光片與透明反射器於視覺上結合了三為一體全色圖像的光學裝置;或用於製造照相或機械列印在互補色的青色、品紅色與黃色,其中在疊加時,須相減重構的顏色[12]

早期的從業者

編輯

通過這種方法廣泛展示出良好效果的第一人是弗雷德里克·E·埃夫斯英語Frederic E. Ives,其名為「Kromskop」的查看器,投影儀和相機設備系統從1897年開始商業化,直到1907年左右。只有查看器和其所用的現成的三合一照片得大量出售。靜物擺放,無人居住的景觀油畫是典型的主題,但也有一些彩色肖像畫的例子。最近發現了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和火災的幾個Kromskop彩色視圖,顯然從未商業化發布過。

另一個非常著名的實踐者是阿道夫·米特英語Adolf Miethe,普羅庫金·戈爾斯基於1902年在德國向他學習[5]。 米特是一位光化學家,他大大改善了適合與這種彩色攝影方法一起使用的黑白照相材料的全色特性。他於1902年向德國皇室提供了投影彩色照片,並於1903年向公眾展示[5],當時他們也開始出現在期刊和書籍中。 Miethe於1906年從熱氣球中拍攝了第一張已知的航空彩色照片。

在1899年的英格蘭,艾夫斯的前助手愛德華·桑格-謝潑德(Edward Sanger-Shepherd)將「三色過程」的應用商業化為「桑格謝潑德的自然彩色攝影過程」。在1903年和1904年,莎拉·安吉麗娜·阿克蘭(Sarah Angelina Acland)在他的工藝中,由業餘攝影師製作了第一部彩色攝影作品。到1905年,十七位不同的攝影師在英格蘭皇家攝影協會的展覽中展示了桑格謝潑德工藝製作的三色幻燈片[13]

設備

編輯

通常使用具有塗覆在薄玻璃板上的光敏乳劑的照相印版來代替柔性薄膜,這是因為從玻璃板到塑料薄膜的一般過渡仍在進行中並且因為玻璃提供了最佳的尺寸穩定性。三個圖像旨在在以後組合時完美匹配。

可以使用普通相機拍攝三張照片,通過重新加載和在曝光之間更換濾鏡,但是先鋒色彩攝影師通常製造或購買特殊相機,這使得該過程不那麼笨拙和耗時。兩種主要類型中的一種使用分束器在相機中產生三個單獨的圖像,從同一視點同時進行所有三次曝光。儘管這種類型的照相機在理論上是理想的,但是這種照相機在光學上是複雜和精細的,並且易於失調。一些設計也受到光學現象的影響,這些現象可能導致顏色明顯不均勻或結果出現其他缺陷。另一種更堅固的類型是一個基本上普通的相機,帶有一個特殊的滑動支架,用於板和過濾器,允許每個有效地移動到位置進行曝光——有時使用氣動機構或彈簧進行部分或甚至完全自動化的操作——動力馬達[12]

當沒有同時拍攝三張彩色濾光的照片時,場景中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沒有保持穩定的任何東西都會在所得到的彩色圖像中在其邊緣周圍顯示出彩色的「條紋」。如果它在場景中連續移動,可能會產生三個單獨的強烈色彩「鬼」圖像。在許多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的照片的普通彩色複合材料中,這種顏色偽影很明顯,但是只要有可能,就會使用特殊的數字圖像處理軟體從美國國會圖書館委託的所有1,902張圖像的複合材料中去除它們。 2004年改變後的版本在網上激增,舊的或第三方版本顯示出這些特徵,這些版本越來越稀缺[14][15]

阿道夫·米特設計了一款高品質的順序曝光彩色相機,由Bermpohl製造並於1903年上市.普羅庫金·戈爾斯基於1906年在Fotograf-Liubitel上發布了它的插圖。最常見的型號使用單個長方形板9厘米寬,24厘米高,與普羅庫金·戈爾斯基存活的負片相同的格式,並以非常規的藍綠紅色序列拍攝圖像,這也是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的負片的特徵,如果通常倒置的圖像在假設一個攝像機和他的板塊的重力順應向下移動[16]。作為一名發明家和攝影師,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為同時曝光型相機的光學系統申請了專利[17],並且經常聲稱或暗示他發明或至少構建了用於他的俄羅斯帝國的相機項目。沒有關於他的現場設備的明確的書面或照片文件,只有照片本身固有的證據,並沒有提出任何理由來解決構建功能相同的米特-Bermpohl相機副本的麻煩和費用,而不是簡單地購買一個。

圖片庫

編輯

可以從Wikimedia Commons找尋更多普羅庫金-戈爾斯基相關作品

相關項目

編輯

備注

編輯
  1. ^ 俄語羅馬化Sergey Mikhaylovich Prokudin-Gorsky 發音:[sʲɪrˈɡʲej mʲɪˈxajləvʲɪtɕ prɐˈkudʲɪn ˈɡorskʲɪj]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hotographer to the Tsar: Sergei Mikhailovich Prokudin-Gorski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ibrary of Congress. Retrieved 13 August 2006.
  2. ^ Tatarnikova, Annette (2006-06-16). Tsarskiy fotograf.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7). (俄文)
  3. ^ 3.0 3.1 3.2 3.3 3.4 3.5 Garanina, Svetlana. Sergei Mikhailovich Prokudin-Gorsky Biography (PDF). 2003 [2014-05-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05-05). 
  4. ^ 4.0 4.1 4.2 4.3 Adamson, Jeremy; Zinkham, Helena. The Prokudin-Gorskii Legacy: Color Photographs of the Russian Empire, 1905-1915. Comma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2002, 3–4 (Archives and Archival Issues of Russia): 107–143 [2014-05-12]. ISBN 3-598-01357-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6-24). 
  5. ^ 5.0 5.1 5.2 The chronology at Prokudin-Gorsky.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ccessed 26 September 2012) reports six weeks of study with Miethe in 1902. Other accounts give the year as 1889, but a primary source for that extremely early date is not apparent and it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circa 1889 biographical details of either man. The major English-language source reporting 1889 (Adamson and Zinkham, p. 108) describes Miethe as "A brilliant young professor at the Charlottenburg Technische Hochschule..." and states (footnote, same page) that "While in Berlin, Prokudin-Gorskii is said to have given technical courses in photochemistry and spectrum analysis at t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which evidences confusion of the facts somewhere along the line: biographies of Miethe all agree that he, not Prokudin-Gorsky, was the professor of photochemistry and spectroanalysis at the Königlich Technischen Hochschule (Royal Technical University) in Berlin, a post he accepted by invitation in 1899 after the sudden death (17 December 1898) of its previous longtime occupant, Hermann Wilhelm Vogel, the discoverer of dye sensitization and himself a color photography experimenter. It was apparently Miethe's first teaching position and the beginning of his involvement with color photography. Until then he had been employed by optical firms such as Voigtländer but was already a notable author, journal editor and inventor in the field of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y.
  6. ^ 皇家攝影協會(Royal Photographic Society)的會員名單
  7. ^ Kington, Miles (2001-09-25). What's the Russian for: Say Cheese?. London: The Independent. 2001-09-25 [201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7). 
  8. ^ Prokudin-Gorsky's Color Photographs of Tolstoy: in Tolstoy Studies Journal.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2-06). 
  9. ^ Dikovitskaya, Margaret. 2007. Central Asia in Early Photographs: Russian Colonial Attitudes and Visual Culture (PDF).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7-07-05).  Slavic Eurasian Studies, no. 14: Empire, Islam, and Politics in Central Eurasia. Sapporo: Slavic Research Center.
  10. ^ Garanina, S. P. (1999) Delo Kantselyarii Soveta Ministrov o priobretenii v kaznoo kollektsii fotograficheskih snimkov dostoprimechatel'nostey Rossii S. M. Prokoodina-Gorskogo, 1910—1912 gg..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Fundamental Digital Library of Russian Literature and Folklore (俄文)
  11. ^ Interview with Orlando Figes, presenter of a BBC documentary about Gorsky. BBC Four. [2014-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6). 
  12. ^ 12.0 12.1 Coe, Brian, Colour Photography: The First Hundred Years 1840-1940, Ash & Grant, 1978. Also published in the U.S., this excellent and amply-illustrated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color photography before Kodachrome nevertheless, like other books on the subject, includes a few wrong dates and repeats entrenched but demonstrably erroneous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the color sensitivity of pre-1906 photographic materials.
  13. ^ Photographic Journal. 1899–1905.
  14. ^ Blaise Agüera y Arcas. Reconstructing Prokudin-Gorskii's Color Photography in Software. 2004-09-28 [2012-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2). 
  15. ^ DIGITAL CATALOGUE OF PROKUDIN-GORSKY'S COLLECTION. 
  16. ^ Wilhelm Bermpohl. Professor Dr. Miethe's Dreifarben-Camer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1). 
  17. ^ British patent 185,161, issued in 1922, and U.S. patent 1,456,427, issued in 1923.
  18. ^ The Prokudin-Gorskii Photographic Record Recreated: The Empire That Was Russia - Ethnic Diversity. Library of Congress. [201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1). 
  19. ^ Tipy Dagestana. Library of Congress. [201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