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閏甫(?—?),隋朝末年河東人,賈務本的兒子,瓦崗軍將領。

賈務本為張須陀部將,大業十二年(616年),張須陀戰死,賈務本傷重去世。隋煬帝詔命光祿大夫裴仁基為河南討捕大使,替代張須陀統領賈閏甫、秦叔寶羅士信等部下,遷到虎牢鎮守。大業十三年(617年)四月,裴仁基和監軍御史蕭懷靜有矛盾,賈閏甫勸裴仁基投降李密,裴仁基問:「蕭御史怎麼辦?」賈閏甫說:「蕭御史就象棲身在樹枝上的雞,他如果不知隨機應變,就在於您的一刀了。」裴仁基派賈閏甫去向李密請降。李密大喜,任命賈閏甫為元帥府司兵參軍,兼直記室事,讓他向裴仁基復命,並且寫書信撫慰裴仁基。蕭懷靜秘密上奏,裴仁基殺死蕭懷靜,率部眾以虎牢城向李密投降。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李密打開洛口倉分發糧食,取的人隨便取多少,有的人離開糧倉後,拿不動,丟在街上,從倉城到外城門,路上的米有幾寸厚,被車馬踐踏,洛水兩岸十里範圍內,看上去象蒙上一層白沙。李密很高興,對賈閏甫自稱足食。賈閏甫回答:「百姓是國家的根本,糧食是百姓的生存依靠。現在百姓像潮水一樣湧來,因為他們的生存依靠在這裡的。倉署卻不愛惜,這樣糟踏,我怕一旦沒有了米,百姓也就散了,明公又靠什麼來完成大業呢?」李密任命賈閏甫為判司倉參軍事。十月,李密敗於王世充,歸降唐朝。李密手下的劉德威、賈閏甫、高季輔等人,或以城鎮,或率領部下,相繼前來降唐。

十一月二十九日,唐高祖派李密往崤山以東,收服他尚未歸附的餘部。李密請求和賈閏甫一同去,皇上答應了他的請求,命李密和賈閏甫一起登上御榻,賜給他們食品,傳著喝了卮中的酒說:「我們三人一同飲這杯酒,來表明同心。二位建立功勳,以稱朕心。大丈夫一言,千金不改。有人確堅持不讓兄弟東去,朕以真心對兄弟,不是別人能夠離間的。」李密、賈閏甫再三拜謝受命。唐高祖又以王伯當為李密的副手派他去山東。途中,高祖又讓李密入朝,另外接受安排。李密到稠桑,接到敕書,對賈閏甫說:「敕書派我去山東,又無故召我回去,天子曾說有人堅持不讓我東去,現在這讒言起作用了。我現在如果回去,必定被殺。不如攻陷桃林縣,取了縣裡的兵糧,北渡黃河。消息到了熊州時,我已走遠。如果我們能到黎陽,大事定能成功,公意如何?」賈閏甫說:「主上待明公非常好,何況國家李姓,符合圖讖,天下終要統一。明公既然已經歸唐,卻又產生異圖;任瓌史萬寶在熊州、谷州二州,這事早晨發動,他們的軍隊晚上就會趕到。雖能攻陷桃林,哪裡有功夫召集士兵。一旦被稱為叛逆,誰能容納?我為明公設想,不如暫按朝廷命令,表明沒有異心,那些讒言自然不起作用了。明公再想出關前往山東,可以慢慢計劃。」李密生氣地說:「唐朝讓我和韓信一樣與周勃灌嬰同列,怎能忍受?況且我和李淵都應了讖文。今天不殺我,聽任我東進,足可證明王者不死;縱然唐朝平定了關中,山東最後也為我所有。上天給的不拿,卻要白送給他人!賈公,是我的心腹,為什麼這樣想!如果不能同心,就斬了你再走!」賈閏甫流著淚說:「明公雖說也應圖讖,但近來觀察天道人事,已經漸漸不相應了。現在海內分崩,人人想要獨斷專行,強者稱雄;明公又開始逃亡,誰能再聽調遣?況且自從殺翟讓後,人人都說明公棄恩忘本,現在誰還肯把自己的軍隊交給你?他們一定怕你奪下兵權,就加以抵抗,一朝失勢,豈有立足之地?我如果不是蒙受明公恩典,怎會深言不諱!但願明公好好考慮,恐怕沒有大的福氣。如果明公有安身之處,賈閏甫又怎能怕死?」李密非常生氣,舉刀要砍賈閏甫;王伯當等人勸住,於是放了賈閏甫。賈閏甫逃往熊州。王伯當也勸阻李密,認為不可以起事,李密不聽。最終李密和王伯當於事敗被殺。賈閏甫作《李密傳》三卷。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