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因哈德·舍爾
萊因哈特·舍爾(德語:Reinhard Scheer,1863年9月30日—1928年11月26日)是一名德意志帝國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海軍上將,由於其治軍嚴明與相應的外表,在海軍中有著「鐵面人」之稱[1]。舍爾於1879年以見習軍官的身份加入海軍,並逐步晉升,指揮過巡洋艦和戰艦,還曾擔任過高級參謀職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舍爾是「公海艦隊」第二分艦隊司令。之後又奉命指揮由軍中最新、最強大的戰艦所組成的第三分艦隊。1916年1月,舍爾晉升為海軍上將,任「公海艦隊」司令,並於任上的同年5月31日至6月1日指揮德軍參與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之一——日德蘭海戰。
萊因哈特·舍爾 Reinhard Scheer | |
---|---|
暱稱 | 鐵面人 |
出生 | 1863年9月30日 普魯士漢諾瓦省奧伯恩基興 |
逝世 | 1928年11月26日 德國巴伐利亞馬克特雷德維茨 | (65歲)
效命 | 德意志帝國 |
軍種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服役年份 | 1879年至1918年 |
軍階 | 海軍上將 |
統率 | 公海艦隊 海軍參謀本部 海戰指揮部 |
參與戰爭 | |
獲得勳章 | 功勳勳章 |
戰役結束後,舍爾加入呼籲對協約國進行無限制潛艦戰的集團,並最終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許可。1918年8月,舍爾任海軍參謀長,由海軍上將弗朗茲·馮·希佩爾接替其「公海艦隊」司令職務。兩人還策劃了一場針對英國大艦隊的最後決戰,但飽受戰爭之苦的水兵獲悉後發動兵變,使得決戰計畫被迫放棄,也進而導致得國內暴動、戰爭結束後,舍爾也在之後宣布退休。
1919年,舍爾撰寫了他的回憶錄,1925年又寫了自傳。1928年11月26日,舍爾於馬克特雷德維茨去世,並被安葬在魏瑪市立公墓。1930年代,舍爾的姓氏被用於新造的海軍巡洋艦——「舍爾將軍號」以茲紀念。
早期生涯
編輯舍爾出生於現今下薩克森州奧伯恩基興一個中產階級家庭[2],由於德意志帝國海軍主要由富裕家庭主導,此一出身曾一度對仕途構成障礙[3]。
1879年4月22日,15歲的舍爾加入海軍,其分發後第一個海上任務是在風帆巡防艦「尼俄伯號」上服役,其首次巡航從1879年6月持續到9月,在此期間舍爾接受了領航與工程方面的訓練。返回德國後,舍爾被分配到基爾海軍學校繼續接受軍官培訓,儘管在1879年的學員評價中僅獲得了「滿意」,但在次年的海上學員考試中獲得了班上第二高的成績。海軍學校畢業後,舍爾參加了為期六個月的特別培訓課程,專攻砲術、魚雷戰和步兵訓練。隨後,他被分配到砲術訓練艦「聲望號」[2]。舍爾曾短暫被分配到鐵甲艦「腓特烈·卡爾號」。最後一年,他在護衛艦「赫塔號」服役,並隨艦進行了一次環球航行,訪問了澳大利亞墨爾本、日本橫濱、神戶和長崎以及中國上海[4]。
其後舍爾被調至東非分艦隊,並於1884年至1886年隨著該艦隊進行首次巡航,他被分配到護衛艦「俾斯麥號」,於該艦服役期間晉升少尉。他在非洲也結識了許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後來擔任「公海艦隊」指揮官的亨寧·馮·霍爾岑多夫[4]。1884年12月,舍爾還參與了一次登陸行動,鎮壓了一名親英的當地酋長[5]。
1886年返回德國後,舍爾參加了在巡防艦「布呂歇爾號」上舉行的魚雷訓練(1888年1月至5月)。1888年5月,舍爾重返東非分艦隊,擔任「索菲號」護衛艦上的魚雷官。這次巡航持續到1890年初夏,之後舍爾返回德國成為基爾魚雷研究司令部的教官,並在此期間以魚雷專家的身份頗有盛名。基爾服役期間,舍爾還結識了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並因其專業知識而受到鐵必制的關注。1897年,鐵必制升為國家海軍辦公室國務秘書,隨即調任舍爾進入魚雷部門工作[4]。
舍爾其後晉升少校,並指揮輕巡洋艦「瞪羚號」[1]。1905年,舍爾晉升為海軍上校,後於1907年開始指揮「阿爾薩斯號」戰艦,為時兩年[6]。1909年12月1日,曾有一份報告建議晉升舍爾,後者隨後便成為「公海艦隊」司令霍爾岑多夫的參謀長[7],並於防護巡洋艦「威廉王妃號」上擔任該職[8],自擔任霍爾岑多夫參謀長後不到六個月,舍爾便晉升為掌旗官。舍爾擔任「公海艦隊」參謀長至1911年末,其後又被調回鐵必制國家海軍辦公室,後任海軍總辦公室室長至1912年[7]。該職務結束後,舍爾重返海上指揮職位,於1913年1月擔任「公海艦隊」第二分艦隊司令,下轄6艘戰艦[9]。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1913年12月9日,舍爾晉升為海軍中將,並持續指揮第二分艦隊直至1915年1月。其後,他接掌第三艦隊[10],該分隊由德國海軍中最強大的戰艦組成,包括「皇帝級」和「國王級」無畏艦[11]。舍爾主張對英國沿海發動襲擊,以引誘數量上佔優勢的英國皇家海軍部分艦隊出擊,再由德軍艦隊予以殲滅。舍爾還對「公海艦隊」司令腓特烈·馮·英格諾爾頗有微詞,認為其出手過於謹慎[10]。
在德軍艦隊轟炸砲轟哈特爾浦、惠特比與斯卡伯勒後,英格諾爾撤退而未能攻擊實力較弱的英國分艦隊,舍爾對此評論道:「(英格諾爾)使我們失去按照原計劃迎擊敵方特定分艦隊的機會,事實證明此一計劃是正確的[10]。」在1915年1月的多格爾沙洲海戰中,「布呂歇爾號」沉沒,使德皇在2月2日解除英格諾爾的職務[12]。胡戈·馮·波爾上將繼任「公海艦隊」司令,該人行事極其謹慎,在1915年剩餘時間裡僅執行了五次無效的艦隊行動,所有行動都未超過距黑爾戈蘭島120海里的範圍[13]。
「公海艦隊」司令
編輯1916年1月18日,舍爾接替因病無法繼續任職的波爾成為新任「公海艦隊」司令[14],其後撰寫了《北海海戰指導原則》,計劃為透過增加潛艦活動、齊柏林飛船襲擊以及加強艦隊出擊來對英軍「大艦隊」施壓,迫使後者放棄遠程封鎖,不得不出擊攻擊德國艦隊。1916年2月23日,威廉二世批准了該備忘錄,使舍爾得以更積極地運用艦隊[15]。
在威廉二世於1916年4月24日禁止無限制潛艦戰後,舍爾命令所有在大西洋的潛艦返回德國並放棄對商船的襲擊[16],打算將潛艦部署在英國主要海軍基地附近,以支援艦隊行動。當弗朗茲·馮·希佩爾中將指揮的第1偵察集群戰鬥巡洋艦進行轟炸時,潛艦將攔截離港的英軍艦隊[17],舍爾原計劃於5月17日發動這次行動,但由於一個月前戰鬥巡洋艦「塞德利茨號」受損,加上第三分艦隊多艘戰艦冷凝器出現故障,計劃被延後,直到5月31日才進行[18]。
日德蘭海戰
編輯1916年5月31日凌晨,舍爾的艦隊包括16艘無畏艦、6艘前無畏艦、6艘輕巡洋艦和31艘魚雷艇,從翡翠灣出發。艦隊與希佩爾的5艘戰鬥巡洋艦及其支援巡洋艦和魚雷艇同行[19]。英國海軍情資部門「40號室」截獲並破譯了德軍無線電通訊,獲悉本次行動的計劃,因此英軍「大艦隊」於前一夜出動,兵力包括約28艘無畏艦和9艘戰鬥巡洋艦,旨在截斷並摧毀「公海艦隊」[20]。
協調世界時16點,兩支戰鬥巡洋艦隊相遇,並開始向南方展開砲戰,向舍爾的主力艦隊逼近[21]。在達到「公海艦隊」所在地後,英軍戰鬥巡洋艦艦隊司令大衛·貝蒂將艦隊轉向北方,試圖引誘德軍靠近由約翰·傑利科上將指揮的「大艦隊」[22]。在向北方撤退的過程中,舍爾的先導艦與英國第5戰艦分隊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艦交戰[23]。18點30分,「大艦隊」抵達戰場,開始部署到可以從東北方向形成「T字頭」有利陣位。舍爾為將艦隊逃出其不利位置,下令全隊向西南進行16點鐘方向的轉向[24]。18點55分,舍爾決定再進行一次16點鐘轉向,並對英軍發起攻擊[25],他後來解釋此舉的理由:[25]
當時時間還太早,不能採用「夜間巡航命令」。敵軍可能迫使我們在天黑前決戰,可能扼殺我們的主動權,最終可能切斷我們返回德意志灣的路徑。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唯一方法是發起二次進攻,不計代價地對敵人施加二次打擊……這也是最後一次幫助被集火的「威斯巴登號」的嘗試,至少也要救助其船員。
然而這次機動再次將舍爾置於危險境地,傑利科已經轉向南方,再次形成T字有利陣位[26]。舍爾隨後進行了第三次16點鐘方向的轉向,由希佩爾受到重創的戰鬥巡洋艦隊掩護[27]。隨後,舍爾下令艦隊進入夜間巡航隊形,並於23點40分完成[28]。隨後舍爾的戰艦與傑利科的驅逐艦護衛隊展開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戰,但德軍成功突破驅逐艦艦隊並朝向角礁退卻[29]。6月1日13點至14點45分間,「公海艦隊」抵達翡翠灣,舍爾命令無損的第一分艦隊戰艦駐守在翡翠灣外海,而「皇帝級」戰艦則留在威廉港附近待命[30]。
日德蘭海戰後
編輯戰鬥結束後,舍爾向德皇提交了對本次海戰的評估報告,強烈主張恢復無限制潛艦戰,認為這是擊敗英國的唯一選擇。舍爾在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裡與海軍指揮層辯駁此事[31],最終無限制潛艦戰於1917年2月恢復[32]。儘管舍爾堅信只有潛艦能打敗英國,但仍然繼續利用水面艦隊。1916年8月18日至19日,「公海艦隊」再次出動,試圖引誘貝蒂的戰鬥巡洋艦。然而,英軍再次截獲了德軍的通訊,「大艦隊」再次出擊。不過這次舍爾的偵察發揮了作用,提前獲悉「大艦隊」正在逼近的消息,得以及時回撤[33]。1917年下旬,舍爾開始使用輕型部隊突襲北海的英國護航船隊,此舉迫使英軍調配戰艦為其護航,為舍爾提供消滅「大艦隊」被分出去的幾艘戰艦之機會[34]。1918年4月23日,舍爾派遣整個「公海艦隊」前往攔截其中一支護航船隊,但希佩爾的戰鬥巡洋艦多次穿過護航船隊的航線卻未發現任何船隻;後來得知德軍情報部門錯估了船隊離開英國的日期,艦隊只得於19點前返回抵達北海基地[35]。
海軍參謀長
編輯1918年8月11日,舍爾被晉升為海軍參謀長,弗朗茨·馮·希佩爾則繼任「公海艦隊」司令[36]。隔日,舍爾與保羅·馮·興登堡元帥和埃里希·魯登道夫上將會面,討論不斷惡化的戰局。三人一致認為,在德國陸軍已被迫轉入防禦的情勢下,潛艦戰是取勝的唯一希望[37]。舍爾隨後呼籲制定緊急計劃以大幅增加潛艦產能,規定1918年最後一季度每月至少增加16艘潛艦,這一數字在1919年第三季度應增至每月至少30艘[38],計劃總共要求建造376到450艘新潛艦。然而,德國海軍歷史學家霍爾格·赫韋格認為該計劃只是一項「旨在對內外產生影響的大規模宣傳」[39]。
10月,在戰爭即將失敗的情況下,舍爾和希佩爾提出發動一次最終艦隊決戰計畫——「第19號作戰令」,海軍將不惜一切代價地盡可能對英軍造成損害,以使德國在談判中獲得更有利的地位[40]。計劃涉及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兩次同時攻擊,一次針對佛蘭德,另一次針對泰晤士河口的船隻;五艘戰鬥巡洋艦將支援泰晤士河攻擊,而無畏艦則留在佛蘭德附近。兩次攻擊後,艦隊將集中在荷蘭海岸附近,與「大艦隊」展開決戰。然而,當艦隊在威廉港集結時,厭戰的水兵們開始大規模逃亡[41]。當「馮·德·坦恩號」和「德夫林格號」通過將威廉港內港與外港分隔的水閘時,約有300名來自這兩艘船的船員翻過舷側逃走[42]。1918年10月24日,舍爾下令艦隊從威廉港出航。從10月29日晚上開始,幾艘戰艦上的水手兵變;第三艦隊的3艘戰艦拒絕起錨,「圖林根號」和「黑爾戈蘭號」戰艦上還發生了破壞行為。在面對公開叛亂的情況下,出航命令被撤銷,行動取消[43],而為鎮壓兵變,「公海艦隊」分隊被勒令解散[42]。
戰後
編輯戰後舍爾於1919年撰寫關於大戰的回憶錄[44]。1920年10月,一名竊賊闖入舍爾的住所,殺害其妻艾米莉(Emillie)、女傭,打傷女兒埃爾塞(Else),隨後該人於地下室自殺。事件發生後,舍爾隱居起來[45],他後來撰寫了自傳《從帆船到潛艦》(Vom Segelschiff zum U-Boot),於1925年11月6日出版[46]。
1928年,舍爾接受邀請,預計將前往英國會見在日德蘭海戰中的對手——約翰·拉什沃思·傑利科元帥,然而行前舍爾便於馬克特雷德維茨去世,終年65歲。舍爾被埋葬於魏瑪的市政公墓[45],墓碑上寫著:「海軍上將萊因哈特·舍爾在此安眠」(hier ruht admiral reinhard scheer),並計有生卒年月日、其旗幟金屬飾片以及「斯卡格拉克」(skagerrak,日德蘭海戰的德語名稱)一詞[47]。
1933年,魏瑪共和國國防軍的新式軍艦——舍爾將軍號裝甲艦是以舍爾命名,由其女瑪麗安(Marianne)主持為艦隻命名[48]。
榮譽
編輯- 德國榮譽
- 普魯士王國紅鷹勳章大十字級
- 普魯士王國功勳勳章:1916年6月5日、1918年2月1日(橡葉級)
- 鐵十字勳章:1914年,一級和二級
- 霍亨索倫皇家勳章騎士十字級
- 普魯士王國服務獎章
- 普魯士王國皇冠勳章一等配劍級
- 巴伐利亞王國馬克斯·約瑟夫軍事勳章大十字級
- 安哈特阿爾伯特熊家族勳章大十字級
- 巴伐利亞王國軍功勳章大十字級
- 薩克森王國聖亨利軍事勳章騎士十字級:1916年6月23日
- 薩克森王國阿爾伯特勳章大十字級
- 梅克倫堡-施威林大公國獅鷲勳章大十字級
- 歐登堡大公國彼得·腓特烈·路易家族與功勳勳章榮譽大十字級
- 符騰堡王國軍功勳章騎士級
- 梅克倫堡-施威林大公國梅克倫堡-什未林軍事功勳十字勳章一級
- 外國榮譽
註腳
編輯- ^ 1.0 1.1 Herwig(1980年),第139頁
- ^ 2.0 2.1 Sweetman(1997年),第389頁
- ^ Tarrant(1995年),第49頁
- ^ 4.0 4.1 4.2 Sweetman(1997年),第390頁
- ^ Sandler(2002年),第318頁
- ^ Sweetman(1997年),第391-392頁
- ^ 7.0 7.1 Sweetman(1997年),第392頁
- ^ Massie(2004年),第554頁
- ^ Sweetman(1997年),第392-393頁
- ^ 10.0 10.1 10.2 Sweetman(1997年),第393頁
- ^ Tarrant(1995年),第286頁
- ^ Tarrant(1995年),第43頁
- ^ Tarrant(1995年),第43-44頁
- ^ Sweetman(1997年),第394頁
- ^ Tarrant(1995年),第50頁
- ^ Karau(2003年),第65頁
- ^ Tarrant(1995年),第55頁
- ^ Tarrant(1995年),第55-56頁
- ^ Tarrant(1995年),第62頁
- ^ Tarrant(1995年),第63-64頁
- ^ Campbell(1998年),第34頁
- ^ Bennett(2006年),第73頁
- ^ Tarrant(1995年),第116頁
- ^ Tarrant(1995年),第153頁
- ^ 25.0 25.1 Tarrant(1995年),第165頁
- ^ Bennett(2006年),第106頁
- ^ Tarrant(1995年),第177-181頁
- ^ Campbell(1998年),第275頁
- ^ Campbell(1998年),第274頁
- ^ Tarrant(1995年),第263頁
- ^ Scheer(1920年),第246頁
- ^ Scheer(1920年),第248頁
- ^ Massie(2004年),第682-683頁
- ^ Massie(2004年),第747頁
- ^ Massie(2004年),第748頁
- ^ Scheer(1920年),第332-333頁
- ^ Scheer(1920年),第333頁
- ^ Scheer(1920年),第334頁
- ^ Herwig(1980年),第222頁
- ^ Tarrant(1995年),第280-281頁
- ^ Massie(2004年),第774頁
- ^ 42.0 42.1 Massie(2004年),第775頁
- ^ Tarrant(1995年),第281-282頁
- ^ Sweetman(1997年),第401頁
- ^ 45.0 45.1 Butler(2006年),第221頁
- ^ Grange(2008年),第208頁
- ^ Dodge, Russ. Reinhard Scheer. Findagrave.com. 2003-09-23 [2010-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2).
- ^ Williamson(2003年),第32頁
- ^ 49.0 49.1 Ritter-orden, Hof- und Staatshandbuch der 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n Monarchie, Vienna: Druck und Verlag der K.K. Hof- und Staatsdruckerei: 75, 265, 1918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參考文獻
編輯- Bennett, Geoffrey. The Battle of Jutland. London: Pen and Sword Military Classics. 2006. ISBN 1-84415-300-2 (英語).
- Butler, Daniel Allen. Distant victory: the Battle of Jutland and the Allied triumph in the First World War.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ISBN 9780275990732 (英語).
- Campbell, John.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8. ISBN 1-55821-759-2 (英語).
- Grange, William. Cultural Chronicle of the Weimar Republic. Rowman & Littlefield. 2008. ISBN 9780810859678 (英語).
-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1918. Amherst, New York: Humanity Books.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英語).
- Karau, Mark D. "Wielding the Dagger": The MarineKorps Flandern and the German War Effort, 1914-1918.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3. ISBN 9780313324758 (英語).
- Marder, Arthur. From the Dreadnought to Scapa Flow (5 Vol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1970 (英語).
- Massie, Robert K. Castles of Steel: Britain, Germany, and the Winning of the Great War at Sea. London: Jonathan Cape. 2004. ISBN 0224 040928 (英語).
- Sandler, Stanley. Ground Warfare: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Volume 1. ABC-CLIO. 2002. ISBN 9781576073445 (英語).
- Scheer, Reinhard. Germany's High Seas Fleet in the World War. Cassell and Company, ltd. 1920 (英語).
- Sweetman, Jack. The Great Admirals: Command at Sea, 1587-1945.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9780870212291 (英語).
- Tarrant, V. E. Jutland: The German Perspective. Cassell Military Paperbacks. 1995. ISBN 0-304-35848-7 (英語).
- Williamson, Gordon. German Pocket Battleships 1939-45.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1841765013 (英語).
軍職 | ||
---|---|---|
前任: 胡戈·馮·波爾 |
公海艦隊司令 1916年1月23日至1918年8月 |
繼任: 弗朗茲·馮·希佩爾 |
前任: 亨寧·馮·霍爾岑多夫 |
海軍參謀本部部長 1918年8月11日至1918年11月14日 |
繼任: 單位撤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