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幾內亞

非洲中部國家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簡稱赤道幾內亞(西班牙語:Guinea Ecuatorial;法語:Guinée équatoriale;葡萄牙語:Guiné Equatorial),中文亦簡稱赤幾,位於非洲中部。2024年人口為170萬人[4]。該國國名雖然帶有赤道字樣,但實際上赤道只通過其領土之間的海域,並未直接穿過該國陸地領土。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西班牙語)
República da Guiné Equatorial(葡萄牙語)
République de Guinée équatoriale(法語)
格言:Unidad, Paz, Justicia  西班牙語
「團結,和平,正義」
國歌:讓我們踏上我們的偉大幸福之路
首都馬拉博(使用中)
拉巴斯城(建設中)
最大城市巴塔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
官方文字拉丁字母
宗教
基督宗教
政治體制單一制
總統制共和國
法律體系大陸法系
政府赤道幾內亞議會
• 總統
特奧多羅·奧比昂·恩圭馬·姆巴索戈
• 總理
曼努埃爾·奧薩·恩蘇·恩蘇阿英語Manuel Osa Nsue Nsua
成立
• 脫離西班牙
1968年10月12日
面積
• 總計
28,050平方公里(第144名
人口
• 2024年估計
1,700,000(第154名
• 密度
24.1/平方公里(第187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285.22億美元[1]第135名
• 人均
19,036美元[1]第36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163.35億美元[1]第140名
• 人均
10,902美元[1]第56名
貨幣中非法郎XAF
時區UTC+1
行駛方位靠右
電話區號+240
ISO 3166碼GNQ
家用電源電壓220 V
家用插座標準C、E
家用電源頻率50 Hz
中央銀行中非國家銀行
人類發展指數0.592[3](第145名)
網際網路頂級域.gq

歷史

編輯

赤道幾內亞大陸部分的原始居民為俾格米人,他們的領地後來被班圖人占有。1471年至1472年,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德·波(Fernão do Pó)在尋找通往印度的航路過程中發現了斐南多波島,將其命名為「福爾摩薩」(Formosa)。安諾本島是在新年發現的,並由此得名。

 
首都馬拉博
 
科莫河

1499年,根據《托德西利亞斯條約》,位於西經50度以西的領土歸西班牙,以東的領土歸葡萄牙,葡萄牙人由此占有亞洲和非洲地區,南美洲大部分為西班牙所有。及至奴隸貿易興起,葡萄牙人便獨占了非洲的奴隸來源和出口權。這就引起西班牙的強烈不滿,西班牙也要求在非洲得到供給奴隸的地方。

1778年,葡萄牙同意讓給西班牙一些非洲沿海島嶼,以及大陸上位於歐果韋河(位於今日加彭共和國境內)和尼日河之間的領土,以此作為交換條件,葡萄牙人在西經50度以西占據的美洲地區(今日巴西的西部)的所有權得到西班牙承認。同年西班牙人在福爾摩薩登陸,將其改名為斐南多波島,以紀念其發現者。但是,由於黃熱病橫行,西班牙人在島上移民的嘗試屢次失敗,迫使其在1781年撤出該島。

西班牙內戰後,西屬幾內亞得到了更多的開發。1959年,該地區被劃為斐南多波和木尼河兩個海外省。1964年1月,兩省取得內部自治地位。至1968年,在民族獨立運動和聯合國的雙重壓力下,西班牙同意給予其獨立地位。1968年10月12日,西屬幾內亞宣告獨立,改國名為赤道幾內亞共和國。1968年,弗朗西斯科·馬西亞斯·恩圭馬成為赤道幾內亞第一任總統,開啟了長達十多年的殘酷黑暗的獨裁統治,恩圭馬執政期間採取極其恐怖的統治,推行個人崇拜自封為神,大規模的處決政府官員和百姓,關閉赤道幾內亞所有的學校和圖書館,禁止報紙、雜誌出版,其統治後期赤道幾內亞的政府已經完全癱瘓。1979年8月3日,恩圭馬被其侄兒特奧多羅·奧比昂發動政變推翻,1979年9月24日,恩圭馬被判處死刑並在不久後被槍決。推翻恩圭馬統治後,奧比昂成為赤幾總統並一直統治至今。

地理

編輯
 
赤道幾內亞地圖

赤道幾內亞領土面積為28,051平方公里,包含兩大部分,一部分稱為木尼河地區(也稱「姆比尼地區」),位於非洲大陸,大致呈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方形,與喀麥隆加彭接壤,木尼河斜貫該地區。該區以巴塔為主要都市。二是位於木尼河區西北、幾內亞灣中的比奧科島(殖民地時期稱費爾南多波島),赤道幾內亞首都馬拉博即位於比奧科島北部。此外在比奧科島西南595公里處還有安諾本島

行政區劃

編輯
 

赤道幾內亞行政區劃一級為大區,二級為省。全國分為2大區,7個provincias):

經濟

編輯

赤道幾內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開發中國家,其經濟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的出口產品是可可,其次為咖啡。該國長期以來被列入世界最低度開發國家名單,但是1996年在赤道幾內亞領海內發現了大量石油資源,此後該國經濟快速成長,1997年至2001年的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41.7%。至2004年,赤道幾內亞已經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三大石油生產國,石油產量達每天36萬桶。[5]

2001-2008年赤道幾內亞GDP成長達到20%,能源部門的擴張支撐了這一成長。石油出口占2009年出口總額的99%。然而,石油產量正在下降。事實上,低油價和低產出致使2009年GDP成長大幅縮水,從2008年的15.2%減少到5%左右。此外,由於非碳氫部門將慢慢取代現有的生產結構,預計經濟成長在未來將更加緩和。由於出口下降40%,早期的巨額經常帳戶順差轉為逆差,占2009年GDP的約20%。儘管經常帳赤字顯著收窄,預計在2010年下降到GDP的5%,但預計在2011-12年度將再次擴大。政府已經意識到經濟多樣化的必要性,投資嚴重偏於基礎設施建設,近期建設項目正在增加。

近年來,赤道幾內亞在中西非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一枝獨秀,連續10年保持26%以上的經濟高速成長。石油的發現和開採使得赤道幾內亞的國家財政所得猛增,當權者及上層人物所得顯著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所得稍有提高,生活水準略有改善。2007年政府召開第二屆全國經濟大會,制定了2008-2020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遠景規劃,在強化油氣產業發展的同時,全面啟動交通、通訊、電力和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發展農業、漁產品加工、旅遊和金融服務業,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6]2017年加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然而雖然赤道幾內亞的人均 GDP 在非洲國家中最高,世界排名第56。但是其經濟發展極度不均衡。只有極少數的精英獲得好處。在聯合國的2015年人類發展指數中,赤道幾內亞排名第135。一半以下的人口有飲用水,20%的兒童在五歲之前去世。其獨裁政府在各人權及媒體自由指標中常年位居「最差」的行列。

政治

編輯
 
馬拉博聖伊莎貝爾國際機場

1968年赤道幾內亞獨立後,一直由恩圭馬家族實行世襲專政獨裁統治。

1968年10月,弗朗西斯科·馬西亞斯·恩圭馬(Francisco Macías Nguema)成為赤道幾內亞首任總統。1970年,該國宣布取締除執政黨「全國統一勞動黨」外所有政黨。1972年,恩圭馬宣布自己為「終身總統」,並實行獨裁統治。在恩圭馬執政期間,赤道幾內亞的所有圖書館都被關閉,報紙,雜誌都不允許出版銷售,甚至連知識這個詞都在國家內禁止使用。1974年,天主教的教會學校被迫關閉,從此恩圭馬時期的赤道幾內亞再也沒有教育機構。到恩圭馬倒台前,赤道幾內亞政府職能部門全部癱瘓,經濟體系崩盤,且中央銀行也被迫倒閉。1979年8月,恩圭馬的侄子、「國家革命人民武裝力量部」副部長特奧多羅·奧比昂·恩圭馬·姆巴索戈發動軍事政變,成立最高軍事委員會,恩圭馬被逮捕並處決。

1982年赤道幾內亞取消軍事管制,奧比昂任總統,繼續實行一黨制,下設眾議院100席參議院75席。1990年改行多黨制。奧比昂此後在1989年、1996年和2009年三次再度當選總統,成為二十世紀後在任最長的共和制領導人西班牙語Anexo:Líderes no monárquicos con mandatos más largos之一。

軼聞

編輯

1974年,英國作家弗雷德里克·弗塞思在其小說《戰爭猛犬》(The Dogs of War)中,以赤道幾內亞為藍本,虛構了非洲國家贊格羅,描述了英國礦業巨頭招募歐洲僱傭兵集團發動政變、從而控制該國白金資源的故事。此書發表22年之後,赤道幾內亞果真發現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石油)。2004年,英國前僱傭兵西蒙·曼恩(Simon Mann)曾試圖從南非招募僱傭軍發動政變,以傀儡領袖取代奧比昂,從而控制該國石油資源。但政變企圖被挫敗。這一情節與《戰爭猛犬》的故事情節驚人地巧合。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之子馬克·柴契爾被指控為政變計劃的資助人之一,英國國會議員和小說家傑弗里·阿徹也被懷疑為政變募集資金。西蒙·曼恩因此次事件坐牢直到2009年「因人道原因」釋放。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Equatorial Guine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22 [202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7) (英語). 
  2.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0-24). 
  3.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0-24). 
  4. ^ Equatorial Guinea Population (2022) - Worldometer. www.worldometers.info. [202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7) (英語). 
  5. ^ (英文)Justin Blum. U.S. Oil Firms Entwined in Equatorial Guinea Deals. 華盛頓郵報. 2004年9月7日 [2007年3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5月4日). 
  6. ^ 赤道几内亚经济预览.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