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亞哥·戈隆貝克

研究者

迪亞哥·安德烈斯·戈隆貝克(西班牙語:Diego Andres Golombek,1964年11月22日)是一名阿根廷生物學家科學傳播者普及者[1]。他是現任國立基爾梅斯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Quilmes教授和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英語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Council研究員。他著有多本關於生物學和相關主題的書籍,不過他主要是透過在廣播和電視上露面而為人所知。

迪亞哥·戈隆貝克
Diego Golombek
攝於2018年
出生Diego Andres Golombek
(1964-11-22) 1964年11月22日60歲)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國籍 阿根廷
母校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獎項搞笑諾貝爾獎(2007)
卡林加獎英語Kalinga Prize(2015)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時間生物學
機構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國立基爾梅斯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Quilmes

生平

編輯

1988年,戈隆貝克以 優異成績畢業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四年後,他在同一所大學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在從事生物學研究的同時,年輕的戈隆貝克開始創作短篇小說和詩歌[2]。他曾在阿根廷、智利委內瑞拉獲得多個文學獎項。

研究工作

編輯

戈隆貝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時間生物學研究者。2007年,他因發現倉鼠威而鋼的作用下能更快恢復時差而獲得搞笑諾貝爾獎[3][4]。他的目標是讓生物學變得通俗易懂;他的努力主要是為了讓人們了解科學家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而這些方面通常被認為是隱藏的或神秘的。他堅持認為,科學是提高像阿根廷這樣的欠發達國家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資源[5]

他參加了由數學家阿德里安·潘扎英語Adrián Paenza主持、Televisión Pública英語Televisión Pública播放的電視節目《阿根廷製造的科學家》(Científicos Industria Argentina)。這是一檔面向兒童的節目,在節目中,他和他的助手「這裡的先生」和「那裡的先生」一起解釋日常工作背後的科學知識,例如烹飪阿薩多所涉及的化學程序或火柴的工作原理[6][7]

此外,他也是Siglo Veintiuno出版社出版的《Ciencia que ladra...》文集的主編。這本書的名字來自諺語「會叫的狗不會咬人」的西班牙語版本,但指的是科學。

政治活動

編輯

2016年,戈隆貝克成為馬克里政府智庫的一員,該智囊團自稱是「總統委員會」,但他在第一次會議後立即離開[8]

在2018年阿根廷墮胎辯論之後,他支持墮胎合法化,並認為「一群活細胞並不代表一個人」[9]

榮譽

編輯

2003年,戈隆貝克獲得貝爾納多·奧賽青年研究員獎英語Bernardo Houssay Award,2012年,他又獲得奧賽獎[10][11]

2015年,戈隆貝克獲得卡林加獎英語Kalinga Prize奧迪沙邦首席部長納文·帕特奈克(Naveen Patnaik)在奧迪沙邦秘書處向他表示祝賀,並贈送了一條披肩和銀絲紀念品。

參考資料

編輯
  1. ^ Diego Golombek. Fundación Konex. [5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2. ^ Diego Golombek. Siglo Veintiuno Editores. [5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9). 
  3. ^ Agostino, P. V.; Plano, S. A.; Golombek, D. A. Sildenafil accelerates reentrainment of circadian rhythms after advancing light schedul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 104 (23): 9834–9. Bibcode:2007PNAS..104.9834A. PMC 1887561 . PMID 17519328. doi:10.1073/pnas.0703388104 . 
  4. ^ Plano, S.; Agostino, P.; Golombek, D. Extracellular nitric oxide signaling in the hamster biological clock. FEBS Letters. 2007, 581 (28): 5500–5504. PMID 17991439. doi:10.1016/j.febslet.2007.10.058 . 
  5. ^ Castro, Verónica. Diego Golombek: "Desacralizar a la ciencia como una actividad de mártires y de sabios". educ.ar. 2004 [6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 ^ Proyecto G. Encuentro. [9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2). 
  7. ^ El mundo del Doctor G. Revista Planetario. [9 March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 
  8. ^ El Gobierno creó por decreto su equipo de intelectuales, pero aclaró: "No somos Carta Abierta". Política Argentina. [23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9. ^ Aborto legal: experto en divulgación científica afirma que "un grupo de células vivas no representan a un ser humano". Misiones Online. [23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3). 
  10. ^ Comision de ciencia y tecnologia (PDF). Sesiones Ordinarias (Argentine Chamber of Deputies). 2004, (1256): 1–8 [2020-04-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7-30) (Spanish). 
  11. ^ Listado Premios Bernardo Houssay. CEDIQUIFA. [202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0) (Spanish).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