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冬

研究者

鄒曉冬(1964年),瑞典華裔化學家,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研究電子衍射在材料三維表徵中的發展。諾貝爾化學委員會成員。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

鄒曉冬
Xiaodong Zou
母校北京大學
北京鋼鐵學院
斯德哥爾摩大學
科學生涯
機構隆德大學
斯德哥爾摩大學
論文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of inorganic structures : theory and practice(1997)

早年生活和教育

編輯

鄒曉冬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物理專業[1]。大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攻讀金屬物理學碩士研究生,師從電鏡專家郭可信院士從事准晶研究[2][3]後來,在中科院北京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工作。她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結構化學博士,導師為Sven Hovmöller[4]。她的博士研究涉及電子晶體學以及如何利用它來理解無機和生物結構。 [5]1995年6月,鄒曉冬獲得斯德哥爾摩大學結構化學系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後,她加入隆德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與David Veblen一起工作。 [3]

研究和職業生涯

編輯

1996年,鄒曉冬加入斯德哥爾摩大學結構化學系任教,先後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05年,晉升為教授[6]

2017年,鄒曉冬被選為瑞典皇家工程院的院士。2019年,鄒曉冬被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2020年起,鄒曉冬擔任諾貝爾化學委員會評委。她是皇家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第一位華人女性評委[7]

鄒曉冬利用電子晶體學揭示納米晶體的原子結構。 [8]她證明透射電子顯微鏡可用於確定沸石和介孔晶體以及金屬有機框架共價有機框架和蛋白質微晶的結構。 [5] [9]她開發了定量分析軟體來促進電子顯微鏡圖像的分析,特別關注三維電子衍射。 [3] [10]

獎項及榮譽

編輯
  • 2002年塔格·埃蘭德獎(瑞典皇家科學院自然科學技術獎)[11]
  • 2008年斯德哥爾摩大學Göran Gustafsson獎[12]
  • 2010年郭可信獎[11]
  • 2012年瑞典化學會阿倫尼烏斯獎章[13]

軼事

編輯

2012年,Sven Hovmöller和鄒曉冬之子Linus Hovmöller Zou在10歲時幫助發現了幾種複雜晶體的原子排列,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發表的科學論文中最年輕的作者」[14][15][16]

部分作品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留瑞学人邹晓冬喜获1.7亿克朗科研经费. news.pku.edu.cn.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2. ^ 最重要的是做出开创性研究. www.lifeweek.com.cn. [2023-10-05]. 
  3. ^ 3.0 3.1 3.2 Xiaodong Zou, Stockholm University. foundry.lbl.gov.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8). 
  4. ^ 留瑞学人邹晓冬喜获1.7亿克朗科研经费. news.pku.edu.cn.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5. ^ 5.0 5.1 Revolutionary close-ups of the building blocks of life | 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 Foundation. kaw.wallenberg.org.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英語). 
  6. ^ Xiaodong Zou's Group -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www.mmk.su.se.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7. ^ 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北欧时报专访诺奖评委邹晓冬院士. www.chinanews.se. [2023-10-05]. 
  8. ^ Zou, Xiaodong.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1-4020-3920-4_1 |chapterurl=缺少標題 (幫助). Weirich, Thomas E.; Lábár, János L.; Zou, Xiaodong (編). What is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NATO Science Series II: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11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6: 3–16 [2023-10-05]. Bibcode:2006ecna.book....3Z. ISBN 978-1-4020-3920-1. doi:10.1007/1-4020-3920-4_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8) (英語). 
  9. ^ Xiaodong Zou answers questions about 15 years of research o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11-16, 11 (1): 5330. Bibcode:2020NatCo..11.5330.. ISSN 2041-1723. PMC 7669865 . PMID 33199686. S2CID 226984929. doi:10.1038/s41467-020-19300-z  (英語). 
  10. ^ Zou, Xiaodong; Hovmöller, Sven; Oleynikov, Peter.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Diffraction.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Texts on Crystallograph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19-958020-0.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9580200.001.0001. 
  11. ^ 11.0 11.1 K.H. Kuo Fund. med.nyu.edu. [2022-03-10]. [失效連結]
  12. ^ Göran Gustafsson Prize - Stockholm University. www.su.se.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英語). 
  13. ^ Pernilla Wittung-Stafshede awarded medal for her research | Chalmers. www.chalmers.se. [2022-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14. ^ Linus Hovmöller Zou. Crosstalks.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8) (美國英語). 
  15. ^ Author, Mousumi Saha Kumar Email. An 11-Year-Old Swedish Boy Linus Hovmoller Zou Solves Complex Chemistry Riddle. BrainPrick. 2012-06-03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美國英語). 
  16. ^ Hovmöller, Sven; Hovmöller Zou, Linus; Zou, Xiaodong; Grushko, Benjamin. Structures of pseudo-decagonal approximants in Al−Co−Ni.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2-06-28, 370 (1969) [2023-10-05]. ISSN 1364-503X. doi:10.1098/rsta.2011.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3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