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尚友,字善儒,號瞻月山東萊州府濰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陝西咸寧縣知縣,由縣令擢國子監博士,改工部都水司主事,歴官工部營繕司郎中、山西副使、山西按察使[1]、河南左右布政使[2]、保定巡撫[3]。天啟六年(1626年)升漕運總督戶部右侍郎[4][5][6]崇禎帝即位後,於天啟七年九月加戶部尚書,仍總督漕運[7]。絕侵漁,裕國帑。崇禎元年六月被劾罷[8]。居鄉醇謹,秉性謙和。捐金固圉,貽謀修學。有《漕撫奏疏稿》行於世,祀鄉賢。其長子蔭生郭永安,於崇禎間邑侯邢國璽築城時,倡修戰台四、石城二千四百餘尺,幾費萬金。國朝順治十五年戊戍(1658年),聖廟大成殿壞,永安又獨力捐修。尚友孫郭一玘,廩貢生,康熙四十三年甲申歲賑濟饑民,減價平糴,全活萬計,邑人作歌十餘首紀之。厥後科第蟬聯,曾玄百餘人,莫不循循謹飭,有萬石君家風焉[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升原任山西副使郭尚友為山西按察使井陘道,補原任廣東按察司副使吳玄為河南副使河北道。
  2. ^ 天啟三年七月,升河南右布政使郭尚友為本省左布政使。
  3. ^ 天啟六年二月,保定巡撫郭尚友言奴警告急,各路遵旨應援,保定總兵李承爵率兵營路兵三千赴援,應給馬如兵數,而挑選各營路止得馬一千五百匹,乞照各鎮援防事例兌保定所屬寄養馬一千五百匹,共足三千之數。且真定系右輔要地,所恃以遙應關門,近護神京者,獨有鎮城之兵,而車營與龍固營祖軍糧薄甚,羸弱不足倚,又獨恃有標民左右四營之兵。今民營充赴薊之班,幾撤精兵三分之一,請將民營免令赴防,俾得督率操練,猶可借其一臂。民營游擊已經論劾,合無以德州春班營游擊韓兆元調補。章下所司。戊子,盜入桃源縣劫庫開獄,殺知縣管九功家屬三人、典史林天相家屬一人,九功、天相僅以身免,總督漕運郭尚友疏聞,命失事捕官住俸嚴拏,仍查失囚失銀名數,分別參處。
  4. ^ 天啟六年閏六月,升巡撫保定右僉都御史郭尚友為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秦士文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
  5. ^ 天啟七年正月,總督漕運郭尚友、巡按直隸宋禎漢勘報淮揚、徐州等處州縣災傷,議請漕糧改折。得旨:據奏鳳陽等地方一歲而水旱蝗蝻三災疊至,禾稼盡傷,孑遺顛連,民瘼可憫。但京倉匱乏,根本可慮,其改折漕糧該部酌議具覆,地方官仍宜設法賑救,不得坐視流亡。
  6. ^ 天啟七年五月,總督漕運戶部右侍郎郭尚友題恭報回空糧舡盡數過洪過淮事。得旨:今歲凍阻既多,又兼王舟鱗集,覽回空糧舡過淮日期較往年倍早,這本說廠臣慮殫儲糈計周軍國補偏救敝思見京通紅腐之積,朕所鑒知。兩內臣協力同心,分督淮濟,勤勞可嘉。自總河以下有功大小諸臣都與紀錄,以後各省直督糧道臣炤本內派,定地方各押糧舡盡數送訖,方許回任,其遲早完欠,分別敘錄參處,務要挽遲為速,以濟國儲。
  7. ^ 天啟七年九月庚辰,以藩封大典敘錄沿河效勞諸臣,總理河道都御史李從心加太子太師,陞廕一級;廵撫山東都御史李精白加兵部尚書;總督漕運都御史郭尚友加戶部尚書;總督薊遼都御史劉詔加兵部尚書;廵撫保定都御史張鳳翼加兵部右侍郎;密雲兵備道張継世加按察司;薊州兵備道孫織錦加右參政。
  8. ^ 崇禎元年六月,總督漕運尚書郭尚友劾罷。
  9. ^ 《濰縣鄉土志》
官銜
前任:
谷樂民
(許州舉人)
明朝咸寧縣知縣
1601年—?年
繼任:
劉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