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氏輿圖世家
鄒氏輿圖世家,又稱鄒氏輿地世家、鄒氏地理世家,是指清朝湖南新化縣(今邵陽隆回縣)羅洪鄉的鄒文蘇與吳湖珊及其下的鄒氏家族。其家族以繪製地理為擅長,家族七代精通地理學並著作良多,並影響到中國近代的地理學研究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家族創辦的亞新地學社後併入國營的地圖出版社,家族成員此後漸漸退出歷史舞臺[1]。其家族成員鄒漢勳的故居,現在位於湖南邵陽隆回縣羅洪鄉,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家族成員
編輯姓名 | 出生 | 逝世 | 世系與家族關係 | 著作 | 備註 |
---|---|---|---|---|---|
鄒文蘇 | 1769年 | 1831年 | 第一代 | 共有六子 | |
吳湖珊 | 1777年 | 1831年 | 第一代,鄒文蘇妻 | 《地理今釋》,四卷(與其父吳蘭柴共著) | |
鄒漢紀 | 第二代,鄒文蘇長子 | 《古經與地圖說》等十四種書,四十一卷 | |||
鄒漢璜 | 第二代,鄒文蘇次子 | 《山經類譜》等十五種書,一百六十卷 | |||
鄒漢勳 | 1805年 | 1853年 | 第二代,鄒文蘇三子 | 《寶慶府志》、《新化縣誌》(與鄧顯鶴編纂);《堯典釋天》(與魏源共撰);另有《五均論》、《六國春秋》、《廣韻表》、《說文諧聲譜》、《貴州沿革表》、《水經移註記》、《南高平物產記》、《顓頊曆考》及《學藝齋詩集》 | |
鄒漢嘉 | 第二代,鄒文蘇四子 | 《讀史方與紀要》、《海帆詩存》 | |||
鄒漢章 | 第二代,鄒文蘇五子 | 《皇朝輿地記》、《黔滇楚粵水道考》等十種,八十二卷 | |||
鄒漢池 | 第二代,鄒文蘇六子 | 《度里表》等十九種,五十卷 | |||
鄒世詒 | 第三代 | 《大清一統輿圖》三十二卷 | |||
鄒世琦 | 第三代 | 《新寧疆里圖記》、《貴陽府疆里圖記》 | |||
鄒世可 | 第三代 | 《亞洲北段圖》 | |||
鄒世咸 | 第三代 | 續編《中國歷代沿革險要圖》、《歷代戰爭沿革圖》 | |||
鄒世繇 | 第三代 | ||||
鄒代鈞 | 1854年 | 1908年 | 第四代,鄒漢勛長孫 | 《上會典館書》、《湖北地圖測繪章程》、《光緒湖北地紀》、《京師大學堂中國地理講義》、《直隸水道記》、《中國海岸記》、《會城道里記》、《中俄界記》、《蒙古地記》、《日本地記》、《西域沿革考》、《西圖譯略》、《英國大地誌》、《西征紀程》、《中外輿圖》、《湖北全省分圖》、《湖南全省分圖》、《江蘇全省分圖》、《西藏全圖》 | |
鄒代契 | 第四代 | 三人合著《廣西全省輿地圖》 | |||
鄒代立 | 第四代 | ||||
鄒代重 | 第四代 | ||||
鄒代藩 | 第四代 | 民國湖南省水利局長 | |||
鄒永煊 | 1858年 | 1952年 | 第五代 | 協助鄒代鈞創辦亞新地學社 | |
鄒永修 | 第五代 | 《歷代戰爭圖說》等十一種,二十二卷 | |||
鄒永良 | 第五代 | ||||
鄒永成 | 1882年 | 1995年 | 第五代 | 湖南總司令部中將參議 | |
鄒興鉅 | 1940年 | 第六代,鄒永煊之子 | 《華英對照列國圖》、《中國分省圖說》二卷、《京省道縣圖說》、《春秋戰國圖說》四卷,《中國歷代疆域戰爭合圖》四卷等 | ||
歐陽纓 | 1891年 | 1984年 | 第六代,鄒永煊女婿 | 《中國歷代疆域戰爭分圖》等 | 繼續負責亞新地學社 |
鄒新垓 | 1915年 | 1975年 | 第七代,鄒興鉅之子 | 《中國析類分省圖解》、《世界列國圖集》、《世界地理綱要》等 | 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 |
參考
編輯- ^ 绵延二百年的邹氏地图学世家. 湖南日報報業. [2012-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