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忠植(1869年—1936年)[1]公槐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人,清朝中華民國官員。[2][3]

生平

編輯

阮忠植因其父建威將軍阮輔卿,獲賜一品蔭生光緒十八年(1892年),阮忠植在天津賑捐局報捐鹽提舉升銜。後來在北洋海防各營充職五年。期滿之後,經北洋大臣、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保舉,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以通判銜揀發吉林,俟通判遇缺後,以同知在任廳補。[2][3]此後,歷任吉林軍轅發審局總辦、交涉局總辦、礦物公司總辦、吉長鐵路總稽查、民政部諮議等職。[4]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委署吉林伊通州知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准補雙城廳通判,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到任。[2][3](一說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署理雙城廳,光緒三十年(1904年)授雙城廳通判。[4]

日俄戰爭爆發後,光緒三十年(1904年)秋,俄國將領古勒巴特欽率敗軍經過雙城時駐紮。阮忠植擔心俄軍騷擾地方百姓,乃單騎而往,會見俄軍主帥。雙方訂立駐軍條約,保障了當地安寧。在雙城任內,1904年夏,阮忠植捐獻千金,並聯絡關錫廉(恩貢生、七品筆貼式免補知縣、花翎四品銜候選同知),倡導鄉紳捐出私田及房屋助辦新學,在啟心書院舊址設官立中學堂(即雙城兆麟中學的前身),關錫廉任監督。此後,又在文昌宮的院內增設了高初兩等小學堂。阮忠植還興蒙學,考核了雙城廳境內的塾師,進行裁汰。他還籌集巨資興建了警署。[2][3]

在雙城廳任職不到五年後,阮忠植升任延吉府同知,任內吉強軍譁變,阮忠植聞訊兼程四十里趕赴兵營,答應為士兵籌墊糧餉,譁變獲得平息。[2]後來,阮忠植出任天津道道員,1912年3月19日卸任。[5]

民國三年(1914年)4月5日,阮忠植任吉林省西北路觀察使。同年5月23日,改為依蘭道道尹。[4][5]當時,依蘭僅駐一個營步兵。1917年秋,吉林省將該營調走,依蘭東部空虛,鎮東、白龍等等胡匪乘機襲擾。1918年春,黑龍江省派員前來納降。不久,馬賊白龍的餘部天罡繼起。1919年夏,吉林暫編陸軍第一師師長高士儐率部討伐張作霖,再度將駐紮依蘭的一個營步兵調走。當時,阮忠植正在吉林省城,對此表示反對,但高士儐不聽。軍隊開拔剛剛兩天,馬賊天罡便率部入依蘭城搶掠而去。阮忠植聞訊趕回依蘭,進行善後。此後,匪徒經常前來襲擾,阮忠植堅持抵抗,電請上級長官派兵前來。後來,上級陸續調軍隊到依蘭助剿,軍隊漸增至六、七個營,但因盜賊勢力已經大增,軍隊未能剿除匪患。[2]

1915年(民國4年)夏,松花江水暴漲,原有的長堤遇險,阮忠植率下屬每天在堤上巡視,督促民夫增築長堤,長堤得保。同年,因水災秋禾歉收,阮忠植預先派人赴上游採辦雜糧,分別賑濟、出售,貸給農民種籽。1916年春夏之間,阮忠植派員到處訪問、賑濟。1919年春,江北土匪有意襲擾依蘭,阮忠植率下屬深夜步行街巷,慰勉值勤的士兵。1920年,阮忠植辭去依蘭道道尹之職。[2]

1922年3月20日,阮忠植任安徽省財政廳廳長。1922年6月24日,調任安徽省政務廳廳長。1923年2月3日,護理安徽省省長。同年卸任安徽省政務廳廳長職務。[5]

1936年,阮忠植逝世。[4]

著作

編輯

阮忠植能詩文,作有《三姓土風》等詩。[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阮忠植創辦雙城新學堂》作生於1864年。《阮忠植簡介》作生於1869年,卒於1936年。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民國人物誌——阮忠植,中國黑龍江信息網,2011-04-12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8-22.
  3. ^ 3.0 3.1 3.2 3.3 阮忠植创办双城新学堂,冰城新闻,2011-03-21. [201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30). 
  4. ^ 4.0 4.1 4.2 4.3 阮忠植簡介,黑龍江省雙城市兆麟初級中學,2011-05-0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5.0 5.1 5.2 郭卿友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