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美尼德王朝治下的馬其頓王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治下的馬其頓王國(Achaemenid Macedonia),指的是馬其頓王國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下的時期。在前512/511年,邁加比佐斯以武力迫使馬其頓王阿敏塔斯一世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附庸。前492年,伊奧尼亞起義後,馬鐸尼斯緊控波斯人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使得馬其頓成為一個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境內完全的從屬國和其行政管理中的一部分,一直持續到波斯人在第二次希波戰爭[錨點失效]中戰敗,並從他們的歐洲部分領土明確撤軍。
阿契美尼德王朝 治下的馬其頓王國 Αχαιμενιδών Μακεδονία | |
---|---|
512/511 BC–479 BC | |
首都 | Aigai[1] |
常用語言 | Ancient Macedonian, Aramaic, Attic Greek, Koine Greek, Old Persian |
政府 | 宗藩關係(512/511-492 BC) 完全臣服(492-479 BC) |
王 | |
歷史時期 | 古典時代 |
• 大流士一世時期,馬其頓成為一個附庸王國。 | 512/511–492 BC |
• 馬其頓失去完全主權,成為波斯帝國的一部分[2] | 492–479 BC |
• 第二次希波戰爭結束 | 479 BC |
• 馬其頓脫離波斯獨立[2] | 479 BC |
貨幣 | Daric, Siglos, Tetradrachm |
前512/511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從屬國
編輯前513年左右,作為大流士一世軍事作戰計劃的一部分,龐大的波斯軍隊入侵了巴爾幹半島並且試圖擊敗游牧在多瑙河北部的西徐亞人。[3] 數支色雷斯人,幾乎所有和黑海接壤的歐洲地區(包括部分今天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和俄羅斯),被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在他們回到小亞細亞之前。[3]
被大流士寄予厚望的指揮官,邁加比佐斯,負責征服巴爾幹地區。[3]阿契美尼德軍隊征服了色雷斯、沿海的希臘城邦,以及比奧尼亞人。[3][4][5] 約前512/511年,馬其頓王阿敏塔斯一世接受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並從屬於阿契美尼德王朝。[3][6]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軍隊是多民族軍隊,軍中有很多戰士是來自巴爾幹。此外,許多馬其頓人和波斯精英通婚。例如,邁加比佐斯自己的兒子布巴瑞斯(Bubares),就和阿敏塔斯的女兒古伽婭[3]結婚,這是為了確保馬其頓和阿契亞尼德統治者之間的良好關係。[3]
前492-前479年: 波斯宗主國
編輯隨著伊奧尼亞起義失敗,前492年,在巴爾幹的波斯當局恢復了同馬其頓王國的關係[7],這不僅是重新鎮壓了色雷斯,還包括了馬其頓王國,以作為波斯帝國的一部分。[8]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馬鐸尼斯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武力使雅典和埃雷特里亞以及儘可能多的希臘城邦屈服於阿契美尼德帝王朝的統治。[9] 在到達歐洲之後,馬鐸尼斯和他的軍隊到達了波斯軍隊的屯駐地點德里斯克(Doriscus),從那裡,軍隊分開了。波斯海軍先是控制了薩索斯島,而步兵繼續向潘蓋翁山前進,在穿越了安吉特斯(Angites)之後,進入了彼奧尼亞人的土地並在那裡再次建立了波斯的宗主地位。[10] 在前往塞爾邁灣的路上,步兵和海軍遇到了困難;前者遭遇了比爾吉(Byrgi)的夜襲,而一場強大的風暴摧毀了後者。[10] 比爾吉最終被降伏,而剩下的波斯海軍繼續作戰。[10]軍隊到達了馬其頓的東部邊境,亞歷山大一世被迫承認波斯的宗主權。[10] 由於馬鐸尼斯作戰的結果,馬其頓被併入了波斯,成為帝國的一部分。[11] 正如希羅多德在他的作品《歷史》中所提到的:「同他們的軍隊一起,他們把馬其頓人編入了波斯奴隸軍;因為馬其頓王國領土上的所有人民都已經屈服於波斯。」[12][7]
波斯入侵間接地導致了馬其頓之後的崛起,因為波斯和馬其頓在巴爾幹地區有一些共同的利益。由於波斯人的支持,馬其頓人為了獲取更多利益不惜犧牲巴爾幹地區的部落利益,諸如派奧尼亞人(Paeonians)和色雷斯人。總而言之,馬其頓人對於阿契美尼德王朝來說,是一個願意且有幫助的盟友。[7]馬其頓戰士在薛西斯的軍隊中同雅典和斯巴達作戰[13]。在波斯統治下的馬其頓地區,波斯人的食物供應很充足。[14] 由於當時的馬其頓物資匱乏,在是否有足夠的食物供給波斯軍隊這個問題上,仍有爭議。[14]
儘管波斯人在巴爾幹的統治隨著薛西斯入侵希臘戰爭的失敗而告終,馬其頓人(和色雷斯人)模仿了大量來自阿契美尼德-波斯習俗、文化以及經濟,約在前5世紀至前4世紀中葉。[13] 在辛多斯(Sindos)和弗吉納(Vergina)發掘的一些工藝品,被認為可能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響,或者是在前6世紀晚期到前5世紀初從波斯進口的。[13]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Roisman & Worthington 2010,Chapter 5: Johannes Engels, "Macedonians and Greeks", p. 92 .
- ^ 2.0 2.1 Roisman & Worthington 2011,第135-138, 342-345頁.
- ^ 3.0 3.1 3.2 3.3 3.4 3.5 3.6 Roisman & Worthington 2011,第343頁.
- ^ Howe & Reames 2008,第239頁.
- ^ Persian influence on Greece (2). [17 Dec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6).
- ^ Fox 2011,第85頁.
- ^ 7.0 7.1 7.2 Roisman & Worthington 2011,第344頁.
- ^ Herodotus VI, 4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Vasilev 2015,第142頁.
- ^ 10.0 10.1 10.2 10.3 Vasilev 2015,第154頁.
- ^ Vasilev 2015,第156頁.
- ^ Herodotus 2010,第425頁.
- ^ 13.0 13.1 13.2 Roisman & Worthington 2011,第345頁.
- ^ 14.0 14.1 Vasilev 2015,第157頁.
來源
編輯- Fox, Robin J. L. Brill's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 Studies in the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of Macedon, 650 BC - 300 AD. BRILL. 2011 [2017-07-18]. ISBN 978-9-00-4206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1).
- Herodotus. Grene, David , 編. The Hist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 [2017-07-18]. ISBN 978-0-22-63277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1).
- Howe, Timothy; Reames, Jeanne. Macedonian Legacies: Studies in Ancient Macedoni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Honor of Eugene N. Borza. Regina Books. 2008 [2017-07-18]. ISBN 978-1-930-0535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 Roisman, Joseph; Worthington, Ian. A Companion to Ancient Macedonia. John Wiley and Sons. 2011 [2017-07-18]. ISBN 978-1-44-435163-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 Vasilev, Miroslav Ivanov. The Policy of Darius and Xerxes towards Thrace and Macedonia. BRILL. 2015 [2017-07-18]. ISBN 978-9-00-42821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