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大羚羊
阿拉伯大羚羊(學名:Oryx leucoryx),又名阿拉伯羚、阿拉伯直角羚羊或阿拉伯劍羚,是長角羚屬中最細小的成員,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具有明顯的肩部隆起、長而直的角和簇絨的尾巴。牠們於1970年代早期就接近在野外滅絕,但被保存在動物園和私人保護區中,並於1980年重新引入野外。1986年,阿拉伯大羚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瀕危物種;2011年,阿拉伯大羚羊成為第一個曾被列為野生滅絕動物恢復到易危的動物。2016年,全球野生種群數量估計為1220隻,其中成熟種群850隻,圈養種群6000隻。
阿拉伯大羚羊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哺乳綱 Mammalia |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科: | 牛科 Bovidae |
屬: | 長角羚屬 Oryx |
種: | 阿拉伯大羚羊 O. leucoryx
|
二名法 | |
Oryx leucoryx Pallas, 1777
|
形態
編輯阿拉伯大羚羊肩高約1米,重70公斤。牠們的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腳都是褐色的,在頭部及頸部之間、前額、鼻子及由角經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紋。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的環角,長達半米。
阿拉伯大羚羊的天敵只有狼。圈養下或在良好的野外環境,牠們凡壽命可以達20歲。[2]在乾旱的季節,牠們會受到營養不良及脫水的威脅。雄羊之間的鬥爭、蛇咬、疾病及遇溺都是一般令牠們死亡的原因。[3]
食性
編輯阿拉伯大羚羊主要吃草,及多種不同的植物部份,包括樹、芽、草、果實、塊莖及根。牠們的群族會跟隨雨水去吃新長出來的植物。牠們可以幾個星期不喝水。[4]研究發現牠們主要吃針禾屬的植物,其花朵有高含量的蛋白質及水份。[5]
行為
編輯阿拉伯大羚羊會在灌木或樹下的地上挖坑休息。牠們能夠偵測及前往下雨的地方。牠們單在阿曼的分佈地就超過3000平方公里。群族包含了不同的性別,成員總數介乎2-15頭,超過100頭的群族也曾出現過。牠們一般都不帶有攻擊性,故群族可以和平共存。[4][6]牠們的群族之內只有一個簡單的架構,涉及所有7個月大以上的雄羊及雌羊。[7]牠們會與其他群族成員保持視覺接觸,其他雄羊會負責照顧群族的成員及外圍的雌羊。當分散後,雄羊會回到群族最後出沒的地方,直至其他成員回來。幼年的雄羊是獨居的。[8]雄羊及雌羊會用其角來保護地盤的資源,免受外來者偷取。[9]
人類文明中
編輯阿拉伯羚羊是約旦、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巴林和卡達的國獸。
一隻名為「Orry」的卡達羚羊被選為多哈亞運會的吉祥物, 並出現在中東航空公司卡達航空標誌中。
傳說
編輯希伯來文的「רֶאֵם」可能就是指阿拉伯大羚羊、已滅絕的原牛,又或是其他有角的哺乳動物。在《欽定版聖經》中,這個字被譯為獨角獸,而獨角獸的傳說可能都是源自阿拉伯大羚羊,因阿拉伯大羚羊有時會被以為只有一隻角。[10]
保育
編輯阿拉伯大羚羊於1972年前就差不多被獵殺至滅絕。於1982年初期在阿曼就開始了重新引入的計劃,但數量仍然由1996年的450頭下降至2003年的106頭,這是因非法的捕獵及在沙烏地阿拉伯群族的壯大所致。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數量就由1997年的400頭增加至2003年的700頭,連帶以色列的群族也有所增加。於2007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在阿布達比放生了100頭阿拉伯大羚羊,目標是於2012年引入達500頭。
鳳凰城動物園也在保護阿拉伯大羚羊的保育工作上出一份力。於1962年,她們開展了第一個飼養阿拉伯大羚羊的計劃。最初開始時只有9頭,至今已有超過200頭。這些飼養的阿拉伯大羚羊被送往其他動物園開展新的群族。到了1990年,牠們的數量就有超過1300頭,包括112頭飼養的被重新送到野外。
於2007年6月28日,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成為第一個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除名的世界遺產。理由是因阿曼政府大幅減少其九成的面積,用來開採石油。[11]
2011年6月,阿拉伯羚羊被IUCN紅色名錄重新分類為易危物種。野外有1,200多隻阿拉伯羚羊,其中6,000-7,000隻被圈養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保護區和私人收藏中。這是IUCN首次將野外滅絕的物種重新歸類為易危物種。 阿拉伯羚羊也被列入CITES附錄I。
參考文獻
編輯- ^ IUCN SSC Antelope Specialist Group. Oryx leucoryx.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13 November 2008].
- ^ Arabian Oryx. The Phoenix Zoo. [200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5).
- ^ The Oryx Facts. The Arabian Oryx Project. [200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2).
- ^ 4.0 4.1 Paul Massicot. Arabian Oryx. Animal Info. 2007-02-13 [2008-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25).
- ^ Spalton, J. A. The food supply of Arabian oryx (Oryx leucoryx) in the desert of Oman. Journal of Zoology. 1999, 248 (248): 433–441 [2008-02-23]. doi:10.1111/j.1469-7998.1999.tb01043.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 ^ ADW: Oryx leucoryx: Information. [200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1).
- ^ How to go wild - 28 October 1989 - New Scientist. [200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31).
- ^ The Phoenix Zoo: Learn: Animals: Arabian Oryx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2-15.
- ^ BBC - Science & Nature - Wildfacts - Arabian oryx. [200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0).
- ^ Arabian Oryx.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os Angeles County. [2008-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0).
- ^ Oman's Arabian Oryx Sanctuary: first site ever to be deleted from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0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