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琪(1872年—1922年),譜名克琛,字曉儋,號筱丹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桐山村陸基壪人。清朝蘄州勸學所首任總董,中華民國蘄春縣勸學所第一任所長。清末民初湖北學者、教育家。

生平

編輯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18歲以科試入州庠。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23歲參加歲試以詩賦優等,由湖北學政龐鴻文選送入武昌經心書院肄業,應兩湖書院月課。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24歲參加科試以一等第一名補廩膳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25歲參加丁酉科鄉試中式第二十九名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揀選知縣。同年,蘄州知州陳介庵於蘄州城內創辦簡易師範學堂及蘄州官立高等小學堂,聘其主講史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明令設立勸學所,為府、州、縣教育行政機關,陳國琪首任蘄州勸學所總董四年余(湖北省檔案記載為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委派)。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督學保送參加禮部丁未科會試,考取二等第四十一名。宣統二年(1910年),應湖北存古學堂監督張次珊(仲昕)先生聘,為管課官兼史學講師。民國元年(1912年)存古學堂停辦,回蘄春縣任縣勸學所所長達六年。民國六年(1917年)秋謝職後,仍不憚辛苦,設帳桐山,遠道慕名負笈者絡繹不絕。

陳國琪出身於書香門第,父陳瑞林為同治壬戌恩科舉人,兄陳國瓚為光緒戊子科副榜,本人為光緒丁酉科舉人,時有「一門兩個半舉人」之譽,各以經術文學名於時。陳國琪幼即恬靜好學,素好理義家言,家學淵源,兼從名師,且己謙恭好學,故得深入堂奧。其初宗宋五子,究性理之學,及肄業書院,習史學,攻註疏,以經解聞於時,探討世務,往往馳騖於周秦諸子,故於史學尤有深得,其評史之文,最為時尚,吳楚學人,多有抄本。於湖北存古學堂張之洞督鄂時所奏辦)任教時,該學堂專治國學,教授若廣東馬季立(馬貞榆)、宜都楊守敬、羅田姚晉圻,皆海內通儒,國琪以後進列其間,謹飭力學,多請益諸長者,所詣益精。

陳國琪學業既成,不求仕進,終身從事教育事業,是清末民初鄂東教育界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任州、省學堂教習,樂為諸生釋疑解惑,「大為諸生所敬服」。清季既民國初年,掌蘄州勸學所十年,興學堂,辦講舍,設宣講所,於蘄州二十八圖各設一勸學員,積極勸學,使蘄州學堂遍布鄉里。其宗人子弟,吳楚學子,肄業門下者前後數百十人,是以得益教誨,成就多有可觀。時蘄人任教職者,十有九者為國琪弟子。及門弟子中優秀代表有:辛亥革命先驅、中國民主革命烈士詹大悲;中國同盟會會員、戰時司令部總司令黃興秘書兼執法官、漢陽縣縣長、中共武漢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陳志純;中國同盟會會員、黎元洪總統府書記官、鄂軍政府各路總糧台書記官、通山縣代縣長、中共秘密黨員柴曉泉;中共順直省委秘書長、中共天津市委組織部長、中共滿洲省委秘書長詹大權;地方藏書家、一代智者田勖仁等。

清末,陳國琪執掌蘄州勸學所大權,為中國同盟會會員革命活動提供諸多方便和支持,勸學所遂成為同盟會的庇護所。時蘄州城防營「嚴輯革命會黨」,蘄州同盟會的秘密集會常遷到勸學所機關進行,奉派回蘄的同盟會會員也以蘄州勸學所和蘄州高等小學堂作為秘密據點進行革命活動。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后先後病故,清廷下令各地舉行「國喪」。蘄州官立高等小學堂學生、同盟會會員田桓在「哭臨」時流露出不滿情緒,堂長楊子緒於翌晨高懸虎頭牌於揭示處要開除田桓學籍,全學堂一時譁然。時寓蘄州的黃侃獲悉大怒,跑進學堂砸爛虎頭牌並大罵而去,此事得陳國琪出面調停方罷。黃侃乃中華民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國學大師,其個性狂狷且高才自負,然在鄉賢面前卻能謙恭禮讓。一次,蘄州革命黨人集會擬草一重要文稿,由誰執筆則謙讓難定,此時黃侃便高聲道:此非筱丹先生莫屬,今放眼蘄州,只有您老一點亮光,您不出手誰出手。

陳國琪素體孱弱,且卒以力學而傷其身,致年即五十辭世,政學名流深為惋惜,紛紛致挽悼念。例若:民國蘄春知事黃厚炎挽:「捧檄效弛驅,甫稅駕下車,逢人都說項斯好;鳴弦張治績,聽高山流水,愧我遲來鍾子亡。」近代著名學者、羅田舉人王葆心挽:「相交在鄂,相識在黃,十年久別牽魂夢;秋初哭兄,秋仲哭友,一例淒懷到鬢絲。」清光緒副榜邑人田岳屏挽:「桐山踞閣邑上游,問經濟文章,誰能登頂?先生乘仙鶴而去,聽江城玉笛,猶有哀聲。」

著述

編輯

著有《讀史評論》12卷,《宋元學案要冊》8卷,均在兵燹中散佚;序傳辨紀、哀祭、志墓之文凡數十百篇,散見於吳、楚譜牒中。

家庭

編輯
  • 曾祖陳琢菴,蘄州庠生,清文林郎。
  • 祖父陳寶書,蘄州庠生,清文林郎。
  • 父親陳瑞林(瓊甫),清朝舉人,國史館謄錄,議敘知縣;叔父陳滋懋,蘄州庠生。
  • 長兄陳國瓚,清朝副榜、資政院議員;二兄陳國曹,蘄州庠生;三兄陳國珩,國學生(早逝);四兄陳國瑄,曾為《皖江日報》副編筆政;六弟陳國瑃,業儒主家政。
  • 嗣子陳志純,蘄州庠生,中國同盟會會員,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中華民國漢陽縣縣長,中共武漢市人民法院副院長。
  • 嗣孫陳其諤,中國造船工程技術專家,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副總工程師、機務處處長。

參考文獻

編輯
  • 《湖北通志》(民國十年版·影印本)第十冊/卷一百三十二/人物誌十/選舉表十:陳國琪/第3264頁;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影印,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2010年12月);
  • 《蘄春縣誌》卷二十九/人物/人物錄—科技文衛人物/陳國琪/第867頁,蘄春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1997年1月);
  • 《蘄春縣教育志》大事記第2頁「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條目:陳國琪任勸學所總董(《湖北教育統計圖表》),第六章師範教育/「簡易師範學堂」第133頁,第十二章清末教育領導機構/第191頁、第193頁,第十六章教師/第241頁,第十九章人物傳/第291頁,蘄春縣教育局教育志編纂組(1987年11月);
  • 《蘄春鄉村地名史話》(李弘/主編),陳國琪/第351頁,政協蘄春縣學習文史教衛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10月);
  • 《陳氏宗譜》(義門陳蘄春莊得元戶)祈·卷四第274頁《陳曉儋先生家傳》(清廩生、民國教育部秘書、湖北省參議會議員、湖北省檔案館館長畢惠康/撰),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德元村祀先堂(2011年);
  • 《蘄陽對聯集》(周勤/編),副榜田岳屏挽陳國琪聯/第40頁,縣知事黃厚炎挽陳國琪聯/第98頁,舉人、著名學者王葆心挽陳國琪聯/第99頁,蘄陽書店出版(199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