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笞堂,亦譯鞭刑堂(Church of the Flagellation)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耶路撒冷舊城東部,獅子門內,屬於穆斯林區。鞭笞堂和毗鄰的定罪堂荊冕堂 都屬於方濟各會的鞭笞修道院建築群。

鞭笞堂
基本資訊
位置耶路撒冷
宗教羅馬天主教
建築詳情
建築師Antonio Barluzzi
竣工1929
地圖
地圖

傳統

編輯

傳說此處是耶穌在走上前往各各他苦路之前,被羅馬兵鞭打之處。不過,這個傳說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認為在毗鄰的定罪堂和錫安修女院下面發現的羅馬石板區域,就是聖經中記載彼拉多審判耶穌的鋪華石處(希臘語:lithostratos)[1],現在的考古調查表明,這些石板是屬於公元2世紀哈德良興建的羅馬廣場[2],廣場所在的地點原是一個大型露天池塘,毗鄰第一世紀的堡壘[3],並且仍在哈德良石板的下面。

約瑟夫證明,羅馬總督在耶路撒冷時,住在希律王的宮殿[4],在外面的鋪華石處進行審判和鞭笞[5]。希律王的宮殿在西部小山[6], 2001年,在大衛塔下面發現希律王的宮殿。現在考古學家得出結論,在一世紀,羅馬總督是在城市西部,而不是在城市另一側的鞭笞堂一帶審判耶穌[2].

歷史

編輯

1839年,最初的教堂興建於中世紀十字軍神龕的遺址上。鄂圖曼帝國時期神龕用作馬廄,後來是私人住宅。19世紀,整個建築群為方濟各會獲得。

設計與施工

編輯

目前的教堂建於1927年至1929年,完全是按照原樣重建。教堂的內部只有一個走廊。教堂的三塊花窗玻璃分別描繪彼拉多洗手 (Matthew 27:24)、鞭打(Mark 15:15) (John 19:1) 和巴拉巴獲釋(Matthew 27:26) (Mark 15:15) (Luke 23:24–25)。教堂的馬賽克金色圓頂設計得如同一頂王冠。建築師安東尼·巴盧奇還設計了耶路撒冷的其他一些教堂,例如橄欖山主哭耶京堂客西馬尼園萬國教堂,和隱凱林(Ein Karem)的聖母往見堂,位於伯大尼拉撒路教堂也是他的作品。

31°46′49.93″N 35°14′03.72″E / 31.7805361°N 35.2343667°E / 31.7805361; 35.234366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John 19:13
  2. ^ 2.0 2.1 Pierre Benoit, The Archae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onia Fortress, in Jerusalem Revealed (edited by Yigael Yadin), (1976)
  3. ^ Josephus, Jewish War 5:11:4
  4. ^ Pierre Benoit, The Archae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onia Fortress, page 87, in Jerusalem Revealed (edited by Yigael Yadin), (1976)
  5. ^ Josephus, Jewish Wars, 2:14:8
  6. ^ Josephus, Jewish Wars, 5: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