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注
馬注(1640年—?),字文炳,號仲修,其伊斯蘭名為鬱速馥(Yusuf),晚年號為指南老人,滇迤西金齒人(今雲南保山),[1]是一名清代雲南裔漢語穆斯林(回族)宗教學者,推行中國伊斯蘭的復興運動,並著有《經權集》、《樗樵錄》、《清真指南》等著作。[2]:1
馬注 | |
---|---|
大清 | |
族裔 | 回族 |
出生 | 1640 |
逝世 | 不詳 |
生平
編輯家世
編輯馬注一家是居於雲南的穆斯林家族,是元代咸陽王賽典赤·贍思丁之後,亦為先知穆罕默德之後,根據《賽典赤家譜》與《馬氏家乘》記載,馬注是賽典赤·贍思丁第十五世孫,以及先知穆罕默德第四十五代裔。然而,根據雲南穆斯林學者納為信對馬注家世的考證,馬注實際上應是先知穆罕默德第四十三代裔。[3]:13
早年
編輯馬注在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出生於滇迤西金齒,但其出生年並沒有被實際記錄下來,而是根據其著作《清真指南》的序言:「餘年四旬有四。」推論而出的。[3]:13
馬注的家族重視儒學教育,馬注幼年時期便與其兄馬渥在當地舉人張虛白門下接受儒學教育。[4]馬注7歲時,其父馬師孔過世,此後由母親吳氏靠著耕田與紡織,獨自扶養兩兄弟長大。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馬注仍然專注於儒學研讀,並且在16歲時成功通過鄉試。[5]順治十四年(1657年),馬注獲推薦而進入南明政府任中書職,並在不久後被提拔為錦衣侍衛。[6]
順治十六年(1659年),雲南被納入清朝版圖,南明永曆帝出逃緬甸,而馬注並未隨之逃亡,留在雲南從事教職。隔年,馬注的第一本著作《樗樵錄》完成,但現今已佚。[7]康熙四年(1665年),馬著前往武定,繼續教書。在武定,馬著結識了儒學大家何觀五,並學於其門下。在此期間,馬注以經世濟民之學完成《經權》二集。[8]康熙八年(1669年),由於康熙帝的削藩]]政策,在雲南的吳三桂開始秘謀叛亂,馬注見到吳三桂在行動後,認為雲南將有大亂,因此離開雲南,前往北京。[9]:2
客居北京
編輯康熙八年(1669年),馬注抵達北京。初抵北京,馬注受到安親王岳樂的賞識,因此安排馬注在宗學中教授宋明理學。[10]在北京,馬注結識了一些伊斯蘭學者,如楊榮業和馬化蛟等,並與他們有頻繁的往來與交流。受到他們的影響,馬注燃起了伊斯蘭的興趣,從儒學思想改為專注於伊斯蘭的研究,並開始學習波斯文與阿拉伯文。隨著對伊斯蘭的理解愈加深入,馬注觀察到伊斯蘭在中國的發展困境,因此他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呈《請褒表》於康熙皇帝,希望皇帝能依循元代案例,對穆罕默德與賽典赤進行褒揚,藉此使伊斯蘭的地位提昇,並能夠廣傳於中國,最終達成伊斯蘭的復興,但其請願並未受康熙皇帝重視。[11]:13-14除此之外,馬注開始撰寫《清真指南》,希望以漢文完成一本闡述伊斯蘭的著作,使不諳波斯文與阿文的穆斯林能確實理解伊斯蘭的真理,並使非穆斯林者能接觸伊斯蘭。[12]:3-4在康熙二十年(1683年),馬注完成《清真指南》的初稿。[9]:2
離開北京
編輯在康熙二十一年(1684年),馬注與妻兒離開北京。離開北京後,馬注首先前往德州,當時他仍希望他的理念能為康熙皇帝所用,時逢康熙皇帝南巡,馬注希望能夠獲得面上的機會,但最終未能如願。此後,馬注周遊中國各地,與許多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學者交流,並向他們展示《清真指南》以及進行請教。[11]:13-14
回到雲南
編輯康熙二十六年(1689年),馬注回到雲南。回到雲南後,馬注以清真寺經師為職,同時繼續進行《清真指南》的編寫。[13]:26 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真指南》的八卷版本完成。[14]:2-3 康熙四十六年(1710年)六月,馬注受邀至四川會川(今會理)講解伊斯蘭教義。客居會川期間,馬注在康熙四十六年著《原道跋》,並在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著《天宮賦》。此兩篇文章與後來所作的《問答》三十一篇合併為《清真指南》第九卷。[15]:28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伊斯蘭蘇非道團格蘭代(Qalandiyya)進入武定,隨後向東擴散,雲南許多地區都受其影響。至此,在雲南發展已久的遜尼派與格蘭代形成對立關係,而馬注將格蘭代視為異端,並成為遜尼派的領導者。他向武定官府告發格蘭代,接著請官府將異端一事傳於雲南全省。此事後,馬注將事件詳記為〈左道通曉〉,並附註於《清真指南》,成為第十卷。[16]:244-250
逝世
編輯馬注的卒年不詳,但應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後。
著作
編輯- 《樗樵錄》:完成於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是一本主題廣闊的詩集,今已不存。
- 《經權二集》:完成於清康熙四年(1665年),展現馬注當時的儒學思想和經世之學。
- 《清真指南》:由古典漢文書寫,第一版有八卷,最終版本有十卷。
- 卷一:八箴,指南敘,指自敘,自釵,講經疏,授詔,請褒表,鬱速馥傳。
- 卷二:客問,真慈,體認,本用,天命,前定。
- 卷三:窮理,格物,性命,四行,天仙,神鬼。
- 卷四:認主,五課,課施,戒持,因教,世紀,本來。
- 卷五:格論,忠孝,宗戒。
- 卷六:問答。
- 卷七:八贊(獨一,大能,普慈,調養,獨慈,天國,地禁,判理),聖贊。
- 卷八:登霄說,登霄傳,魔鬼傳,教條,禁解,討白,條目,授書說,跋。
- 卷九:遺珠序,原道跋,補遺,認己,天宮賦。
- 卷十:左道通曉,戒律,附典禮二則。
參考文獻
編輯書籍
- 馬注(明),《清真指南》,清同治九年刊本,合肥市: 黃山書社, 2009。
- 林長寬,〈評介清時期雲南裔漢語穆斯林漢語穆斯林宗教學者(Ulama)菁英〉(未發表論文)。
- 劉玉釗,〈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北京市:2006。
- 白壽彝,〈馬注〉,《中國穆斯林》 ,北京市:1983。
引用文獻
- ^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先生諱注,號仲修,字文炳,經名鬱速馥,滇迤西金齒人。
- ^ 林長寬,〈評介清時期雲南裔漢語穆斯林漢語穆斯林宗教學者(Ulama)菁英〉,頁1。
- ^ 3.0 3.1 劉玉釗,〈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北京:2006,頁13。
- ^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與兄渥授業於虛白先生之門,虛白姓張諱世明。
- ^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七歲而孤,祖之雲公憐之倍切,未幾祖,故家計凋零。吳母孀居紡績治農為先生學,十六試泮十八而吳母故治亂頻,仍未嘗輟學。
- ^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明永曆丁酉建國滇中為閣下扶綱所薦擢之中書,旋即改錦衣侍御。
- ^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順治十六年已亥,滇黔底定,先生避隱教讀,筆耕,自膳,作隆中吟……將心事都付明月清風,著樗樵錄。
- ^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乙巳游武定,武人留之教育子弟,與觀五何先生游,文益修,學益進,弟子益勝,著經權二集以授門人。
- ^ 9.0 9.1 白壽彝,〈馬注〉,《中國穆斯林》 ,1983年01期,頁2。
- ^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燕宗王聞而詔之……退而與門弟子講心性之學。
- ^ 11.0 11.1 不詳(馬注弟子),《清真指南》,卷一,〈鬱速馥傳〉,頁13-14。
- ^ 林長寬,〈評介清時期雲南裔漢語穆斯林漢語穆斯林宗教學者(Ulama)菁英〉,頁3-4。
- ^ 劉玉釗,〈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北京:2006,頁26。
- ^ 白壽彝,〈馬注〉,《中國穆斯林》 ,1983年01期,頁2-3。
- ^ 劉玉釗,〈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北京:2006,頁28。
- ^ 馬注,《清真指南》,卷十,〈左道通曉〉,頁2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