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雅克生產聯合體

核设施

馬雅克生產聯合體(俄語: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Маяк»羅馬化Proizvodstvennoye obyedineniye "Mayak"[註 1],位於俄羅斯聯邦車里雅賓斯克州奧焦爾斯克東南方郊區。[2]位於葉卡捷琳堡以南150km,車里雅賓斯克西北100km。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軍用的生產企業。現隸屬於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曾建有5座反應爐生產軍用鈽金屬,現已關閉。目前從事反應爐乏燃料後處理和核彈頭退役處理。[3]

馬雅克生產聯合體
公司類型國有單一制企業
成立1948
總部俄羅斯聯邦車里雅賓斯克州奧焦爾斯克
產業原子能
營業額195,000,000 美元 (1994年) 編輯維基數據
母公司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1]
網站po-mayak.ru
衛星拍攝的遙感照片
裂變材料存放設施(Fissile Material Storage Facility,FMSF),以及該設施的行政樓

歷史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貝利亞領導蘇聯核項目,決定在南烏拉爾建立生產軍用鈽的「817綜合廠」。1945年12月1日貝利亞蘇聯人民委員會第3007-892號決議批准了蘇聯人民委員會第一管理總局選定的建廠地點——車里雅賓斯克州克什特姆16公里的克澤爾塔什湖南岸建設817廠,並在克澤爾塔什湖西岸建設奧焦爾斯克居住區,由於奧焦爾斯克的郵箱為40號,對外通信地址為車里雅賓斯克-40[4]1946年4月9日,蘇聯部長會議第802-324號《關於817廠建設和啟動的籌備及期限的決定》標誌著工業堆建設的正式啟動。1946年4月26日正式施工,代號859工程。施工單位是蘇聯內務部859建設管理局,主任是М.М.察列夫斯基,總工程師是В.А.薩普雷金。建築工程同時投入45000人,主要是犯人等「特殊人員」。

建廠時,包括3家分廠:А廠:石墨堆;Б廠:放射化學廠;В廠:生產金屬鈽及其零部件的化學冶金與金屬加工廠。廠長穆茲魯科夫,總工程師葉菲姆·帕夫洛維奇·斯拉夫斯基。占地90km2.

1949年6月,工廠出台規定:凡是通過檢查崗的員工必須脫掉所有的衣服,還要張開嘴巴。連頭髮也在被檢查之列,如果是女性則必須把頭髮披散開。除此之外,耳朵也要檢查。接受上述檢查時,必須始終張開手掌。檢查的最後一道程序是下蹲。[5]

1949年8月5日,817綜合廠生產出了足夠量的鈽材料,並加工成零部件,於8月9日通過原子彈的總設計師尤里·鮑里索維奇·哈里頓教授、軍事代表В.Г.庫茲涅佐夫的驗收,送往第11設計局總裝蘇聯第一顆原子彈。

截至1949年8月29日,共有10118名工作人員。

1967年改名為燈塔綜合廠。

注釋

編輯
  1. ^ 「Маяк」直譯為燈塔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ll enterprises. Rosatom.ru. [18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April 2017). 
  2. ^ Will Standring.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operations at Mayak Production Association (PDF). Norwegian Radiation Protection Authority. 2006 [2021-09-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3). 
  3. ^ Walker, Shaun. Russia begins cleaning up the Soviets' top-secret nuclear waste dump. The Guardian. 2 July 2017 [7 Jul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3). 
  4. ^ Brown, Kate. Plutopia: Nuclear Families, Atomic Cities, and the Great Soviet and American Plutonium Disaste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199855766. OCLC 813540523. 
  5. ^ 劉玉寶 Н.В.梅里尼科娃:「蘇聯核工廠的生產和生活管理模式(1940-1950年代)」,《西伯利亞研究》,2009年第3期,第57-59頁。

外部連結

編輯

55°42′45″N 60°50′53″E / 55.71250°N 60.84806°E / 55.71250; 60.8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