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馬可
高馬可(John M. Carroll,1961年—[5]),香港歷史學家,香港大學首席講師[4][2],著有《帝國夾縫中的香港: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註 1]、《香港簡史》、Canton Days: British Life and Death in China等歷史著作[2]。他於香港大學任教「現代香港」[註 2]、「大英帝國」[註 3]、「博物館與歷史」[註 4]、「香港歷史書寫」[註 5]等課程[2]。
首席講師 高馬可 John M. Carroll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61年 美國 |
居住地 | 香港 |
別名 | 港史達人[1] |
教育程度 | 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2][3] |
母校 | 蘇浙小學、台北再興小學、華英中學、香港國際學校、歐柏林學院、愛荷華大學、哈佛大學[2][4][1] |
職業 | 歷史系首席講師[2] |
雇主 | 香港大學[2] |
研究領域 | 香港歷史、中國近代史、亞洲殖民地史[2] |
知名作品 |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
兒女 | 1[4] |
生平
編輯高馬可於1961年在美國出生,父親是一名傳教士,家中有一弟。4歲時(1966年),因父親工作的關係,他們一家沿著海路來到香港居住[4][5][7]。先後定居於北角及銅鑼灣,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大部分時間一直留在香港[8],並因父親的關係而在台北渡過了其中兩年童年[4][7]。他幼時就讀於蘇浙小學,成為班上唯一一位西方人[4]。在台北居住時則就讀再興小學[4]。之後在香港就讀華英中學[1][4][7]。16歳後就讀香港國際學校[4]。中學畢業後移居到美國[8],於當地就讀歐柏林學院和愛荷華大學。1998年,他於哈佛大學取得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學位[2][3]。
他表示在中小學時期沒有接觸過香港歷史,只有到過星光行的香港歷史博物館[8],直到在90年代初開始做博士論文的研究時,才接觸關於香港的資料,對之產生強烈興趣,並繼續鑽研[1][8]。他曾於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威廉與瑪麗學院、聖路易斯大學任教[9]。之後回到香港,先後任職香港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10]和首席講師[2],於當中教授「現代香港」[註 2]、「大英帝國」[註 3]、「博物館與歷史」[註 4]、「香港歷史書寫」[註 5]等課程[2]。2024年時他的研究方向則為香港旅遊史[4]。
立場主張
編輯對於《香港簡史》中譯本被刪節一事,高馬可起初認為這破壞了香港的言論自由,並對此表露出失望之情[11]。不過在聽完中華書局的道歉及解釋後,他接受之,認為這只是書商的一時錯誤,決定不作跟進[12]。他在《香港簡史》中評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遠比英屬香港政府更為專制[11]。不過他認為殖民統治因本身存有其獨有問題,故不值得懷緬[7]。
2013年,他表示對於香港實行普選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並指雖然普選能夠解決的事情有限,但民主制度仍「為最好最公平的制度」[7]。儘管高馬可在雨傘運動期間認為這樣的運動有可能令北京當局更欠信心於香港推動民主選舉[13],但他還是曾到過佔領區域為佔領者提供食物[1]。並在2013年表示,在香港這樣的一個社會中,有人提出佔領中環這樣的「創新意見是一個好現象」[7]。
他於2016年表示,《基本法》及《中英聯合聲明》的內容欠具體,使得中方從來「沒有確實說明香港會變成怎樣」,包括香港之後的選舉方式,但仍能「理解香港人的憤怒」。並指《香港簡史》的中國內地讀者對香港存有認知偏誤。他認為即使香港成功獨立,也不能解決香港所有問題,例如貧富差距問題,且因為香港依賴中國大陸的食物及供水,故成功獨立後也「不易生存」。及後亦指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為他在香港主權移交後最為擔憂的事[1]。
他曾經參與2015年10月6日的靜默遊行,以反對香港大學校委會否決任命陳文敏為副校長的決定[14]。
高馬可在2019年8月接受了《El Espectador》採訪,於當中評論了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他說大眾支持示威者的暴力手段這點令他「驚訝」,並表示希望北京當局盡可能不介入事件,儘管他認為「這樣結局不會很好」[15]。
造成影響
編輯高馬可所撰寫的《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頗受歡迎[16]。此著作已被香港立法會圖書館推薦[17],並成為了多間大專院校相關課程的建議讀物或參考標準,例如香港專上學院的「香港歷史與文化」[註 6][18]、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社會:身分與界線」[19]、香港教育大學的「中國、地區和全球研究底下的香港」[註 7][20]、嶺南大學的「香港發展歷程」[註 8][21]、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從荒岩到亞洲世界城市:香港當代史」[註 9][22]。
人物
編輯高馬可在2024年時已跟配偶結婚,並有一名女兒[4]。他會說粵語、普通話、英語三種語言[23]。不過他沒有刻意學習粵語和普通話,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習得[4]。
個人著作
編輯年份 | 書籍名稱 | 出版社 | 國際標準書號 | 註 | 參考來源 |
---|---|---|---|---|---|
2005年 |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 |
哈佛大學出版社 | ISBN 978-067-401-701-6 | 香港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再版(ISBN 978-962-209-858-9)[6]。 中譯本《帝國夾縫中的香港: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於2021年5月經該出版社推出(ISBN 978-988-8528-63-9)[24]。 |
[25] |
2007年 |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香港簡史) |
萊曼和賴特菲爾德出版社 | ISBN 978-074-253-422-3 | 香港大學出版社於同年稍後時間出版此作(ISBN 978-962-209-878-7)[26]。 中譯本《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於2013年經中華書局出版 (ISBN 978-988-8263-20-2)[27]。 同年被揭發中譯本存有刪節版(ISBN 978-988-8263-34-9)[28]。 蜂鳥出版之後把中譯本的版權給買下來,於2021年7月再版(ISBN 978-988-75053-0-3)[29][30]。 |
[31] |
2020年 | Canton Days British Life and Death in China |
萊曼和賴特菲爾德出版社 | ISBN 978-1-5381-3628-7(精裝本) ISBN 978-1-5381-3629-4(平裝本) ISBN 978-1-5381-3630-0(電子書) |
[32] | |
2021年 | China Hands and Old Cantons Britons and the Middle Kingdom |
萊曼和賴特菲爾德出版社 | ISBN 978-1-5381-5757-2(精裝本) ISBN 978-1-5381-9883-4(平裝本) ISBN 978-1-5381-5758-9(電子書) |
[33] | |
2022年 | The Hong Kong-China Nexus A Brief History |
劍橋大學出版社 | ISBN 9781108789776(平裝本) ISBN 9781108893275(電子書) |
[34][35] |
註解
編輯- ^ 原文: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譯名參考自香港大學出版社[6]
- ^ 2.0 2.1 原文:Modern Hong Kong
- ^ 3.0 3.1 原文:The British Empire
- ^ 4.0 4.1 原文:Museums and History
- ^ 5.0 5.1 原文:Writing Hong Kong history
- ^ 原文: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Hong Kong
- ^ 原文:Hong Ko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Regional and Global Studies
- ^ 原文:The Making of Hong Kong
- ^ 原文:From A Barren Rock to Asia’s World City:A History of Modern Hong Kong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港史達人﹕讀歷史 尋回港人身分路. 明報OL. 2016-08-21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John Carroll.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3-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2).
- ^ 3.0 3.1 Carroll, John M. Colonialism, Nationalism, and Difference: Reassessing the Role of Hong Kong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2006, 13 (1): 92-104. doi:10.1080/1547402X.2006.11827233.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譚淑美. 港大學者分享香港趣味旅遊歷史. 信報財經新聞. 2024-08-05 [202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0).
- ^ 5.0 5.1 Carroll, John M. (John Mark) 1961-. worldcat.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6.0 6.1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3).
- ^ 7.0 7.1 7.2 7.3 7.4 7.5 《香港簡史》作者﹕「對港實行普選審慎樂觀」. 明報. 2013-08-25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8.0 8.1 8.2 8.3 viviank. HKHP Interviews: John Carroll, HKU. Hong Kong History Project. 2017-07-29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 John CARROLL. 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 [2020-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Professor JOHN CARROLL. Department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6).
- ^ 11.0 11.1 《香港簡史》作者不滿中譯本刪敏感內容. BBC. 2013-07-19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佔領中環】《香港簡史》作者對真普選審慎樂觀. 蘋果日報. 2013-08-25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Santiago Villa. Retrato de la Revolución de los Paraguas. El Espectador. 2014-10-08 [2024-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5).
- ^ 【專訪】告別港大離別香港 發起「靜默遊行」教授給學術界的最後忠告. 立場新聞. 2018-07-20 [202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 ^ El Mundo. ¿Hacia dónde va la grave crisis política de Hong Kong?. El Espectador. 2019-08-16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9).
- ^ 小端選書:從這二十本書了解香港. 端傳媒. 2021-04-01 [2021-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 ^ 精選書目 香港歷史 (PDF). 立法會圖書館. 2011 [2020-05-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0-30).
- ^ Subject Description Form (PDF).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ommunity College. 2018 [2020-05-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13).
- ^ SOCI 1201 香港社會:身分與界線 (PDF). 香港中文大學. 2021 [2024-08-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8-01).
- ^ SSC4209 (PDF).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3 [2024-08-14].
- ^ CCC8012 The Making of Hong Kong (PDF). Lingnan University. [2024-08-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8-15).
- ^ :From A Barren Rock to Asia’s World City:A History of Modern Hong Kong (PDF). HKU SPACE Community College. 2019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8-23).
- ^ Faculty of Art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22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3).
- ^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 華人精英與英國殖民者.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 ^ Edge of Empires Chinese Elites and British Colonials in Hong Ko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 ^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中華書局篡改《香港簡史》. 蘋果日報. 2013-07-20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6).
- ^ 紀曉風. 香港書展變香港書「剪」 名著《香港簡史》中文版「被河蟹」. 信報. 2013-07-19 [2019-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 ^ 胡筱雯. 書展下周三開鑼 時代浪尖上的香港書商. 明報. 2021-07-09 [2020-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香港簡史》(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8月中發貨). 蜂鳥出版. [2020-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6).
- ^ 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博客來.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 ^ Canton Days British Life and Death in China. Rowman & Littlefield.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 ^ China Hands and Old Cantons Britons and the Middle Kingdom. Rowman & Littlefield. [2024-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5).
- ^ The Hong Kong-China Nexus A Brief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11-26].
- ^ The Hong Kong-China Nexus A Brief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