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陣
鴛鴦陣是由明朝將領唐順之首創、戚繼光改良的陣法,用於對抗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寇;[1][2]因形似鴛鴦結伴而得名,其特點為「長短相雜,刺衛兼合」。[3]最終戚繼光以此陣法,用最小的代價掃平東南沿海的倭患。[1]
陣法
編輯鴛鴦陣以十二人為一隊,分別為隊長一名、牌兵二名、狼筅兵二名、長槍兵四名、短兵(钂鈀手)二名,以及一名負責伙食、不參與作戰的火頭兵。參加戰鬥的十一人,除隊長外分成兩伍,每一伍牌兵站在最前面,其後是狼筅兵,其後是兩名長槍兵,最後是钂鈀手。[1]因應南方複雜的地形,鴛鴦陣可視情況而變化為「三才陣」等陣形。[4]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趙長征. 戚继光御倭的鸳鸯阵战术 (PDF). 文史知識 (北京大學人文學部). 2015, (9): 31–39 [2019-11-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01).
- ^ 嗞兒歘嗲. 鸳鸯阵——革新战法 荡平倭寇. 博物 (中國國家地理). 2017, (10) [2019-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1).
- ^ 陳學文. 义乌兵、戚家军与明代御倭战争及其他. 義烏方志 (義烏市人民政府). 2010, (4).
- ^ 吳承瑾. 陣法與身體: 晚明軍事文化中的鴛鴦陣 (PDF). 臺北市: 政治大學: 82. 2016 [2022-05-02].
相關條目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這是一篇與軍事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