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室 (法國)
在法國,「黑室」(cabinet noir )一詞,意指常設於郵傳部門,專司信件檢閱的政府情報部門。[1]儘管背後是國家機器,部門行動也通常是在郵件傳遞過程中,審閱信件還是需要一定隱秘性的,因此「黑室並不會干擾郵政部門本身的運行」。[2]自郵政與電報行業興起以來,類似的嘗試就在歷史上層出不窮,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與路易十四的大臣們就經常如此行事。但是直到路易十五統治的時期,黑室才作為一個獨立機構存在。這個機構最早被稱為「郵政保密室」。郵件審查的做法,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飽受抨擊,但是革命政府首腦以及後來的拿破崙·波拿巴都保留了這種做法。[3][4]
法國以外
編輯等到18世紀,密碼分析也走向產業化,政府密碼團隊通力合作,已經能夠破譯當時最為複雜的單字母替換密碼。「黑室」也成為了歐洲國家的標配。其中最著名,最為組織良好同時也最高效的,便是維也納的「內閣保密室」(德語:Geheime Kabinettskanzlei)。基於上文「黑室不得影響郵政部門正常運作」的原則,該機構依照嚴格的時間表運作。原本應當被送往駐維也納各國使館的信件,都會在早7時被送往黑室檢閱。職員們融化信件上的封印,然後一組速記員會將信件抄錄下來。在不到三小時的時間裡,信件的副本就能製作完成,而原始信件也將被重新封入信封,由郵政部門送往其原定目的地。除了向身在維也納的皇帝陛下提供重要情報之外,維也納的黑室也會向其他歐洲國家出賣情報。1774年,黑室就曾與法國使館的秘書阿伯特·喬治爾(Abbot Georgel)達成交易,用1000達克特的價格換取兩周一次的情報供應。
1911年的《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一版認為黑室已然消亡,但是同時期的法國政府依舊保有拆閱郵政信件的權力,而在英國,類似的權力則握在一位內閣大臣的手中。在英國,信件檢閱常見於18世紀,並在《1837年郵政法案》中正式取得合法性;其最為惡名遠揚的應用,應為1844年對馬志尼信件的拆閱。[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郵件審閱變得常見。各國政府宣稱在總體戰的情況下,審查制度對於維護民眾士氣而言是有必要的。但是,無論理由如何正當,審查制度的存在都意味著前線士兵的家書會被政府官員審閱,因而進一步顛覆了隱私以及通信秘密的概念。戰後。郵政審查制度得以保留,但不論在戰間期還是之後的時間裡,政府都不曾實行過如此大規模的審查。[6][7]
美國海關依據《2002年貿易法案》對進出美國國境的郵件進行開箱檢查[8]乃是在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邊境搜查例外條款」的授權下進行的。[9]這一行為早在施行前就遭到了美國郵政部門的批評(包括提高郵政服務成本,進而導致郵費增加)。[10]但是條款中禁止搜查違禁品的政府雇員閱讀包括違禁品在內的包裹或信封中附帶的郵件,以及允許他人閱讀上述郵件的行為使批評有所緩和。[8]而允許政府部門審閱國內郵件的《2004年情報授權法案》則被裁定違憲。[8]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Dwyer, Philip. Napoleon and Europe. Abingdon, UK: Routladge. 2014: 84. ISBN 978-0-5823-1837-3.
- ^ Black Chamber. Everything2. 2001-01-14 [201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7).
- ^ 3.0 3.1 Chisholm 1911.
- ^ Kent, Neil. The Secret World: A History of Intelligence. The RUSI Journal. 2019-01-02, 164 (1): 86–93. ISSN 0307-1847. S2CID 151126570. doi:10.1080/03071847.2019.1605039.
- ^ de Leeuw, Karl. The Black Chamber in the Dutch Republic during the 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 and Its Aftermath, 1707-1715. The Historical Journal. 1999, 42 (1): 133–156. JSTOR 3020898. doi:10.1017/S0018246X98008292.
- ^ Censorship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W1). encyclopedia.1914-1918-online.net. [202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 ^ international censorship.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 ^ 8.0 8.1 8.2 U.S. Customs Opening International Mail. Schneier.com. [201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7).
- ^ Feds Use Border Search Exception to Nab Pedophile. Volokh.com. 2006-08-29 [201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7).
- ^ Minutes of the Mailers' Technical Advisory Committee.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2002-05-02 [2012-12-24]. (原始內容 (Word document)存檔於2009-01-15).
外部連結
編輯- "Back when spies played by the rul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David Kahn, publish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 a history of black chambers
- AT&T Whistle-Blower's Evidence
- Discussion of cabinets noirs and Napoleon[Usurp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