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醫科大學

龍井醫科大學是1940年代位於今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的四年制醫科大學。該校主要領導盧基舜博士和教員鄭逵昌亦是延邊大學醫學部(今延邊大學醫學院)的主要創始人。延邊大學醫學部成立之初亦以原龍井醫科大學建築為校舍。

龍井醫科大學

背景 編輯

1937年11月日本滿洲國簽訂《日本國與滿洲國間關於廢除在滿洲國的治外法權及轉讓南滿鐵路附屬地行政權條約》後,日本撤銷了位於龍井的「間島日本總領事館」及其公館。間島總領館建築閒置後,日本人開始計劃將其改建為大學,並成立「東滿醫科大學基成會(籌委會)」。1940年7月2日,「龍井開拓醫學院」最終在原間島總領館成立,並於9月25日舉行開學典禮。同年,時任東滿醫學會顧問、間島省醫學會副會長盧基舜博士應邀前來舉行了題為《天花與斑疹傷寒》的學術報告。[1]:49

龍井開拓醫學院有17名教員(日本教員11人),其中醫學博士6名,碩士8名,藥學學士1名,法醫學士1名。學院原則上招收已完成基礎醫學學習的學生,學制為兩年特科。新生經考試錄取後在校學習臨床科目,畢業後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1942年3月21日,龍井開拓醫學院首批26名學生畢業。1944年,在校生人數達到60人。1945年3-4月,開拓醫學院開始計劃將學院升格為「東滿醫科大學」。結果,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戰敗投降。開拓醫學院在辦學5年後關閉。[1]:49

龍井醫科大 編輯

 
龍井醫科大學校長盧基舜博士

龍井開拓醫學院關閉後,朝鮮族教員鄭逵昌和一些朝鮮族學生自發組成護校隊保護校舍、設備和儀器,並聯繫進駐龍井蘇聯紅軍保護學校。1945年8月20日,蘇聯紅軍成立「間島臨時政府」。同日,龍井成立「教育同盟」指導接收學校的工作。鄭逵昌向教育同盟提出建立龍井醫科大學的想法,得到支持。8月26日,教育同盟在護校隊的配合下接管了龍井開拓醫學院。[1]:49-50[2]:2

1945年9月12日,四年制的私立龍井醫科大學正式成立,並舉行了開學典禮。時任龍井金山醫院院長金光瓚被鄭逵昌和學生們推舉為首任校長。金光瓚畢業於朝鮮京城醫科專門學校,是延邊地區很有名望的外科醫生。在原有20幾名學生的基礎上,9月27-28日龍井醫科大學通過入學考試又招收了70名學員。學校老師主要由原「間島省省立第一醫院」和「間島省省立第二醫院」的醫師組成。[1]:53

解放後的延邊地區,醫療資源緊缺。培養醫生的龍井醫科大學對於人民政府來說顯得尤為重要。1945年11月,延邊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將其定為「延邊公立龍井醫科大學」。由於缺乏辦學經費,學校開始允許教員通過開設私人診所自行解決經濟收入。但由於經濟上的困難,一些老師和學生選擇了離開。1946年8月,中共吉林省委和省政府隨部隊遷至延吉後,開始重視建設龍井醫科大學,並請圖們公立醫院院長盧基舜博士為校長。同年10月3日,在龍井醫科大學成立一周年紀念大會上,前來參會的延邊專署專員兼省政府副秘書長徐元泉宣布了省政府將「延邊公立龍井醫科大學」改為「吉林省立龍井醫科大學」的決定。[1]:54-56[2]:2

後續 編輯

 
延邊大學醫學部特科第一期畢業照

由於第二次國共內戰,龍井醫科大學在1947年4月被東北民主聯軍接管,改名為「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醫學院」。興山中國醫大的李震勛任院長,盧基舜任副院長。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都編入東北民主聯軍,成為軍人,身穿軍裝。由於辦學宗旨上的變化,一部分教員和學生離開了學校[1]:60-62。1948年1月,由於中國醫科大學東北軍醫大學合併後的改編,「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醫學院」改名為「中國醫科大學第一分校」。學校領導也改為由中國醫科大學總校調來的人員擔任[1]:64-65[2]:2[3]

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進入反攻階段。10月1日,延邊在吉林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指導下在延吉成立四年制的「延邊醫科專門學校」。盧基舜任校長。1949年3月,中國醫科大學從原「龍井醫科大學」撤離後,「延邊醫科專門學校」被正式併入同月剛剛成立的延邊大學(當時名為「延吉大學」),校舍從延吉遷到原「龍井醫科大學」[1]:67-74。1950年12月末,延邊大學醫學部從龍井遷至延邊大學校部[1]:7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尹宗柱. 《卢基舜评传》. 延吉: 延邊大學出版社. 2017年. ISBN 7-109-09479-0. 
  2. ^ 2.0 2.1 2.2 朴奎燦. 《延边大学校史》. 延吉: 延邊大學出版社. 1989年6月. ISBN 7-5634-0184-9. 
  3. ^ 中国医科大学历史沿革. 中國醫科大學. 2015-06-11 [202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31).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