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Ic蘋果II系列上的第四款機型,也是蘋果公司首次試圖生產可攜式電腦。最後開發出的是7½磅重的可攜式Apple II。名字中的c代表compact(緊密的),表示其實際上是一套壓縮在筆電大小的完整Apple II電腦(省去螢幕及電源供應器)。它提供了內建軟碟機及新設計的機後擴充槽,但缺乏內部擴充槽及直接更改主機板的功能,使其成為像是麥金塔的閉鎖系統。不過這正是該機型的設計理念之一:—如同電器用品一般,拆箱即可使用、不需要經驗及技術知識,因此對第一次使用的使用者有吸引力。

Apple IIc
一台帶顯示器的Apple IIc
研發商蘋果電腦公司
發布日期1984年4月24日,​40年前​(1984-04-24
單價1,295美元(相等於2023年的3,797.89美元)
停產日期1988年8月 (1988-08)
作業系統ProDOS
中央處理器65C02 @ 1.023 MHz
記憶體128 kB of RAM (up to 1.125 MB)
後繼機種Apple IIc Plus

歷史

編輯

Apple IIc於1984年4月上市,此時蘋果公司正在舉辦Apple II Forever宣傳活動。該機型被宣稱是蘋果公司對於Apple II系列及其使用者的長期承諾-即便是麥金塔推出之後Apple II也不會被放棄的保證。儘管它本質上是縮小版的Apple IIe,它並不是後繼者,而是對於可攜式性的補足。一般的Apple II可以提供給需要擴充功能的使用者,而Apple IIc可以提供給需要一般的隨插即用功能與可攜式性的使用者。

該機型首次採用了蘋果公司的白雪公主設計語言。其特點是高雅的機箱設計及光滑的現代感造型-在其後將近十年的時間中這被作為蘋果的電腦及裝置的標準設計。Apple IIc採用了特殊的灰白色「霧」外觀設計以突顯白雪公主設計語言-該設計只在Apple IIc及一些周邊上使用(其他機型多半為米色或亮灰色)。[1][2]盡它其輕便小巧,但它仍不是真正的可攜式設計,因為它缺乏內建顯示器及電池。

該機型開發期間曾使用下列代號: Lollie, ET, Yoda, Teddy, VLC, IIb, IIp.

功能總覽

編輯

對IIe的改進

編輯

技術上來說Apple IIc就是壓縮在較小的機箱內的Apple IIe,它保有了IIe的功能。以此為基礎,它也在不影響相容性的情況下做了一些改進。它採用了基於CMOS的65C02微處理器取代一般的6502處理器。其增加了27個新處理器指並且耗能較低(但妨礙了一些極少數使用非法opcode之軟體的執行-該代碼在65C02中被移除)。新的ROM韌體使Applesoft BASIC可以辨認小寫字母、對80列顯示的支援更好並修正一部份IIe ROM中的臭蟲。在影片方面,文字顯示添加了稱為「MouseText」的32個字元,當這些字元被妥善排列時可以"畫"出圖示、窗口及選單,創造一個完全以字元組成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與IBM ANSI的概念類似。一年後Apple IIe的4晶片升級-Enhanced IIe-亦提供了這些改進。

內建擴充卡/槽

編輯

5張擴充卡的功能被直接整合在Apple IIc的主機板上。這些卡包括延伸80列卡、兩張超級序列卡、一張滑鼠卡及一張軟碟機控制卡。這使得Apple IIc有128KB主記憶體、80列文字顯示及內建雙高解析度圖像支援,且可以拆箱即用-與Apple IIe不同。這也使Apple IIc較不需要擴充槽,因為最常用的擴充卡功能已整合,使用者只需要將裝置插於後置連接埠即可。內建卡對應到虛擬插槽的位置,使過去基於舊型Apple II設計的軟體亦能正常對應(例如滑鼠對應到虛擬槽4、序列卡對應虛擬槽1和2、軟碟機對應槽6等)。值得注意的是Apple Disk II卡-軟碟機控制卡被微縮至一個叫做「IWM」(Integrated Wozniak Machine)的晶片里。

在機器後方有連接埠,最主要提供對內建卡的存取。標準DE-9搖杆介面在此亦可供滑鼠使用-與Lisa和早期麥金塔電腦的滑鼠相容。兩個序列埠則提供印表機及數據機的支援。一個軟碟機連接埠可連接一外接5¼英寸軟碟機(稍後更可連接「智慧型」裝置如3½英寸軟碟機及硬碟)。一個影片擴充埠提供了不完全的訊號對應附加轉接器,但不能單獨產生影片訊號(蘋果公司生產了一LCD顯示器及RF調幅器可連接在此埠,後者和早期的IIc搭配販售)。一個外接埠"綁"在內建的12伏變壓器上以提供電池支援,這即是聲名狼籍的外接電源(使用者稱其為「繩綁磚」式設計)。舊型Apple II上的RCA端子在此機型上依然存在,但錄音帶連接埠及內建DIP-16遊戲埠被移除。

內建附件及鍵盤

編輯

Apple IIc有一內建5¼英寸軟碟機(140 KB)置於機箱右側—這是第一款具有該功能的Apple II。機箱左側則有一開關可調整內建喇叭音量,另有一⅛英寸單聲道音訊介面可插耳機或外接喇叭。提把可反折以將機體墊高,使鍵盤保持一較方便打字的角度。

鍵盤形式大致上與Apple IIe相同,但「Reset」鍵被移至「Esc」鍵上方。另外有兩個切換開關在附近:一個是切換「80/40」列文字顯示以供(特別編寫的)軟體以偵測以何種顯示模式啟動。另一個「鍵盤」切換開關則用以切換QWERTY德沃夏克鍵盤布局—或在非美國版本機種上可切換為美式或當地鍵盤配置。鍵盤就像一般筆電一樣做在機箱前上半,並有一置於按鍵底下的像膠墊以防止液體滲入。

技術資訊

編輯

微處理器

  • 65C02於1.023 MHz執行
  • 8位元資料通道

主記憶體

  • 128 KB內建主記憶體
  • 32 KB內建ROM(最早版本為16 KB)
  • 可從128 KB擴容至1 MB (最早版本僅能以非傳統方式達成)

影片

  • 40與80列x24行文字[3]
  • 低解析度:40×48 (15色)
  • 高解析度:280×192 (6色)[4]
  • 雙倍低解析度:80×48 (15色)
  • 雙倍高解析度:560×192 (15色)[4]

音訊

  • 內建喇叭,1-bit toggling
  • 可調音量(手動控制)

內建儲存裝置

  • 薄型5.25英寸軟碟機
  • 140 KB單面

內建連接槽

  • 主記憶體擴充卡連接槽(34針)*

* 只在ROM 3以上版本之主機板存在。原版IIc無此擴充。

整合晶片控制器

  • 軟碟機IWM (Integrated Wozniak Machine)
  • 序列I/O用雙6551 ACIA晶片

外部連結埠

  • 搖杆/滑鼠 (DE-9)
  • 印表機, serial-1 (DIN-5)
  • 數據機, serial-2 (DIN-5)
  • 影片擴充埠 (D-15)
  • 軟碟機SmartPort (D-19)
  • 12伏直流電輸入(DIN-7公接頭)
  • NTSC複合視訊輸出(RCA介面)
  • 音訊輸出(⅛英寸單聲道輸出口)

改版

編輯

Apple IIc在1984年4月至1988年8月的生產期間有些微小的修改,包含3次的ROM升級、對主機板缺陷的修正、新修改的主機板及微小的外觀修改。

原版IIc (ROM版本『255』)

編輯

最早的ROM於該型機器推出的首年及約一半的生產期間被採用。它有16 KB容量。唯一可以連接至該機器的軟碟機埠的裝置是一台外接5¼英寸軟碟機,軟體可由「PR#7」指令驅動。序列埠不會遮擋換行字元或支援XON/XOFF協定,與後期的韌體升級版本不同。在此一版本的ROM沒有自我檢測功能,在冷開機時按住solid-Apple鍵只會在螢幕上顯示迴圈無意義的圖像,該模式沒有實質作用,亦不會指示關於該機器的"健康"狀況。

序列埠計時修正

編輯

最早的Apple IIc主機板(於1984年4至11月間生產)透過74LS161 TTL邏輯晶片為兩個序列埠計時後來此方法被發現較最低需求慢了3%且會導致一些於1200或更高bps(波特率)執行的第三方廠商裝置(如印表機與數據機)不能正常執行。於300 baud以下執行的裝置不受影響,而某些較快的裝置亦可容許這項誤差。使所有裝置能正常運作的解決方法是將該TTL晶片替換為一振動器。蘋果公司會為有不相容裝置(例如某第三方廠商的1200baud數據機,但不是每個都會)的使用者更換主機板。需注意的是這個問題並不會影響所有的使用者,它可被視為在不同裝置上可能發生的不確定問題。

UniDisk 3.5 支援(ROM版本 『0』)

編輯

此一於1985年11月推出的升級是ROM韌體升級(從16 KB升級至32 KB)。新的ROM支援UniDisk 3½英寸(800 KB)軟碟機等"智慧型"裝置及一外接5¼英寸軟碟機。一個新的自我測試診斷工具可測試內建主記憶體及其他邏輯失誤徵兆。自Apple II Plus開始移除的Mini-Assembler重新被內建並加入新的Monitor 「Step」及「Trace」指令。升級過的ROM添加了尚未完善的AppleTalk網路裝置支援(但該裝置最終未被開發)。使用者若嘗試啟動虛擬第7槽會收到「APPLETALK OFFLINE」的提示。然而Ic沒有內建網路支援,也沒有任何外接裝置被開發出來。該升級由一個晶片更換及一微小的主機板修改組成。只有購買UniDisk 3.5軟碟機的使用者可免費獲得。一張3½英寸磁碟圖案的小貼紙會貼在軟碟機埠的5¼英寸軟碟圖案旁邊表示此機已經升級。

主記憶體擴充版IIc (ROM版本『3』)

編輯

1986年9月與Apple IIGS同時推出的新版本換了新的主機板、鍵盤及顏色組態[5]最早的Apple IIc無法擴充,必須透過第三方廠商的卡以進行一些硬體修改。這可以透過移除CPU及MMU晶片並將一特殊板插入該槽以達成,其後亦可用bank switching以擴充主記憶體。這與原始的Apple IIe的附加槽很相似。新的主機板添加了一個34針的插槽以直接安插主記憶體卡,使用Slinky-type主記憶體卡可達到megabyte主記憶體。板載晶片數量從16個(64K×1)減到4個(64K×4)。新的韌體移除了後來被取消的AppleTalk裝置支援並將其改為主記憶體卡支援。移除AppleTalk功能後,主記憶體安置於虛擬第4槽,滑鼠則移動到第7槽。新的鍵盤移除了防水橡膠墊並換成更有觸感、回應的鍵盤。鍵盤、軟碟機門及電源線亦從米色改成與與Apple IIGS相同的亮灰色(白金色),然而機箱維持Snow White布局。舊型IIc的使用者若購買蘋果的主記憶體擴充卡則可免費升級主機板(但沒有鍵盤及外觀更改)。

主記憶體擴充修正(ROM版本 『4』)

編輯

1988年1月推出了一個ROM韌體更新以修正新出的主記憶體擴充版IIc的一些問題,包括對主記憶體晶片較好的辨識、終端模式下使用序列埠數據機的問題修正及鍵盤緩衝修正。此一ROM升級僅免費提供給主記憶體擴充版IIc的使用者。這是直到Apple IIc Plus (ROM版本『5』)推出前的最後一版修正。

鑑定韌體ROM版本

編輯

Apple IIC技術說明 [6]上提到使用者可以用Applesoft BASIC的指令判斷Apple IIc的ROM版本:

PRINT PEEK (64447)

這將會回傳一個數值,由該數值即可判斷ROM版本。

  • 如果PRINT PEEK (64447) 回傳255則是原始版本IIC (ROM版本『255』)
  • 如果PRINT PEEK (64447) 回傳0則是帶有UniDisk 3.5軟碟機支援的IIC(ROM版本『0』)
  • 如果PRINT PEEK (64447) 回傳3則是主記憶體擴充版IIC(ROM版本『3』)
  • 如果PRINT PEEK (64447) 回傳4則是修正過的主記憶體擴充版IIC(ROM版本『4』)
  • 如果PRINT PEEK (64447) 回傳5則是Apple IIc Plus(ROM版本『5』)

國際版本

編輯

如同Apple IIe,Apple IIc的鍵盤在不同地區銷售時亦有修改。有時候修改相當細微,例如當地語言字元的添加(如加拿大版IIc有「á」 「é」 「ç」等法文字元,英國版IIc有英磅的「£」等號等),歐洲版IIc則有大幅度的鍵位排列及形狀改變。要使用當地字元需按下鍵盤上方的切換開關(在美國版IIc上這個開關可切換QWERTY或DVORAK鍵盤配置,但國際版本無此功能。),按下後鍵位會立即切換至當地鍵位。在某些國家,在地化的IIc亦支援50Hz PAL影片格式及220/240V電壓(以不同的外接變壓器達成)-由於IIc內建了12V整流器,這項修改並不困難。國際版本亦將機體上所有英文指示改成小圖示以便各地使用者皆能辨認。

附件

編輯

可攜式裝置

編輯
 
Apple IIc 平板顯示器

在Apple IIc上市時,蘋果公司提供了Apple Flat Panel Display-蘋果平板顯示器做為可選配件,它是專為該機型設計的黑白(1位) LCD顯示器。儘管它因為使IIc更符合可攜式需求而受歡迎,它未被完美整合在機體上做為可攜式解決方案:它無法完好固定或如筆記簿電腦螢幕般折起。它必須插在機體的溝槽上並另外接線至機後的連接埠。其最大的缺陷是對比度不良及缺乏背光,使其在缺乏外部光源的情況下難以觀看、閱讀。該螢幕的長寬比亦相當奇怪,使得顯示圖像如同被壓扁一般。一家第三方廠商另外推出了C-Vue。它與蘋果的產品看、用起來皆很像,儘管據稱可辨識性提升,兩種螢幕販售皆不理想,產品生命周期十分短暫,使其相當不普遍,直接導致今天極難尋獲相關產品。

第三方廠商亦提供了外接充電電池(如Prairie Pack),充滿電後約可使用8小時以上。儘管它們使IIc更符合可攜式需求,它們實際上龐大且笨重,且使用者需要額外攜帶。另外也有電源轉接器可供Apple IIc接在車用點菸器電源上使用。

為方便使用者攜帶,蘋果公司另外販售一種附肩帶的尼龍包,內部有隔間可供置放主機、外接電源供應器及電線。內部空間足夠擠入上段提到的顯示器。該尼龍包是灰色的,並在左上角縫了一個蘋果公司的符號。

擴充能力

編輯

儘管Apple IIc有許多內建功能,許多使用者仍然希望擴充其功能。由於Apple IIc被設計成閉鎖式系統、沒有擴充能力,因此這十分困難。然而許多公司仍然找到將擴充功能"擠進"狹小的機箱的聰明方法。時鐘、主記憶體擴容及輔助處理器在當時很常見,某些公司甚至將上述功能全擠在一張卡上。一般來說,要擴充這些功能需將主機板上的主要晶片移至擴充卡上,稍後再將擴充卡插在空槽上。儘管它使機內空間更擠,這項修改確實作用良好,且提供使用者擴充主記憶體的方法-而蘋果官方直到主記憶體擴充版推出時才提供這項功能。

有些公司設計了置入CPU加速器的方法-將所有專門設計的電路(如快取及邏輯)擠在一高聳的晶片中,而該晶片完全取代了40針6502處理器,可將執行速率提升至4~10MHz。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是Zip Chip及Rocket Chip.

雖然IIc缺乏SCSI或IDE介面,第三方廠商仍然開發出了接在軟碟機SmartPort上的外接硬碟(如ProApp, Chinook, C-Drive)。儘管這些外接硬碟受限於介面設計(特別針對軟碟機而非硬碟設計)而相當緩慢,它們在當時確實提供了大量儲存的選擇。另外也有一些可安裝於IIc序列埠上的音效及語音裝置如魔音卡-D(Mockingboard-D)及Echo IIc

一般附件

編輯

對於希望使用Apple IIc做為桌機使用的使用者,蘋果公司推出了可另購的9英寸單色CRT顯示器及14英寸彩色螢幕。滑鼠也是一項普遍的外接裝置,因為它不需要介面卡,只要插在背後的連接埠(MousePaint,MacPaint的複製品,與IIc一起販售)。此外還有與IIc外觀風格相符的外接5¼英寸軟碟機。稍後3½英寸軟碟機-附有UniDisk 3.5-也成為一項選擇。它有內建的"小電腦"(CPU、主記憶體、韌體)以解決在1 MHz機種上使用高速軟碟機的問題。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 Apple IIC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New York: Addison-Wesley, 1987 (ISBN 0-201-17752-8)
  • Andrews, Mark. Apple roots: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for the Apple IIe & IIc, Berkeley, Calif.: Osborne McGraw-Hill, c1986 (ISBN 0-07-881130-9)
  • Blechman, Fred. Apple IIc: an intelligent guide,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85 (ISBN 0-03-001749-1)
  • DeWitt, William H. HiRes/Double HiRes graphics for the Apple IIc and Apple II family, New York: Wiley, c1986 (ISBN 0-471-83183-2)
  • Gilder, Jules H. Apple IIc and IIe assembly language, New York : Chapman and Hall, 1986 (ISBN 0-412-01121-2)

註解

編輯
  1. ^ The Apple IIc Personal Compu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portable IIe compatible that runs ProDOS. John Markoof - BYTE Senior Technical Editor - May 1984 (Page 276-282) - BYTE magazine
  2. ^ Kunkel, Paul, 「AppleDesign: The work of the Apple Industrial Design Group,」 with photographs by Rick English, New York: Graphis, 1997, p. 30
  3. ^ 文字可與圖像模式混合輸出,依不同影片模式可使用底部8或32行。
  4. ^ 4.0 4.1 受限於畫素位置限制,實際上彩色模式只有140×192
  5. ^ Apple IIc (白金版):鼠标自Slot 4移动至Slot 7. [200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08). 
  6. ^ Apple IIC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New York: Addison-Wesley, 1987, pp. xxiii-xxv / ISBN 0-201-17752-8 / OCLC 1780697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