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TAR
KSTAR(Korea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Advanced Research)是韓國大田研究基地國家聚變研究所的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裝置,被稱為「韓國太陽」[a],它是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項目的一部分。KSTAR是世界上首一個採用新型超導磁體(Nb3Sn)材料產生磁場的全超導聚變裝置,磁場強度是使用鈮鈦系統核融合裝置的3倍多[1][2][3]。核融合相比核分裂釋放的能量更大,而且放射性污染幾乎為零,其原料可以直接取於海水,是理想的能源方式[4][5]。KSTAR的成功為韓國的利用核融合發電奠定了基石。韓國計劃在以後30年左右開始利用核融合發電[6][7][8]。
類型 | 托卡馬克 |
---|---|
位置 | 南韓, 大田廣域市 36°22′21.65″N 127°21′10.65″E / 36.3726806°N 127.3529583°E |
技術規格 | |
大半徑 | 1.8 m |
小半徑 | 0.5 m |
磁場 | 3.5 T (環向) |
電漿體加熱功率 | 14 MW |
電漿電流 | 2 MA |
歷程 | |
運行日期 | 2008年– |
2020年11月23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KSTAR將電漿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9],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10]。
歷史
編輯韓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開展小規模的實驗室電漿實驗。70年代晚期,韓國大學先後建造了SNUT79、KAIST、 KT 1、HANBIT等托卡馬克裝置。1995年,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TARA串級磁鏡,建造並安裝了中型裝置HANBIT。KSTAR由韓國政府1995年投資3090億韓圓(100億新臺幣、25億人民幣)建造,2007年9月14日竣工,2008年投入運行並成功產生初始電漿體。2009年12月,KSTAR在1000萬攝氏度的溫度下成功獲得了電流為320千安的電漿體放電,持續時間約3.6秒[1][2][3]。2010年11月8日,KSTAR提前一年首次成功實現了電漿體約束狀態的H模式。這是世界首次用超導熱核實驗裝置實現H模式,對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項目的進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11][12]。2012年11月,KSTAR成功驗證了ITER CODAC(Control, Data Access and Communication)對托卡馬克實施控制的能力,證明ITER CODAC適用於托卡馬克設備控制,CODAC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13][14]。
2018年,KSTAR首次成功將電漿體在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1.5秒[9]。2020年11月23日,韓國聚變能研究所宣布KSTAR將電漿體在高達1億度的高溫下維持了20秒鐘[9],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10]。KSTAR 的最終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1億度的條件下,使超高溫電漿體核融合連續運行300秒[15]。
結構
編輯KSTAR由內室部件、真空室、熱屏蔽、超導磁體系統、低溫恆溫器和輔助系統組成。真空室是雙層壁結構,外形呈D形。超導磁體系統包括16個環向場(TF)線圈和6對極向場(PF)線圈,具有強變形的電漿體橫截面和雙零偏濾器。電漿體加熱和電流驅動系統包括可以用於靈活剖面控制的中性束、離子迴旋波、低雜波和電子迴旋波。電漿體控制和特性計算採用了全套診斷設備計劃,以增加科研人員對物理學的了解[1]。
主要參數
編輯大半徑(Major radius),R0 | 1.8 m |
小半徑(Minor radius),a | 0.5 m |
拉長比(Elongation),κ | 2.0 |
三角形變(Triangularity),δ | 0.8 |
電漿電量(Plasma volume) | 17.8 m² |
電漿體截面(Plasma cross section) | 1.6 m² |
電漿體形狀(Plasma shape) | DN, SN |
電漿電流(Plasma current),IP | >2.0 MA |
環向場磁感應強度(Toroidal field),Bθ | >3.5 T |
脈衝長度(Pulse length) | >3000 s |
電漿體R燃料(Plasma fuel) | H.D.D. |
超導(Superconductor) | Nb3Sn, NbTi |
輔助加熱(Auxiliary heating) | ~28MW |
低溫(cryogenic) | 9KW@4.5K |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康衛紅. 韩国的核聚变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PDF).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14年第36卷第2期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7-15).
- ^ 2.0 2.1 韩热核聚变实验装置进展顺利. 搜狐網. 2009-12-15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 ^ 3.0 3.1 热核聚变研究设备KSTAR实现超标. 韓聯社. 2009-12-09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 ^ “核聚变”最近怎么了?. 光明網. 2014-10-20 [2015-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 ^ 聚变能的可控释放可以实现?. 中國環境網. 2015-05-07 [2015-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 ^ 韩国运行核聚变反应堆力图寻找无限清洁能源. 北極星電力網. 2007-10-29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 ^ KSTAR operation & experimental plan. National Fusion Research Institue.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英語).
- ^ 韩国托卡马克装置KSTAR建成并开放. 中核網. [2015-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 ^ 9.0 9.1 9.2 김윤수 기자. 2만5860회 실험끝에 한국형 인공태양 'KSTAR' 1억度 20초 유지 세계 최초 성공...핵융합 기술력 세계 최고 달성 쾌거. 朝鮮日報. 2020-11-24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韓語).
- ^ 10.0 10.1 環球網. 韩国“人造太阳”成功运行20秒,温度高达1亿度. 搜狐. 2020-12-28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9) (中文).
- ^ 韩超导装置首次实现高能量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 2010-11-26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 ^ 韩超导装置首次实现高能量模式 较预期提前一年. 中央電視台官網. 2010-11-26 [2015-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0).
- ^ ITER CODAC controls KSTAR in real-time. ITER.org. 2012-12-03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英語).
- ^ 14.0 14.1 KSTAR Construction History. National Fusion Research Institue. [2015-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5) (英語).
- ^ IT之家. 韩国 KSTAR 核聚变装置在 1 亿度下运行 20 秒,打破世界纪录. 網易. 2020-12-26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