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太空/精選條目/存檔

類地行星

編輯
 

類地行星,又稱地球型行星岩石行星,都是指以矽酸鹽岩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這個項目的英文字根源自拉丁文的「Terra」,意思就是地球或土地,由於時尚界的流行,加上對象是行星,因此在二合一下採用「類地」行星這個譯名。類地行星與氣體巨星有極大的不同,氣體巨星可能沒有固體的表面,而主要的成分是氫、氦和存在不同物理狀態下的水。截至2013年11月4日,根據克卜勒太空任務的數據,銀河系共有逾400億圍繞著類太陽恆星或紅矮星公轉,位於適居帶內,且接近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存在。其中110億顆圍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而最近的一個距離地球12光年。

氣體巨行星

編輯
 

氣體巨行星,又名類木行星,為非以岩石和固態物質組成之巨行星。我們的太陽系有四個氣體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近年來,天文學家們亦在太陽系外發現許多環繞其他恆星的氣體巨行星。大於10倍地球質量之行星即為巨行星。質量較低之氣體行星有時也被稱為氣體矮巨星。質量足以自行氘核融合反應之星體稱為棕矮星,其質量涵蓋了大型氣體巨行星與低質量恆星之間的範圍。然而,國際天文聯會針對氣體巨行星的「13倍木星質量」定義上限來自經驗法則,並不具精確的物理意義。較大的氣態星體將融合自身多數的氘,較小的星體只融合少部份的氘,而13倍木星質量左右的星體的氘融合量則恰好在中間。氘融合量不只取決於質量,亦和星體的成份,尤其與氘氦含量相關。太陽系外行星百科當中甚至記載了質量高達25倍木星質量的系外行星,比過往記載的20倍木星質量高;而太陽系外行星軌道資料庫也將類木行星質量上限暫定為24倍木星質量。

太陽系

編輯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重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8顆行星、至少165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帶的天體、彗星星際塵埃。廣義上,太陽系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類地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小岩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面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歐特雲。依照至太陽的距離,太陽系內的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8顆行星中的6顆有天然的衛星環繞,在太陽系外側的行星還被由塵埃和許多小顆粒構成的行星環環繞著。除地球外,在地球上肉眼可見的行星以五行為名,其餘則與西方一樣,全都以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的神仙為名。五顆矮行星冥王星柯伊伯帶內已知最大的天體之一鳥神星妊神星,小行星帶內最大的天體穀神星,和屬於黃道離散天體鬩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