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由2404:0:8029:EB61:806B:8622:52DB:3764在話題CMOS應該尚難突破1nm物理極限上作出的最新留言:2 年前
基礎條目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屬於維基百科科技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電子學專題 (獲評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電子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電子學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Untitled 編輯

CMOS譯成"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事實上不能完全反映出CMOS的結構(MOSFET閘極的結構為金屬-氧化層(二氧化矽)-半導體(通常為矽半導體),甚至會造成誤解(在CMOS中,閘極氧化層並非金屬,而是半導體)。故台灣電機工程界對CMOS一般可接受的翻譯是「互補式金屬-氧化層-半導體」,簡稱「互補式金氧半」。

其實大陸的主要譯名是「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用「氧化金屬」的確會造成誤會。 --Lorenzarius 12:25 2006年10月16日 (UTC)

CMOS應該尚難突破1nm物理極限 編輯

這技術應該還是鎖不住the electron.在量子物理的基礎上,電子在適當的物理條件下仍會進行穿越效應。CMOS可以鎖住電子的能力應該有限(電子還是遠比半導體結構的分布範圍還小,這就像不論怎麼調整籠子的大小結構材質分布,空氣分子還是有機率會穿透牢籠),而且開發這材料技術的成本應該非常高昂.要用愛因斯坦的思考方式解決1nm物理極限.但相關理論和技術細節,本人不予透漏。──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404:0:8029:EB61:806B:8622:52DB:3764討論)於2021年6月20日 (日) 07:56 (UTC)加入。回覆

返回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頁面。